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2)
- 2023(3382)
- 2022(2623)
- 2021(2255)
- 2020(1677)
- 2019(3840)
- 2018(3789)
- 2017(5800)
- 2016(3112)
- 2015(3526)
- 2014(3301)
- 2013(3412)
- 2012(3048)
- 2011(2791)
- 2010(2944)
- 2009(2503)
- 2008(2541)
- 2007(2340)
- 2006(1985)
- 2005(1907)
- 学科
- 管理(11553)
- 济(10497)
- 经济(10483)
- 业(9679)
- 企(8931)
- 企业(8931)
- 财(4530)
- 中国(4292)
- 方法(4053)
- 业经(3647)
- 教育(3493)
- 制(3192)
- 农(3095)
- 务(3028)
- 财务(3027)
- 学(3025)
- 财务管理(3024)
- 理论(3019)
- 数学(2919)
- 企业财务(2899)
- 数学方法(2873)
- 人事(2539)
- 人事管理(2539)
- 工作(2346)
- 和(2322)
- 银(2244)
- 银行(2242)
- 农业(2124)
- 行(2107)
- 划(1964)
- 机构
- 大学(42733)
- 学院(42377)
- 管理(15802)
- 济(14613)
- 经济(14203)
- 研究(13600)
- 理学(13442)
- 理学院(13250)
- 管理学(13004)
- 管理学院(12916)
- 中国(11521)
- 京(9306)
- 财(8434)
- 科学(7792)
- 江(7519)
- 中心(6880)
- 范(6690)
- 师范(6654)
- 所(6275)
- 财经(6118)
- 北京(5964)
- 州(5713)
- 经(5611)
- 研究所(5580)
- 农(5422)
- 师范大学(5394)
- 院(5309)
- 技术(5222)
- 业大(5174)
- 教育(5111)
共检索到72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雅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四下基层"、"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在内的基层工作方法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要义。文章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工作法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结晶;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代典范,要持之以恒地继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关键词:
习近平基层工作法 群众路线 科学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雅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四下基层"、"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在内的基层工作方法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要义。文章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工作法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结晶;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代典范,要持之以恒地继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关键词:
习近平基层工作法 群众路线 科学方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有着深刻鲜明的生成逻辑。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理念,在历史层面汲取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团结经验,在实践层面扎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的丰富意涵,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追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全方位团结,强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的团结实践、绘制未来团结篇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霄男
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出场具有深厚的渊源依据,它是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幸福思想存在着不可分的关系,它赓续并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将“奋斗”与“幸福”紧密联结在一起,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科学回答了为何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谁的幸福而奋斗以及靠什么样的奋斗创造幸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其有助于人们肩负幸福使命、享受奋斗过程、实现强国目标。
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 新时代奋斗幸福观 美好生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唯然
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依据自身独特的国情以及历史文化条件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征程中致力于建设现代化中国,在探索实践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覆盖范围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大量伟大成就涌现出来,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深远、内涵丰富,它超越和扬弃了西方现代化模式,进一步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由此获得新的路径选择,对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储著斌
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总结世界各国近现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文化智慧,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强化公民环境意识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的问题导向、精神动力、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主体对象、实现路径与目标导向。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是贯彻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制度、推进绿色行动的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加分项",是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基石。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子明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中最大的政治和民生,绿色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建设生态文明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中格外重要。生态文明观蕴含着怎样的内涵,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如何才能发展好生态建设是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始终贯穿于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不断发展中。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基本逻辑 丰富内涵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是南开大学独具特色的立学理念,引领着百年辉煌、启迪着未来航向,其中,"商以富国"内涵独特、广博、隽永:(一)"商以富国"饱含着南开创始人经世致用、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报国志向。南开"校父"严范孙,盐商家源让他深谙商业济世的价值和经营实操之道,以清末翰林身份却能
关键词:
南开大学 丰富内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 娄淑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新时代青年提出的六点要求,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年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要指针。新时代青年培养教育工作,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领。
关键词:
时代使命 青年素质 思想教育 培育新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晓琰 扎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求索,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举措。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深刻领会挖掘其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立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围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这一主题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为继承弘扬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在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习近平还系统地梳理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华和合文化历史脉络,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等四个方面阐发了中华和合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中华和合文化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传承、弘扬和发展了中华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艳琳 谢乾丰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此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辛越优 林成华 蒋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支撑全面小康、托起美好生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新的内涵,具有优先性、创新性、均衡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引领迈向全球知识文化高地等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略。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保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