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81)
2023(9757)
2022(8686)
2021(8329)
2020(6851)
2019(16120)
2018(16200)
2017(30346)
2016(16540)
2015(18709)
2014(18545)
2013(18299)
2012(16745)
2011(15043)
2010(14776)
2009(13249)
2008(12756)
2007(10792)
2006(9363)
2005(8059)
作者
(47310)
(39030)
(38643)
(36996)
(24854)
(18640)
(17647)
(15459)
(14835)
(13802)
(13574)
(12896)
(12278)
(12163)
(12025)
(11804)
(11702)
(11566)
(11050)
(10965)
(9699)
(9433)
(9349)
(8820)
(8736)
(8637)
(8631)
(8584)
(7768)
(7667)
学科
(63773)
经济(63706)
管理(48204)
(43817)
(36554)
企业(36554)
方法(31063)
数学(26742)
数学方法(26451)
(17379)
中国(15955)
(15106)
(14784)
业经(14165)
地方(12611)
理论(11529)
农业(11524)
(11103)
(10855)
贸易(10850)
(10525)
环境(10175)
技术(10104)
教育(10034)
(9991)
(9640)
财务(9582)
财务管理(9566)
(9447)
企业财务(9067)
机构
大学(231985)
学院(229789)
管理(95545)
(87646)
经济(85648)
理学(83665)
理学院(82766)
管理学(81364)
管理学院(80965)
研究(75256)
中国(54658)
(49840)
科学(48354)
(38060)
(37440)
(37146)
业大(36424)
研究所(34255)
中心(33852)
(31434)
北京(31432)
财经(31312)
(30936)
师范(30676)
农业(29472)
(28644)
(27551)
(26046)
师范大学(25014)
经济学(24854)
基金
项目(164746)
科学(128937)
研究(121323)
基金(119019)
(103568)
国家(102689)
科学基金(88174)
社会(74539)
社会科(70441)
社会科学(70421)
基金项目(64256)
(63987)
自然(58297)
自然科(56895)
自然科学(56885)
自然科学基金(55846)
教育(55158)
(53976)
编号(50458)
资助(48760)
成果(40401)
重点(36345)
(36029)
(34315)
(34092)
课题(33891)
创新(31691)
科研(31496)
项目编号(31204)
大学(30810)
期刊
(93029)
经济(93029)
研究(65942)
中国(39608)
学报(37087)
科学(34272)
管理(34016)
(33671)
大学(27866)
教育(27024)
(26793)
学学(26136)
农业(24456)
技术(19839)
(16234)
金融(16234)
业经(15608)
经济研究(14347)
财经(14333)
图书(13964)
理论(12589)
(12375)
问题(12106)
(12018)
科技(12003)
实践(11792)
(11792)
技术经济(11002)
情报(10679)
现代(10653)
共检索到3216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泳安  
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是对马克思经典作家粮食观的创新和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粮食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升华,更是对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面临新问题的精准把握。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粮食安全的地位、形势、目标、方法、机制等重大问题,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习近平新时代粮食安全观为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工作赢得了主动权,为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成升魁  李云云  刘晓洁  王灵恩  吴良  鲁春霞  谢高地  刘爱民  
新时代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新要求。重新思考和梳理新形势下粮食安全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和新变化,不仅有助于深化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系统认知,同时对推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领域陷入产量多、进口多、库存多、补贴多和浪费多的"五多怪圈"。传统农学派、经济学派和资源环境学派等不同学科对粮食安全问题的理解和观点存在较大差异,体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复杂性。粮食安全概念从强调对粮食量的保障和供给、强调市场条件下的个人购买能力,到从基本保障提升到生活品质、强调国家对风险的抵御能力,内涵不断充实和延伸,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要求。现阶段应当从全产业、多尺度、精准化、多维度、多因素视角全方位解读粮食安全的最新内涵。面对新时代,在我国粮食出现阶段性、结构性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构建"营养、绿色、多元、开放"的新时代粮食安全观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绍充  王卿  
粮食安全是一个突出的国际问题,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更是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安全"的界定各有所重。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粮食安全的分级定义,即第零级粮食安全、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粮食安全,将人均占有量、人均基准率、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率设定为粮食安全特征指标。就中国国情而言,粮食生产是世世代代不能松懈的大事,只要人口不降,永远不可高忱无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邓大才  
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方案,经过了数量化粮食安全观、市场化粮食安全观与社会化食物主权观三次迭代,三者分别侧重于粮食供应、流通与分配问题。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议题,应统筹考虑粮食的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多重属性,兼顾基本口粮供应与更丰富食物获取、国际市场粮食流通与国内食物权利分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的粮食安全方案体现为大粮食安全观,它不仅表现为大科技观、大储备观、大食物观、大安全观,还表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共同缔造,中央、地方与基层共担责任的大责任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扬  
在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或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下,我们形成了固有的粮食安全现,现在到了应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从世界范围看待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经和国际目前的新世纪的粮食安全观开始接轨。无论是从解决温饱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粮食安全都要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农产品丰富以后,尽快着手解决总量供给有余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学峰  孔祥智  
从粮食供求来看,中国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从国际视角看,国内外粮食市场紧密相连,如果全球的粮食不安全,中国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故而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置于全球视角下。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重塑自给自足的口粮观,利用市场化理念调动粮食主产区及其农民的积极性,以最低成本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与此同时,中国有责任、有能力帮助欠发达国家(地区)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网络,为全球饥饿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坚持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武舜臣  赵策  胡凌啸  
国情粮情的改变对粮食安全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传统粮食安全观转变。然而,同以构建更符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安全观为目标,最终确立的新粮食安全观选择性采纳了理论界的部分成果,与理论期待在内涵和功能上仍有较大差距。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本文梳理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理论探索与现实偏差,并探究了粮食安全观选择性转变的内在逻辑,进而为构建更加高效可行的粮食安全观提供思路。研究发现,立足供给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限制了决策层对更合理粮食安全观调整方案的采纳。在不改变供给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框架下,通过构建双重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可有效缓解阻碍粮食安全观完善的诸多限制,让转变后的粮食安全观在粮食安全保障指导方面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梅君  
一、问题的提出 在过去的20年间,我国粮食市场发生过两次“买难”和三次“卖难”,每一次“买难”和“卖难”都带来粮食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不仅使农民种粮收入预期不稳定,而且也使得国家粮食流通政策出现反复。粮食“买难”与“卖难”问题的交替反复发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咎于粮食流通体制,但从理论到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买难”还是“卖难”,都是供求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月华  
在极端性灾害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粮食安全问题被推向了风头浪尖。本文探讨了大粮食安全观下的粮食物流问题。首先介绍了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各种形势,最后总结出如何通过现代粮食物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武舜臣  王兴华  
国情与粮情的改变共同决定了粮食安全观调整的必要性。然而,理论界的长期呼吁并未引发政府粮食安全观的实质性改变。在阐释理论呼吁与现实轨迹偏差的基础上,文章从理论层面剖析了粮食安全观转变难的内在成因。研究发现:粮食安全观是理论界呼吁转变的目标客体,粮食安全观转变诸目标的内在差异弱化了研究结论的应用价值,政府主导的供给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制约了决策层对理论成果的采纳。本文认为,应重新梳理粮食安全观转变的系列研究,理顺不同转变目标之间以及转变目标与现有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提出与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相匹配的双重粮食安全观调整思路。将粮食安全调至口粮安全,降低政府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压力;构建市场主导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战略拓展提供可行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丽佳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了重要转变,世界粮食安全观念不断更新,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外资对我国农产品产业链的控制不断增强,我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储存地区趋于集中,粮食生产的可持续性减弱。数量型、粗放型的旧粮食安全观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这就使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包括粮食结构安全观、粮食价格安全观、粮食成本安全观、粮食流通安全观和粮食持续发展安全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明国  
基于对河南省926户农家的实证调查分析表明:从数量上看,自给型、自给市场二分型和完全市场依赖型三种类型农户内部的粮食供给是均衡的,他们的粮食需求能满足与实现;77.3%的农户对自身粮食安全的主观判断是积极的、肯定的;22.7%的农户对粮食安全充满着不同程度的忧虑,原因集中于劳动力短缺、耕地减少、农业水利设施退化、农业自然灾害等方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鲁春霞  刘晓洁  徐洁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57%~168.02%,口粮具有保障充分平衡的能力,而饲料粮的保障程度只有79.41%~84.15%,保障程度不足。这一有所宽裕的粮食供需平衡态势为允许小幅度市场波动来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提供了弹性空间,也为国家粮食政策调整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为建立我国新时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建议:1)在资源端建立基本农田制度,维持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2)在生产端逐步发展经营规模较大的专业化粮食生产实体;3)在流通环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模式,培育全国性和区域性现代粮食市场体系,融入国际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供应;4)在储备环节完善粮食储备体系,调整粮食储备的结构和规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谢高地  成升魁  肖玉  鲁春霞  刘晓洁  徐洁  
粮食安全是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新时期(2015—2050年)我国国内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已接近极限,中国粮食安全的总体思路正在面临重构。粮食安全在个人层面是营养安全,在国家层面是国家粮食的可获得能力,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包括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进口能力,论文从个人营养安全和国家粮食可获得能力视角,对新时期我国粮食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维持现有粮食生产能力的情况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程度为110.88%117.49%,粮食具有保障平衡的基本能力,口粮安全保障程度为158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