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0)
- 2023(7157)
- 2022(5625)
- 2021(5299)
- 2020(3947)
- 2019(8861)
- 2018(8857)
- 2017(14873)
- 2016(7725)
- 2015(8488)
- 2014(7728)
- 2013(7116)
- 2012(6552)
- 2011(5868)
- 2010(6207)
- 2009(5511)
- 2008(5494)
- 2007(5032)
- 2006(4335)
- 2005(3846)
- 学科
- 管理(27808)
- 业(27636)
- 济(26387)
- 经济(26348)
- 企(26007)
- 企业(26007)
- 技术(14317)
- 技术管理(11315)
- 中国(9630)
- 理论(9413)
- 业经(9117)
- 方法(8985)
- 教育(7408)
- 财(7103)
- 农(7064)
- 学(6447)
- 制(5975)
- 数学(5932)
- 数学方法(5829)
- 银(5712)
- 银行(5707)
- 教学(5620)
- 行(5526)
- 融(5324)
- 金融(5321)
- 和(5222)
- 划(5011)
- 农业(5002)
- 策(4900)
- 产业(4884)
- 机构
- 学院(103587)
- 大学(103182)
- 管理(41044)
- 济(40837)
- 经济(39932)
- 理学(35150)
- 理学院(34791)
- 管理学(34301)
- 管理学院(34080)
- 研究(32004)
- 中国(24755)
- 京(21115)
- 财(19949)
- 科学(17610)
- 江(16843)
- 财经(15311)
- 范(15056)
- 师范(14947)
- 中心(14752)
- 所(13930)
- 经(13912)
- 州(13580)
- 北京(13394)
- 经济学(12734)
- 技术(12634)
- 研究所(12451)
- 院(12135)
- 师范大学(11909)
- 商学(11688)
- 商学院(11565)
- 基金
- 项目(67581)
- 研究(55576)
- 科学(54811)
- 基金(47215)
- 家(39762)
- 国家(39314)
- 社会(35975)
- 科学基金(35215)
- 社会科(33925)
- 社会科学(33919)
- 省(28360)
- 教育(27223)
- 基金项目(24486)
- 编号(22881)
- 划(22774)
- 创(21453)
- 自然(19919)
- 自然科(19516)
- 自然科学(19511)
- 成果(19321)
- 自然科学基金(19215)
- 创新(18761)
- 课题(17075)
- 资助(16680)
- 重点(15421)
- 国家社会(14895)
- 年(14788)
- 项目编号(14675)
- 发(14672)
- 部(14451)
共检索到1629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孙智君 范嘉旭 吴传清 李萌
习近平在英明提领和把握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和回答共同富裕这一时代课题,从经济学、伦理学等视野推进共同富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共同富裕既是经济创新,也是新时代中国式文化与伦理创新。生产层面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高质量良性循环,铸就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分配层面基于经济伦理、劳动伦理和政治伦理设计科学合理的基础分配制度;在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过程中,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彤彤 王春娟
寻求和探明共同富裕的本真意涵与实现路径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叙事的始终。唯物史观叙事中的共同富裕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为逻辑支撑,以劳动正义为逻辑线索,为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性解构提供了依循、启发了新知。"人民主体、共产党引领"的主体样态,"消除分化、弥合差距"的发生样态,"贯穿历史、呼应时代"的发展样态,"命运与共、共襄世界"的外部样态,是共同富裕理论样态的中国化表达。新时代中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应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改善民生、在强化分配制度保障中扩充中等收入群体、在宏观战略指引下递次达成目标、在聚焦相对贫困治理中赓续伟大奇迹。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新时代 理论样态 实践引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蒋南平 李艳春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共同富裕的战略意义,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是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在梳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对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用文献分析及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实现条件、实现途径三个方面归纳了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理论,总结了党100年来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认为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继承、发展、创新和检验。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张春敏 吴欢
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是共同富裕在这一历史阶段的理念体现。新时代共同富裕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基本原则前提下,立足社会现实,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共同富裕理论和实践取得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强化了全体中国人民作为实现共同富裕主体的基本点,将实现路径与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相统一,在世界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拓展"共同"理念,使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了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世界价值,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并进一步提升了理论的针对性、时代性和系统性,具有突出的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时代 共同富裕 理论贡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步龙
安全生存与富裕生活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永恒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平等、团结、共同繁荣进步作为政党的奋斗目标,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这种追求在改革开放40年来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共同富裕"到十八大制定"精准扶贫",再到十九大绘制乡村发展战略蓝图,深刻地体现了为人民谋福利思想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坚守,同时也充分地展现了党的领导集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思与行的一致和不忘初心的坚定意志。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卫离东 刘儒
在梳理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机制基础上,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并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直接赋能效应;金融创新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营商环境优化的传导效应,间接赋能共同富裕,其中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最强,其次为经济增长,最后为营商环境优化;金融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的赋能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鉴于此,应夯实金融创新发展基座,着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因地制宜推动金融创新,借此赋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晓东 朱巧玲 万春芳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守正创新、共同富裕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共富发展理念。在对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和理论创新梳理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物质基础、巩固公有主体、完善分配制度、保障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富共享的维度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演进历程 三次分配 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思杭
文章选取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分别测度科技创新水平与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阶段,科技创新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结合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完善基于共同富裕的科技创新路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共同富裕 理论机制 实证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娟 陈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并且存在维度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促进共同富裕,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创新驱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创新驱动能力促进共同富裕;城市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中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即城市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越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思仪 韩秋红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发展的产物,数字经济创新通过发挥财富积累效应、协同发展效应及普惠共享红利效应,对筑牢共同富裕坚实基石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2013—2022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低碳技术进步为中介,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模型探析数字经济创新助力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创新能分别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低碳技术进步及要素市场化配置与低碳技术进步的联动效应三条路径作用于共同富裕。在不同城市规模层面,数字经济创新驱动共同富裕的路径存在明显城市规模异质性。其中,特大城市的三种中介路径均不显著,大城市的三种中介路径均显著,而中小城市仅有低碳技术进步的中介路径显著,其他两条路径均不显著。对此,提出释放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红利、丰富要素供给渠道、提升低碳技术进步水平、制定差异化扶持政策的建议,以期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创新对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左文进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创新驱动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十分显著;创新驱动在数据要素配置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存在政策实施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深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差异化数字要素配置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左文进
选取2012—2021年中国27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创新驱动在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效应十分显著;创新驱动在数据要素配置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存在政策实施异质性和城市行政等级异质性;数据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基于此,提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深入落实创新发展战略、制定差异化数字要素配置策略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实
步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越来越不容忽视,实现共同富裕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为什么要推进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推进共同富裕面临的主要挑战、构建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以及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实施五个方面,阐释了中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必要性以及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从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的角度,提出了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希望能通过更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芸帆
选取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测度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指数和共同富裕指数,借助系统GMM动态回归模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发展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对共同富裕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非线性特征。从空间角度来看,创新要素配置不仅对本地区共同富裕产生正向影响,还对周边地区呈现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优化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制定阶段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跨区域共同富裕协同发展新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凌巧
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创新活跃度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至关重要。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创新活跃度及共同富裕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考察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创新活跃度在数字经济推动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经济有助于提升创新活跃度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此外,数字人才供给在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可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