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7)
2023(2370)
2022(2046)
2021(1907)
2020(1438)
2019(3259)
2018(3215)
2017(6144)
2016(3216)
2015(3834)
2014(3768)
2013(3636)
2012(3474)
2011(3084)
2010(3215)
2009(3114)
2008(2884)
2007(2448)
2006(2070)
2005(2002)
作者
(8152)
(6772)
(6546)
(6199)
(4232)
(3242)
(3178)
(2559)
(2466)
(2385)
(2226)
(2193)
(2155)
(2043)
(2023)
(1976)
(1960)
(1925)
(1924)
(1864)
(1687)
(1674)
(1564)
(1529)
(1525)
(1523)
(1509)
(1437)
(1315)
(1284)
学科
(11750)
经济(11730)
(5261)
企业(5261)
教育(5184)
管理(5088)
(5015)
(4714)
贸易(4713)
(4650)
方法(4526)
理论(4412)
世界(4128)
国际(4050)
(3984)
金融(3983)
文化(3738)
中国(3630)
业经(3523)
(3290)
思想(3111)
政治(3016)
关系(2873)
市场(2819)
思想政治(2803)
政治教育(2803)
治教(2803)
德育(2773)
产业(2725)
(2420)
机构
大学(45298)
学院(44348)
(18055)
经济(17685)
研究(16917)
管理(13590)
中国(12563)
理学(11241)
理学院(11056)
管理学(10877)
管理学院(10771)
(10016)
科学(8528)
(8502)
(8320)
师范(8296)
(8081)
研究所(7276)
中心(7114)
师范大学(6846)
财经(6651)
北京(6628)
(6445)
(6093)
(5968)
国际(5930)
经济学(5857)
教育(5507)
(5339)
经济学院(5289)
基金
项目(26218)
研究(22211)
科学(20273)
基金(17988)
(15150)
国家(14962)
社会(14352)
社会科(13559)
社会科学(13557)
科学基金(12169)
教育(10745)
编号(9711)
成果(9524)
(9312)
基金项目(8706)
(8363)
资助(7167)
课题(6954)
(6410)
项目编号(6398)
(6377)
(6196)
重点(6160)
自然(6003)
(5938)
自然科(5868)
自然科学(5867)
自然科学基金(5764)
国家社会(5760)
中国(5750)
期刊
(21826)
经济(21826)
研究(16580)
教育(10460)
中国(9924)
国际(7073)
学报(6358)
(5945)
管理(5706)
科学(5489)
(5421)
大学(5370)
(5239)
金融(5239)
学学(4773)
(4131)
世界(3725)
经济研究(3678)
财经(3537)
图书(3220)
问题(3217)
(3153)
农业(3023)
(2920)
论坛(2920)
技术(2850)
(2674)
贸易(2674)
书馆(2623)
图书馆(2623)
共检索到74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悦   金圣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将指引着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行稳致远,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行动指南。以全球交往视域审思人类文明进程、以传播动能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全球文明视野提升中国形象海外能见度,形塑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多元动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文化自信自强内蕴、追求文化间“重叠共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话语精髓。中国共产党形象正向度建构、话语场域的多维契合性提升、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话语内核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的生成要素。多层次的结构性力量、系统性力量、过程性力量相结合,成为有效赋能习近平文化思想全球传播的动力结构。发掘“复兴中华文化话语权”资源、注重“世界文化共通性”阐释力、回应“中国特色、世界共性议题”的关切,有望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认同建构的可能路径。
[期刊] 求索  [作者] 段妍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在理论层面创造性破解了“古今中西之争”;在实践层面在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同时、开创性提出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有机统一、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有机统一以及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有机统一”的鲜明理论特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把握其“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实践导向,聚焦首要政治任务、把握“七个着力”要求、强化使命责任意识。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海涛  
<正>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体系完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科学文化的指引和深厚的文化滋养。经过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关键词: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胡少先  
<正>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在新时代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六个维度的核心要义。一是伟大旗帜维度: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二是价值引领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文玉   徐国亮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涵,需要从辩证视域出发进行阐释。在“根”与“魂”的融通、“危”与“机”的共在、“体”与“用”的关联、“深”与“广”的统一中审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其理论源泉、现实土壤、核心要义、价值旨归,能够从整体上廓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源流、精髓与价值,从而回答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来  
<正>问: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和贯彻,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形成有一个过程,您怎么看待这一逐步深化的过程?答:这个问题我分成三步来回答。
关键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勤繁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坚持和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现实、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统”集大成、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展的“文脉”致高远,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职责、方针原则、战略布局、制度保障、人才支撑等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问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用无比丰富的原则性论断、原理性成果、原创性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高度,集科学真理与东方智慧、思想光辉与文化光芒、历史眼光与时代视野于一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其蕴含的科学道理、厚实学理和深刻哲理,是我们整体地、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的基本要求。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万文翔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关键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洁钰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深化、实践超越与价值表征维度鲜明彰显着诸多原创性贡献。在理论维度集中表现为:阐明文化主体、形态与功能,深化对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阐发文化建设方法论、目标与路径,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阐论文明建设方法、道路与旨归,深化对中华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在实践维度集中表现为:明确首要政治任务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明达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释原则遵循即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于一体,明晰施力要求是促进“七个着力”的联结共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内容体系的新布局。在价值维度集中表现为:以绘制人类现代文明新蓝本破解文明价值难题,以提供人类文明进步新遵循凝聚文明价值共识,以构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体倡导文明价值秩序,表征着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体系的新范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苗文玉   徐国亮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理论意涵,需要从辩证视域出发进行阐释。在“根”与“魂”的融通、“危”与“机”的共在、“体”与“用”的关联、“深”与“广”的统一中审视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其理论源泉、现实土壤、核心要义、价值旨归,能够从整体上廓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源流、精髓与价值,从而回答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勤繁  
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坚持和运用“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现实、贯通古今、融通中外,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道统”集大成、把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发展的“文脉”致高远,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基本职责、方针原则、战略布局、制度保障、人才支撑等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的问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用无比丰富的原则性论断、原理性成果、原创性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高度,集科学真理与东方智慧、思想光辉与文化光芒、历史眼光与时代视野于一体,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标志性的重大意义。深入理解其蕴含的科学道理、厚实学理和深刻哲理,是我们整体地、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真理力量、道义力量、实践力量和创新力量的基本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洁钰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深化、实践超越与价值表征维度鲜明彰显着诸多原创性贡献。在理论维度集中表现为:阐明文化主体、形态与功能,深化对文化本质的科学认识;阐发文化建设方法论、目标与路径,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阐论文明建设方法、道路与旨归,深化对中华文明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在实践维度集中表现为:明确首要政治任务为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明达文化使命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明释原则遵循即融文化自信、开放包容与守正创新于一体,明晰施力要求是促进“七个着力”的联结共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内容体系的新布局。在价值维度集中表现为:以绘制人类现代文明新蓝本破解文明价值难题,以提供人类文明进步新遵循凝聚文明价值共识,以构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体倡导文明价值秩序,表征着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体系的新范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处理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辩证关系,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习近平文化思想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其中,坚持党对文化的领导权是根基,锚定了当代中国文化前进的正确航向;坚持从文化的深厚历史纵深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龙去脉,夯实了“走自己的路”的文化根基;坚持文明交流互鉴,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为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拓展人类文明新图景提供了根本途径。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在实践层面不仅具有深厚的本土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了坚实的精神力量支撑,更具有强烈的世界视野、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明全   邓丽  
芬兰教育产生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各种营销宣传策略成功地向世界传达了芬兰教育的优势,使其成为“教育奇迹”的代名词。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将广告、销售推广、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予以整合,推进综合化的营销传播,这是分析芬兰教育品牌建构和国际传播的基本理论视角。基于该理论,提炼出品牌识别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核心价值、客观属性、利益特征、个性特征,由此搭建基本分析框架。芬兰教育品牌的形象建构策略体现为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上形成合力,向世界“传达同一种声音”。其国际传播则采取“渠道整合策略”,即协调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和渠道,使世界“听见同一种声音”。芬兰的教育品牌建构和国际传播值得反思,如何合理客观地使用宣传营销策略值得探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金栋昌   李志峰   刘洁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局、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指引人类文明进程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文化自觉自信和辩证思维智慧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规律性、主体性和全局性特征。习近平文化思想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蓝图,对新时代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重大引领价值。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立心、明责、定向的方式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铸魂赋能;以系统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式引领塑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代品质,即应以“一个都不能少”为现代化原则、以科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为现代化目标、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为现代化样态、以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现代化追求、以实现文明间平等交流互鉴为现代化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关于构建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的重大要求,指引着我们以交叉融合思维、辩证扬弃精神和自信自强底气来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此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理论与实践协调发展,讲好精彩的中国公共文化服务故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