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31)
2023(6004)
2022(5005)
2021(4868)
2020(3869)
2019(8825)
2018(8713)
2017(14138)
2016(7700)
2015(8449)
2014(8209)
2013(7605)
2012(7157)
2011(6394)
2010(6818)
2009(5831)
2008(5732)
2007(5336)
2006(4617)
2005(4181)
作者
(19914)
(16562)
(16217)
(15685)
(10667)
(7766)
(7415)
(6311)
(6168)
(5962)
(5633)
(5612)
(5409)
(5155)
(5005)
(4879)
(4877)
(4866)
(4693)
(4626)
(4152)
(4047)
(3918)
(3841)
(3785)
(3648)
(3646)
(3623)
(3299)
(3288)
学科
管理(27693)
(25918)
(22980)
企业(22980)
(21736)
经济(21708)
技术(14769)
技术管理(11334)
中国(9831)
教育(7950)
理论(7903)
业经(6937)
(6849)
方法(6607)
教学(6408)
(5697)
(5675)
银行(5663)
(5555)
(5531)
(5308)
金融(5308)
(5062)
研究(4914)
农业(4896)
(4784)
(4734)
数学(4729)
数学方法(4649)
人事(4538)
机构
学院(99044)
大学(98167)
管理(38432)
(36896)
经济(35936)
研究(32794)
理学(32564)
理学院(32166)
管理学(31708)
管理学院(31484)
中国(25119)
(20914)
科学(18676)
(17809)
(16765)
(15513)
中心(15440)
师范(15405)
(15277)
技术(14063)
研究所(13700)
北京(13513)
(13419)
财经(13168)
(12644)
(12428)
教育(12201)
业大(12177)
师范大学(12112)
(12023)
基金
项目(65379)
研究(54218)
科学(52638)
基金(44220)
(37576)
国家(37159)
社会(33050)
科学基金(32715)
社会科(31075)
社会科学(31069)
(28232)
教育(27595)
基金项目(23610)
(23159)
编号(22806)
(20945)
成果(19408)
自然(19300)
自然科(18956)
自然科学(18954)
自然科学基金(18680)
创新(18298)
课题(17539)
资助(16073)
重点(15047)
(14980)
(14373)
项目编号(14317)
(14152)
规划(14058)
期刊
(43627)
经济(43627)
研究(32954)
中国(31565)
教育(26798)
管理(18739)
(13331)
技术(12326)
科学(12207)
学报(11954)
(11837)
大学(10061)
(10023)
金融(10023)
科技(8834)
职业(8613)
学学(8607)
农业(8413)
(7683)
论坛(7683)
图书(7300)
业经(7058)
经济研究(6655)
财经(6303)
(5900)
技术经济(5630)
(5609)
技术教育(5387)
职业技术(5387)
职业技术教育(5387)
共检索到164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俊鹏  
人才作为科研院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我国才能从科技创新领域的"跟跑"变为"并跑""领跑"。文章结合当前国际人才竞争形势,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观为指引,结合国家人事人才政策,探索科研院所如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峰  刘宇航  罗长富  李思经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着手,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生教育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剖析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特色优势,同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春姣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创新人才是一支重要力量,而高校承担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责任。本文通过对美国高校的课程体系、教育教学形式、教学管理制度、培养模式特点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中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提出了对我国建设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婷  
人才是推动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对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借鉴韩国政府和韩国优秀企业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中国对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李红梅  
改革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前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础。英国研究型大学秉持学术自由的坚定信念,以特色学科和交叉学科课程为基础设计课程,以产学研一体化为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为主导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培养了一大批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借鉴英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我国高校应该树立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理念、构建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典兵  
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向,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最具时代特色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形成了项目模式、课程模式、科技园模式和导师制模式等卓有成效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国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注意确立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个性化创新教育体系;夯实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东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面向新时代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一流大学提供了指南。一流大学必须强化培养学生的拔尖创新能力。大学职能虽是多元的,但大学使命却相对单一,这就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对大学其他各方面工作而言,既具统领性,又具标志性。而一流研究型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宁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的新论断,系统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特别强调培养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质量问题逐渐突显,并成为近年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综观最近一段时期人们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讨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质量,二是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一方面要在提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质量的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雪萍  袁李兰  
创新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美国研究型大学以丰富的跨学科课程为基础,以"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保障,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搭建创新学习平台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借鉴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探索产学研融合培养模式,深入开展创业教育,搭建良好学习平台四个方面不断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娜  李娟  
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前提,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全晓洁  
高等教育的战略性变革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美国研究型大学以本科拔尖创新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模式创新推动了本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注重通识教育与跨学科课程,采用研讨式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个别指导和协同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评价突出"向教性"和"向学性"。受此启发,我国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注重以协同培养为路径创新培养模式,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以完善评价机制为导向加强制度保障。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程黎  马晓晨  张凯  张春莉  
在大力倡导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背景下,我国的超常教育发展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超常教育的认识存在争议;超常教育体系不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受众面小;超常教育支持系统薄弱、教师专业素养不高。苏格兰的超常教育曾经面临着与我国相似的情境,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成为了世界上实施超常教育颇为成功的典范。借鉴苏格兰超常教育发展的经验,可以从(1)拓展对超常儿童的认识,重新定义超常儿童;(2)深入推进当前课程与招生制度改革,践行关注超常学生发展的全纳教育理念;(3)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建立开放的教育信息网络平台;(4)明确有关超常教育的法律和政策,并保障落地实施这四个方面努力,切实推进新时代我国超常教育事业的发展,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太年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心的下移为美国保持世界科学中心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本文以美国表现突出的7所科技特色高中为例,分析比较这类学校如何通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支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发现,"共同基础的低平"和"选择领域的精深"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支持了学生的广度学习和在兴趣/特长领域的深度学习;充分注重学生的研究、研讨、设计,采用问题解决和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创新,支持了学生科技创新关键能力的发展。此外,适切的评价系统、课程教学决策的情境化和专业化有助于系统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园全  
数字化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对营造数字化开放共享的育人环境、实现教师角色嬗变、提高学生的数字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数字化环境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教育教学理念滞后、课程建设与数字技术脱节以及产教融合度不够等现实问题。数字化时代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建设需要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环境;以数字化开辟教育教学新形态,构建人才成长的运行和保障环境;加强产教融合,创设数字化时代“工学结合”的人才融通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