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2)
2023(4466)
2022(3554)
2021(3397)
2020(2546)
2019(5903)
2018(5650)
2017(9329)
2016(5049)
2015(5549)
2014(5457)
2013(5104)
2012(4697)
2011(4378)
2010(4559)
2009(3967)
2008(4057)
2007(3668)
2006(3293)
2005(2947)
作者
(15156)
(12775)
(12607)
(11913)
(7979)
(6036)
(5634)
(4913)
(4791)
(4496)
(4337)
(4296)
(3973)
(3951)
(3898)
(3862)
(3847)
(3642)
(3617)
(3589)
(3197)
(3024)
(3003)
(2881)
(2812)
(2716)
(2702)
(2702)
(2620)
(2514)
学科
(22596)
经济(22580)
管理(13160)
(12925)
(11117)
企业(11117)
方法(10916)
数学(8491)
数学方法(8403)
理论(6372)
(6243)
业经(6186)
(6084)
中国(5919)
教育(4476)
农业(4315)
(4092)
(3942)
(3480)
贸易(3479)
(3330)
(3307)
(3294)
环境(3242)
(3010)
地方(2997)
(2986)
银行(2970)
(2888)
(2880)
机构
大学(79887)
学院(78221)
(31959)
经济(31335)
管理(29913)
理学(26376)
理学院(26063)
研究(25826)
管理学(25631)
管理学院(25479)
中国(18316)
(16777)
科学(15898)
(13756)
(13740)
业大(12916)
(12325)
(11584)
师范(11472)
研究所(11455)
财经(11227)
(11144)
中心(11138)
农业(10763)
北京(10366)
(10274)
经济学(10090)
师范大学(9419)
(9188)
经济学院(9012)
基金
项目(53001)
科学(42181)
研究(39502)
基金(38662)
(33894)
国家(33566)
科学基金(28716)
社会(26230)
社会科(24769)
社会科学(24762)
(20620)
基金项目(20152)
教育(18941)
(17393)
自然(17291)
自然科(16885)
自然科学(16881)
自然科学基金(16629)
编号(15966)
资助(14701)
成果(13319)
重点(12194)
(11733)
(11330)
(11321)
国家社会(11261)
课题(11136)
创新(10433)
教育部(10294)
大学(10192)
期刊
(35149)
经济(35149)
研究(22064)
中国(14735)
学报(13920)
科学(12439)
(11939)
教育(11910)
大学(10835)
管理(10222)
(10185)
学学(10145)
农业(8142)
业经(6309)
技术(6301)
财经(5946)
经济研究(5412)
(5249)
问题(5017)
(4594)
(4502)
金融(4502)
图书(4252)
(4157)
林业(3853)
科技(3812)
业大(3786)
技术经济(3732)
经济问题(3428)
商业(3397)
共检索到110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开拓性、突破性和创新性的理论创造和实践探索,形成了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的新时代林业理论。习近平新时代林业理论对我国林业的重要性、林业的目的与意义、林业的现状与问题,以及林业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系统、科学的论述与阐释,同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林业重大改革举措,是我国现阶段,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可   吕林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是其基本立场、价值归宿和实践路径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生发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两个大局”,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坚持立足本国,胸怀天下,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维护人类利益的文化正义观、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文化责任观。坚持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世界文化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露  郭晴  
本文首先对碳标签引领低碳消费以实现减排的逻辑依据进行了探讨,继而对世界各国碳标签推广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上碳标签推广实践的问题和启示。碳标签推广的核心要素可归结为组织者、参与者、标签类型、认证标准、推广强度、覆盖范围五个方面;目前,国际上对于碳标签的推广存在碳足迹测度标准多元化以及碳标签推广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未来中国推广碳标签需要由政府组织完成中国碳足迹测度标准的顶层设计,明确碳足迹认证的官方审核机构,对碳标签的授予和推广活动进行规范管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具有科学深邃、系统完备的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三农”问题基本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二是文化逻辑,在于对中华农耕文化的转化与创新;三是历史逻辑,在于对中国及世界现代化历史的反思与借鉴;四是现实逻辑,在于对“新三农”问题的化解和回应;五是实践逻辑,在于对“三农”实践创新的指引和领航。通过以上“五重逻辑”审视习近平“三农”理论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增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自觉自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历史与思想、理论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从时代提出的发展命题出发,到提出破解这一命题的新发展理念及相关的"五位一体"总布局,再到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如何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怎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创造怎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到为此需要怎样的制度和秩序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最后回答为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最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以上内容形成了严整科学的逻辑体系。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冉育彭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丰富,核心要义体现在以理想信念坚固青年的精神之钙、以肯定青年的价值和地位作为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以提升青年的能力和本领作为青年工作的宗旨、以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青年工作的目标和归宿等4个方面。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丰富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周志超  
【目的/意义】对中文图情领域核心期刊摘要进行语义分析,以期发现摘要中包含核心要素与逻辑结构的特征及规律。【方法/过程】选择图书馆情报学领域的三本优秀核心期刊,以2016年01-04期论文为样本,即《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和《图书情报工作》,对摘要进行逐句语义标注,并对摘要中包含的核心要素和逻辑结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文图情论文摘要主要由7大基本要素组合而成,其中研究结论、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最为核心的要素;绝大部分摘要(79.2%)至少由3个基本要素构成,而"研究目的/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建  周杰  
"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已经成为促进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变量和重要前提。在分析"双师型"教师标准建设的逻辑起点的基础上,结合"双师型"教师核心素养要求和专业发展特点,探索构建了三维三级七要素三十一个指标内容的"双师型"教师标准体系,并从制订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双向实践机制和完善专项激励政策等三个方面对"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建构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榜江  郑祥玉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文章从ESG的制度背景出发,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三大因素系统探讨了ESG整合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并基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性地对ESG的内涵框架进行系统性阐释和论述,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ESG整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指导和有益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王丽萍  祝林林  
中国道路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坚持这一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并不是坚持其他道路,而是坚持以持续发展为第一要义的道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旨归的道路、以社会主义为基本底色的道路、以中国特色为显著特征的道路、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方法的道路。坚持中国道路需要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中汲取养分,从而赓续发展中国道路与续写中国道路的辉煌成就,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方向。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钰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包括历史渊源,而且具有理论构建,更具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逻辑,由此形成了主题鲜明、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理论创新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的历史渊源有四:一是马恩列斯的民族复兴理论,二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民族复兴的梦想,三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民族复兴理想,四是习近平民族复兴的政治抱负和历史担当。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石,其战略目标、基本内涵、新发展理念和总体布局共同构建形成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要包括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施战略、具体举措和实践路径。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论不仅是历史渊源、基本构建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概括,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新时代民族复兴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使伟大理论变成客观现实和客观现实完善伟大理论、最终实现伟大理论与客观现实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结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桂华  陆汉栋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的组成部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总体情况进行了部署,形成了完善的教育哲学思想逻辑体系,必将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研究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的理论逻辑体系就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哲学思想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新时代习近平教育哲学思想的发展逻辑与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