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4)
2023(5639)
2022(4679)
2021(4475)
2020(3604)
2019(8439)
2018(8758)
2017(15104)
2016(8254)
2015(8919)
2014(8780)
2013(8496)
2012(7918)
2011(7297)
2010(7558)
2009(6793)
2008(7079)
2007(6111)
2006(5697)
2005(5520)
作者
(22255)
(18527)
(18202)
(17898)
(11829)
(8807)
(8556)
(7320)
(7166)
(6720)
(6470)
(6308)
(6162)
(6058)
(5987)
(5800)
(5561)
(5481)
(5421)
(5227)
(4763)
(4479)
(4456)
(4320)
(4274)
(4251)
(4189)
(3972)
(3750)
(3712)
学科
(31019)
经济(30971)
管理(22815)
(19971)
(18416)
企业(18416)
方法(12178)
中国(10549)
(10148)
(9998)
数学(9360)
数学方法(9077)
(8592)
业经(8117)
理论(8031)
(7512)
(7435)
教育(7080)
(6473)
银行(6466)
(6298)
金融(6298)
体制(6297)
(6198)
(5582)
(5461)
财务(5436)
财务管理(5418)
企业财务(5154)
(5146)
机构
大学(114960)
学院(110986)
(44431)
经济(43418)
研究(41842)
管理(40312)
理学(33621)
理学院(33165)
中国(32925)
管理学(32455)
管理学院(32208)
(25999)
(24740)
科学(24137)
(21128)
研究所(18741)
(18139)
中心(18072)
财经(17866)
(17495)
师范(17384)
北京(17322)
(16248)
(15347)
(15273)
师范大学(14451)
经济学(13727)
业大(13716)
(13716)
教育(13692)
基金
项目(67886)
科学(53579)
研究(52956)
基金(48869)
(42429)
国家(42046)
科学基金(35836)
社会(33177)
社会科(31259)
社会科学(31250)
教育(25765)
(24731)
基金项目(24239)
编号(22189)
(21830)
自然(21730)
自然科(21207)
自然科学(21202)
自然科学基金(20819)
成果(20239)
资助(19648)
重点(15796)
课题(15575)
(15573)
项目编号(14321)
(14281)
国家社会(14156)
(14132)
(13954)
教育部(13777)
期刊
(56289)
经济(56289)
研究(40930)
中国(29694)
教育(22425)
(20262)
管理(17686)
学报(16971)
科学(15440)
(13852)
大学(13751)
学学(12229)
(11779)
金融(11779)
技术(10790)
财经(9164)
经济研究(9008)
农业(8547)
图书(8085)
(8023)
业经(7792)
问题(6882)
统计(6128)
职业(5843)
书馆(5799)
图书馆(5799)
(5713)
(5600)
会计(5569)
(5506)
共检索到190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范恒山  
(续2017年第6期)三、优化改革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对于改革来说,方法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改革方法决定改革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多时候甚至直接决定改革成败。把握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成为十八大以来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有着深刻鲜明的生成逻辑。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理念,在历史层面汲取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团结经验,在实践层面扎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的丰富意涵,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追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全方位团结,强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的团结实践、绘制未来团结篇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占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习近平从大历史观视野研判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展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百年来,中国人民从社会阶级的"两极对立"中选择革命性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从中西方革命的"两极相联"中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指引下建设"新世界",是实现民族自主和走向复兴的科学指南;在技术霸权的"两极失衡"中重塑现代科技文明,是以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主动;在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交流"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时代基点上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复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既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印证,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自信和未来向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心慧   李志明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形成一系列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战略方向,需要系统认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的鲜明价值逻辑、“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的科学理论逻辑“、建设教育强国从何而来”的深厚历史逻辑“、怎么样建设教育强国”的清晰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彰显了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价值导向性,体现了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思想引领性,刻画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性,阐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实践创新性,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恒山  
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实践,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本文对十八大以来的改革部署与推进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同时阐述了作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文章认为,十八大以来改革的精髓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明确改革方向、突出改革重点、优化改革方法,且这三个方面联为一体、相互支撑与依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平  王曦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又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深刻回答了乡村何以生态振兴、如何生态振兴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习近平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本文从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面向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系统解读,揭示其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支撑、道路选择、推进原则和根本立场四个层面厘清其理论内涵,并深刻阐释其面向空间价值、生态系统和农民福祉的实践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世露   乔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内蕴着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它以创新动力论揭示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的发展动力逻辑,以协调跃升论揭示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的发展平衡逻辑,以绿色底色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持续逻辑,以开放环境论揭示了“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发展联动逻辑,以共享价值论揭示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公平逻辑,以实践方法论揭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逻辑。总之,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整体逻辑,有助于指导新质生产力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杨颖东   孟梦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系统阐释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性质地位、价值取向及实施方略。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需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所具有的政治、社会、文化和育人属性,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大使命和发展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我国劳动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完善了劳动教育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构建了劳动教育独立的育人体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并取得了丰硕的劳动教育研究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确立了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指明了新时代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方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艳琳  谢乾丰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此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艳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围绕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在承袭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经济理念、深化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生态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辛越优  林成华  蒋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支撑全面小康、托起美好生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新的内涵,具有优先性、创新性、均衡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引领迈向全球知识文化高地等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