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65)
- 2023(3572)
- 2022(2740)
- 2021(2894)
- 2020(2076)
- 2019(5011)
- 2018(5110)
- 2017(7394)
- 2016(5366)
- 2015(6114)
- 2014(6416)
- 2013(5628)
- 2012(5554)
- 2011(5173)
- 2010(5539)
- 2009(4599)
- 2008(4535)
- 2007(4252)
- 2006(3953)
- 2005(3986)
- 学科
- 教育(18902)
- 济(11398)
- 经济(11383)
- 中国(11380)
- 管理(8551)
- 理论(7612)
- 业(6970)
- 学(6446)
- 企(5815)
- 企业(5815)
- 教学(5815)
- 发(4310)
- 农(4209)
- 发展(4014)
- 展(3891)
- 财(3743)
- 革(3576)
- 研究(3560)
- 思想(3408)
- 政治(3286)
- 改革(3229)
- 高等(3192)
- 方法(3058)
- 业经(3042)
- 思想政治(2977)
- 政治教育(2977)
- 治教(2977)
- 德育(2949)
- 技术(2945)
- 制(2887)
- 机构
- 大学(71211)
- 学院(64475)
- 研究(28679)
- 教育(27080)
- 范(20857)
- 师范(20797)
- 济(18335)
- 经济(17617)
- 师范大学(17527)
- 京(17491)
- 管理(17327)
- 科学(15652)
- 中国(15331)
- 所(14442)
- 理学(14315)
- 理学院(13991)
- 管理学(13577)
- 管理学院(13413)
- 研究所(12837)
- 北京(12454)
- 江(11936)
- 职业(11525)
- 中心(11068)
- 技术(11006)
- 财(10554)
- 教育学(10482)
- 院(10123)
- 州(8882)
- 职业技术(7885)
- 研究院(7755)
共检索到121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心慧 李志明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形成一系列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战略方向,需要系统认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的鲜明价值逻辑、“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的科学理论逻辑“、建设教育强国从何而来”的深厚历史逻辑“、怎么样建设教育强国”的清晰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彰显了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价值导向性,体现了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思想引领性,刻画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性,阐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实践创新性,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思想 教育战略 内在逻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围绕什么是好老师、如何认识教师、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路径建设教师队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构成了新时代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战略思路和实践遵循。本体论上,从教师本身角度,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从学生发展角度,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从品质提升角度,教师要具备“教育家精神”。认识论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筑梦人”与“大先生”。方法论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第一标准、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以“四个统一”协同育人、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论上,教育优先发展中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优先建设乡村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待遇、在教师群体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健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围绕什么是好老师、如何认识教师、采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路径建设教师队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构成了新时代建设高素养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战略思路和实践遵循。本体论上,从教师本身角度,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从学生发展角度,教师要做“四个引路人”;从品质提升角度,教师要具备“教育家精神”。认识论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要做到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是“中国梦”得以实现的“筑梦人”与“大先生”。方法论上,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第一标准、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以“四个统一”协同育人、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实践论上,教育优先发展中优先建设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优先建设乡村教师、提高教师职业待遇、在教师群体中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正妙
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禀赋和品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内外、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对党员干部本领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结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就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的必要性、内容、问题、任务和举措等作出深刻而系统地阐述,形成了系列富有创见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理论,开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的新境界。
关键词:
习近平 党员干部 学习本领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占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习近平从大历史观视野研判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展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百年来,中国人民从社会阶级的"两极对立"中选择革命性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从中西方革命的"两极相联"中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指引下建设"新世界",是实现民族自主和走向复兴的科学指南;在技术霸权的"两极失衡"中重塑现代科技文明,是以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主动;在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交流"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时代基点上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复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既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印证,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自信和未来向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世露 乔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内蕴着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它以创新动力论揭示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的发展动力逻辑,以协调跃升论揭示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的发展平衡逻辑,以绿色底色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持续逻辑,以开放环境论揭示了“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发展联动逻辑,以共享价值论揭示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公平逻辑,以实践方法论揭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逻辑。总之,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整体逻辑,有助于指导新质生产力实践。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理论 新发展理念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全爽 乔惠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系统丰富、逻辑严密的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就生成逻辑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经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就价值逻辑而言,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交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祉;就实践逻辑而言,这一论述指出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 数字经济 逻辑 网络强国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俊兰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要聚焦党的领导,教育要有主心骨、有底气、有精神;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教育发展要有目标和根本遵循;聚焦民族复兴大任,教育需要持久动力和定力;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需要宏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辛越优 林成华 蒋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支撑全面小康、托起美好生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新的内涵,具有优先性、创新性、均衡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引领迈向全球知识文化高地等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略。
关键词:
新时代 高等教育 内涵式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定华
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
教育 重要论述 新时代 新局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保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在全党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一周年之际,《中国高等教育》隆重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专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九个坚持"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主要背景和主要内容,系统研究、广泛宣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关键词:
全国教育大会 习近平总书记 重要论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顾明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教育思想和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教育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规律、青少年的成长、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育发展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世界发展大局的视野,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论述了我国教育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高瞻远瞩,指导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洪宇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要从战略、时代、民生、文化和国际等视角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思想高度、思想深度、思想温度、思想厚度和思想广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实践品格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城市群发展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丰富意涵与时代价值——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体会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四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促进高质量教育公平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高教改革发展
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研究之八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逻辑结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