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5)
2023(5023)
2022(3904)
2021(3998)
2020(2658)
2019(6104)
2018(5853)
2017(8759)
2016(4736)
2015(5063)
2014(4810)
2013(4252)
2012(3790)
2011(3356)
2010(3487)
2009(2828)
2008(2844)
2007(2563)
2006(2157)
2005(1939)
作者
(11418)
(9678)
(9451)
(9260)
(5948)
(4431)
(4328)
(3665)
(3637)
(3423)
(3282)
(3172)
(3028)
(2932)
(2926)
(2863)
(2837)
(2805)
(2794)
(2723)
(2322)
(2319)
(2307)
(2284)
(2231)
(2181)
(2166)
(2133)
(1895)
(1881)
学科
(12114)
经济(12084)
(11595)
管理(10491)
(9244)
农业(7427)
(6504)
企业(6504)
教育(6074)
中国(6030)
业经(4874)
收入(4817)
教学(4442)
理论(4434)
分配(4146)
(3871)
地方(3398)
思想(3324)
政治(3240)
(3197)
学法(3036)
教学法(3036)
思想政治(2988)
政治教育(2988)
治教(2988)
德育(2940)
(2901)
(2813)
(2758)
银行(2758)
机构
学院(58140)
大学(55221)
研究(19192)
(18617)
经济(18008)
管理(17949)
中国(15233)
理学(14744)
理学院(14569)
管理学(14253)
管理学院(14142)
(11445)
科学(11014)
(10830)
(10222)
师范(10134)
(9989)
中心(9468)
职业(9215)
技术(9130)
(8552)
(8402)
(8045)
教育(7972)
师范大学(7954)
财经(7806)
(7657)
北京(7582)
研究所(7542)
(7090)
基金
项目(37902)
研究(33856)
科学(28832)
基金(23818)
(20116)
社会(19922)
国家(19821)
社会科(18570)
社会科学(18567)
教育(17193)
科学基金(16441)
(16198)
编号(15861)
成果(13936)
(13055)
课题(12104)
基金项目(11775)
(11423)
项目编号(9446)
(9334)
重点(9061)
(9048)
规划(8558)
(8549)
资助(8332)
(8262)
(8191)
国家社会(8046)
(7902)
(7868)
期刊
(24667)
经济(24667)
研究(18588)
教育(17724)
中国(17688)
(9266)
(8923)
学报(8004)
技术(7409)
管理(7154)
科学(7002)
大学(6880)
职业(6667)
农业(6397)
学学(6130)
(5692)
金融(5692)
业经(5070)
图书(4400)
技术教育(4276)
职业技术(4276)
职业技术教育(4276)
(3894)
财经(3745)
经济研究(3642)
会计(3479)
(3364)
论坛(3364)
书馆(3323)
图书馆(3323)
共检索到95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健  
(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筑牢精准脱贫的长效动力机制当前仍然没有脱贫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之所以没有脱贫,其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可以获得持续收入的经济来源,也就是缺少产业支撑。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产业扶贫的重要性,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就有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而发展生产脱贫一批的具体举措就是通过产业扶贫脱贫一批。在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文丰安  
新时代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实现路径。当前,我国精准扶贫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精准识别偏离、精准帮扶错位、精准管理缺位和与之相关的精准考核不完善等4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经济和文化深度性贫困以及政策执行主体面临双重压力、公共品供给错位、市场失灵的政府缺位等国家治理不足等。为此,在脱贫攻坚的最关键阶段,需要重点聚焦深度性贫困问题,从完善精准管理机制,提升帮扶政策精准度;强化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扶贫治理能力和水平;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和积极性等方面增强精准扶贫力度,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确保2020年全面脱贫目标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李静  
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行动理论,其提出有实践和理论渊源,目标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精准扶贫思想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以及"绣花功夫"四个方面组成,在付诸实践时开展了大量创新,致力于克服识别不准、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经过3年多发展,精准扶贫实践呈现出八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同时,这个精准扶贫体系仍然在发展完善,本文对仍然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本文提出了单一标准统一识别、划分脱贫和兜底机制、树立贫困户脱贫责任主体意识、完善基层脱贫责任制、赋予基层扶贫主体更大权限、打造真正扶贫大数据云平台等六个方面的建议以使精准扶贫思想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深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檀学文  李静  
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行动理论,其提出有实践和理论渊源,目标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精准扶贫思想由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以及"绣花功夫"四个方面组成,在付诸实践时开展了大量创新,致力于克服识别不准、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经过3年多发展,精准扶贫实践呈现出八个方面的鲜明特征。同时,这个精准扶贫体系仍然在发展完善,本文对仍然存在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本文提出了单一标准统一识别、划分脱贫和兜底机制、树立贫困户脱贫责任主体意识、完善基层脱贫责任制、赋予基层扶贫主体更大权限、打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熊晓芳  
精准扶贫不仅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中介目标,也是党为民谋福祉的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具有中国特色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以补齐短板和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中国的精准扶贫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洪名勇  洪霓  
习近平同志对中国贫困及扶贫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关注,并提出自己解决贫困的一系列扶贫思想。他在对中国扶贫实践进行大量调研、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精准扶贫思想,精准扶贫是其扶贫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同志的精准扶贫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管理和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等,习近平同志的精淮扶贫思想对于推进中国扶贫开发意义重大。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娄君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中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从理论逻辑、群众立场、精神实质和价值目标等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精准扶贫思想的价值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贫困治理理论,坚持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原则,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进而促进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钊  
本文在阐述金融扶贫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金融扶贫的理念、支持方向、切入点和路径选择,指出要围绕贫困地区信用供给不足,重点解决好信息对称与信用增进问题。归纳提炼了近年来金融扶贫实践形成的"地方政府+人民银行+主办银行+特色保险+市场主体+贫困农户""六位一体"的金融扶贫运行机制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搬迁、特色产业发展、贫困户创业、贫困家庭助学"等五大金融扶贫支持模式,客观分析了金融扶贫面临的诸如激励约束不到位、风险补偿不足、政策落地难、贷款贴息不切实际等难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金融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尘永魁  
一、我国金融精准扶贫的具体实践近几年,我国在扶贫工作模式上创新推出项目直贷、资金互助、"银行+企业+贫困户"等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本文选取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推广可行性的三种扶贫模式进行重点分析。(一)"担保公司+贷款对象"模式——甘肃"双联惠农贷"甘肃省自然条件严酷,农村贫困面广,农民收入来源匮乏,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弱势地位十分突出。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百姓脱贫致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朱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既然如此,这一重大贡献到底是哪些?本文试图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视域中探索这个问题。本文认为,消除中国的绝对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中国样本、积极参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减贫事业是新时代中国精准扶贫实践的重大贡献;新时代我国脱贫攻坚战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既是对西方反贫困理论的颠覆,也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新视域。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蓓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精准扶贫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新思想、新策略和新方法,特别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尤其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扶贫同扶智、扶志紧密结合,既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历史选择,又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谈到,我国深度贫困的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资产扶贫模式的观察和研究,认为资产扶贫模式是精准扶贫的有效载体,资产收益扶贫通过对地区致贫原因的精准瞄准实现了对贫困群体的精准帮扶。同时,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地区的整体发展。通过资产收益扶贫模式的实施,参与试点的贫困农户获得了稳定增收的渠道、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社区建设得以推进,实现了贫困与非贫困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多方共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康雁冰  林明  
共享发展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富共享、共建共享四个方面的内涵。共享发展理念下的精准扶贫,有利于保障分配正义、丰富扶贫资源以及提升扶贫效益。这三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与精准扶贫两者之间的契合。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精准扶贫,需要我们实现两者的耦合共进。基于此,文章认为要提升贫困人口参与共享发展的可行能力,强化贫困地区的"共享"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实现共享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既定目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忆南  汪恭礼  
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和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帮扶和管理的脱贫方式。本文结合安徽扶贫做法与特点,分析了精准扶贫实践和操作中面临的困境,并对精准识别、帮扶和管理等环节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晓东  
互联网+时代下金融精准扶贫的背景顺应农业农村移动互联发展趋势,中国农业银行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服务三农的深度融合,这是金融精准扶贫线上化探索的背景。一是贫困地区线上金融意识增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