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8)
- 2023(6367)
- 2022(5040)
- 2021(4547)
- 2020(3341)
- 2019(7551)
- 2018(7227)
- 2017(12176)
- 2016(6455)
- 2015(7233)
- 2014(7256)
- 2013(6969)
- 2012(6623)
- 2011(6114)
- 2010(6501)
- 2009(5974)
- 2008(5884)
- 2007(5559)
- 2006(4890)
- 2005(4110)
- 学科
- 济(25676)
- 经济(25650)
- 农(22138)
- 业(17798)
- 农业(15017)
- 管理(14329)
- 业经(11649)
- 企(10786)
- 企业(10786)
- 中国(10669)
- 地方(8352)
- 教育(8281)
- 农业经济(7015)
- 发(6935)
- 财(6833)
- 方法(6714)
- 制(6277)
- 发展(6065)
- 展(6047)
- 建设(5756)
- 理论(5579)
- 收入(5174)
- 学(5068)
- 工作(4827)
- 村(4812)
- 和(4807)
- 农村(4792)
- 策(4653)
- 产业(4583)
- 思想(4344)
- 机构
- 学院(92463)
- 大学(88736)
- 济(32735)
- 经济(31704)
- 管理(31519)
- 研究(30089)
- 理学(26207)
- 理学院(25871)
- 管理学(25401)
- 管理学院(25206)
- 中国(22876)
- 京(18796)
- 农(18091)
- 科学(17116)
- 财(16448)
- 范(16330)
- 师范(16257)
- 江(15875)
- 中心(14800)
- 所(13464)
- 州(12857)
- 业大(12717)
- 师范大学(12645)
- 农业(12466)
- 财经(12030)
- 研究所(11866)
- 北京(11756)
- 省(11236)
- 经(10837)
- 院(10808)
- 基金
- 项目(57819)
- 研究(49910)
- 科学(45015)
- 基金(38496)
- 社会(32295)
- 家(31830)
- 国家(31304)
- 社会科(29916)
- 社会科学(29912)
- 科学基金(26639)
- 省(24740)
- 教育(23090)
- 编号(23051)
- 成果(20182)
- 基金项目(20124)
- 划(19332)
- 课题(16537)
- 年(14937)
- 发(13954)
- 资助(13650)
- 性(13225)
- 自然(13158)
- 重点(13023)
- 项目编号(12861)
- 自然科(12752)
- 自然科学(12751)
- 国家社会(12647)
- 规划(12583)
- 自然科学基金(12506)
- 部(12264)
共检索到152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商晓辉 赵子强 王家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特征与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相一致,其对于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并赋予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鲜明的时代内涵。它指明了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发展方向、提供了乡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价值依据、揭示了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创新;振兴乡村文化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浩然
消费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周浩然(《世界经济年鉴》总编、编审,北京,100856)我国学者尹世杰教授在研究消费经济学的著作中,提出了消费文化的概念,并在多篇学术论文里对消费文化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开拓性的探索和较为全面的阐述。他谈到,消费文化“对人们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陈怡思
中华文化复兴根基在于乡村文化振兴。从乡村文化自觉开启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强的递进式逻辑转化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相互呼应,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律性认识,达成对乡村文化振兴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有效回应了“乡村文化何以强”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于乡村文化领导论、乡村文化立场论、乡村文化自信论、乡村文化激活论、乡村文化系统论和乡村文化保障论的体用贯通,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担纲、价值立场、文明基础、内生动力、要素融通和工作布局,构建了“第二个结合”性质的乡村范式。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进路须从夯实党的乡村文化领导权、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农耕文明现代转化、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构建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和健全乡村文化制度体系等方面着手,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陈怡思
中华文化复兴根基在于乡村文化振兴。从乡村文化自觉开启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强的递进式逻辑转化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相互呼应,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律性认识,达成对乡村文化振兴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有效回应了“乡村文化何以强”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于乡村文化领导论、乡村文化立场论、乡村文化自信论、乡村文化激活论、乡村文化系统论和乡村文化保障论的体用贯通,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担纲、价值立场、文明基础、内生动力、要素融通和工作布局,构建了“第二个结合”性质的乡村范式。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进路须从夯实党的乡村文化领导权、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农耕文明现代转化、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构建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和健全乡村文化制度体系等方面着手,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陈怡思
中华文化复兴根基在于乡村文化振兴。从乡村文化自觉开启到新时代乡村文化自强的递进式逻辑转化中,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相互呼应,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规律性认识,达成对乡村文化振兴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有效回应了“乡村文化何以强”的时代命题。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逻辑集中表现于乡村文化领导论、乡村文化立场论、乡村文化自信论、乡村文化激活论、乡村文化系统论和乡村文化保障论的体用贯通,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担纲、价值立场、文明基础、内生动力、要素融通和工作布局,构建了“第二个结合”性质的乡村范式。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乡村文化振兴的实现进路须从夯实党的乡村文化领导权、促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农耕文明现代转化、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阵地、构建乡村文化发展共同体和健全乡村文化制度体系等方面着手,为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啸宇 林思成 彭超
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乡土社会失序与文化失调、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队伍建设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狠抓基层党建中激发干部热情,在村规民约制定中凝聚共识认同,在村庄发展建设中构建群众愿景,在文明评比表彰中强化群众激励,在执行公正奖惩中树立规矩意识,在化解矛盾冲突中实现移风易俗,在文明志愿活动中充实群众生活,在因地制宜推广中延展基层创造,在明确主体责任中打造协同体系。在实际政策制定和推广中强化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打造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推广诸如红白理事会等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
关键词:
农村精神文明 移风易俗 新时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宏杰
经过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民在物质生活方面得到极大改善,相较之下,精神文明建设存在许多短板,满足不了当前农民群体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从软件、硬件、氛围等多方面分析研究以推动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大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关键词:
新时代 农村 精神文明建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浩辉
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型,使当代农民精神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基本特征。农民精神生活在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着意识形态与日常生活的脱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失衡、多元需求与低效供给的抵牾等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发挥着引领农民精神生活重塑的重要作用,致力于解决农民精神生活的存在问题,从而彰显出深厚的理论意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新时代农民精神生活重建的实践,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推动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传承和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竹 杨玉萍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指引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两者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阐释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与核心内容,并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规律、回应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之问。在强国新征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志平 卢勇
民俗遗产化是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相遇、交融的过程,也是民俗遗产的社会性嵌入过程,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乡村民俗的文化保护、社会认同和精神重塑等多元文化价值。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民俗遗产化的文化价值需要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耦合。当前在地化和公众化的双重情境给民俗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俗遗产化的积极作用。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精神纽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现就必须保障乡民的主体地位、丰富本土化实践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参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志平 卢勇
民俗遗产化是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相遇、交融的过程,也是民俗遗产的社会性嵌入过程,因而它能够进一步强化和发挥乡村民俗的文化保护、社会认同和精神重塑等多元文化价值。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民俗遗产化的文化价值需要与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耦合。当前在地化和公众化的双重情境给民俗遗产文化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多重挑战和新的机遇。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民俗遗产化的积极作用。作为乡村精神文明的精神纽带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未来发展的历史根基,文化遗产保护的实现就必须保障乡民的主体地位、丰富本土化实践形式、强化公众参与和全民参与。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陈海涛
<正>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博大精深、体系完备,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科学文化的指引和深厚的文化滋养。经过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友
厘清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是当前高校在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二者经常被混淆,建设中也经常出现交叉。许多高校每年都要制定精神文明建设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计划,二者之间的混淆和交叉给高校的具体工作部门带来了困惑:二者之间究竟有何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分别去制定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年度计划和校园文化建设年度计划?厘清二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万文翔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宣传思想文化领域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指引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宇文利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取得新成就、创造新经验,有效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强大作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难点和痛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点和着力点。因此,如何推动我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