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4)
2023(2501)
2022(2018)
2021(1690)
2020(1286)
2019(3000)
2018(3137)
2017(5735)
2016(3075)
2015(3380)
2014(3432)
2013(3447)
2012(3305)
2011(3157)
2010(3134)
2009(2872)
2008(2835)
2007(2504)
2006(2195)
2005(2132)
作者
(8934)
(7584)
(7489)
(7196)
(4783)
(3623)
(3448)
(2920)
(2886)
(2664)
(2550)
(2529)
(2476)
(2376)
(2364)
(2267)
(2247)
(2245)
(2227)
(2148)
(1889)
(1785)
(1763)
(1725)
(1700)
(1690)
(1628)
(1618)
(1512)
(1474)
学科
管理(12785)
(11818)
经济(11803)
(8766)
环境(8366)
(8129)
企业(8129)
(5074)
(4558)
方法(4234)
(3873)
规划(3833)
中国(3769)
环境规划(3741)
(3267)
理论(3100)
业经(3032)
(2976)
资源(2818)
数学(2805)
数学方法(2754)
(2614)
(2493)
财务(2484)
财务管理(2476)
企业财务(2401)
地方(2271)
(2225)
金融(2223)
生态(2197)
机构
大学(47772)
学院(45982)
(18488)
经济(18114)
管理(17982)
研究(16674)
理学(15677)
理学院(15473)
管理学(15258)
管理学院(15182)
中国(12524)
(10362)
科学(9984)
(8984)
(8350)
研究所(7558)
(7306)
中心(7299)
师范(7268)
财经(7106)
(7053)
北京(6654)
(6528)
(6137)
师范大学(6082)
(5969)
业大(5675)
经济学(5663)
财经大学(5296)
(5283)
基金
项目(30869)
科学(24772)
基金(23067)
研究(23022)
(20063)
国家(19898)
科学基金(17205)
社会(15528)
社会科(14599)
社会科学(14592)
基金项目(12147)
(11093)
自然(10826)
自然科(10511)
自然科学(10508)
教育(10337)
自然科学基金(10306)
(9828)
编号(9063)
资助(8820)
成果(7867)
(7104)
重点(7016)
国家社会(6623)
(6560)
(6317)
教育部(6188)
科研(6051)
(5993)
人文(5980)
期刊
(22314)
经济(22314)
研究(13634)
中国(10481)
学报(7093)
管理(6930)
(6831)
科学(6828)
教育(6531)
大学(5442)
(4999)
学学(4972)
图书(3834)
技术(3427)
农业(3343)
(3317)
金融(3317)
经济研究(3207)
财经(3083)
资源(2971)
书馆(2760)
图书馆(2760)
业经(2748)
(2673)
(2562)
问题(2556)
财会(2248)
现代(2132)
会计(2115)
(2022)
共检索到71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储著斌  
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丰富实践,总结世界各国近现代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文化智慧,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强化公民环境意识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强化公民环境意识的问题导向、精神动力、方式方法、教育内容、主体对象、实现路径与目标导向。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是贯彻绿色理念、构建绿色制度、推进绿色行动的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加分项",是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的基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艳琳  谢乾丰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此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有着深刻鲜明的生成逻辑。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理念,在历史层面汲取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团结经验,在实践层面扎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的丰富意涵,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追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全方位团结,强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的团结实践、绘制未来团结篇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是南开大学独具特色的立学理念,引领着百年辉煌、启迪着未来航向,其中,"商以富国"内涵独特、广博、隽永:(一)"商以富国"饱含着南开创始人经世致用、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报国志向。南开"校父"严范孙,盐商家源让他深谙商业济世的价值和经营实操之道,以清末翰林身份却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雅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四下基层"、"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在内的基层工作方法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要义。文章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工作法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结晶;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代典范,要持之以恒地继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雅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围绕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创新,形成了包括"四下基层"、"滴水穿石"、"马上就办"等在内的基层工作方法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精髓和要义。文章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入手,阐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基层工作法是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结晶;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统一体,必须整体把握、一体贯彻;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时代典范,要持之以恒地继承好、坚持好、发扬好。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霄男  
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的出场具有深厚的渊源依据,它是马克思主义奋斗幸福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奋斗幸福思想存在着不可分的关系,它赓续并传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幸福观。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将“奋斗”与“幸福”紧密联结在一起,其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科学回答了为何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为谁的幸福而奋斗以及靠什么样的奋斗创造幸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奋斗幸福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蕴,其有助于人们肩负幸福使命、享受奋斗过程、实现强国目标。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晓琰  扎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求索,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举措。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深刻领会挖掘其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辛越优  林成华  蒋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支撑全面小康、托起美好生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新的内涵,具有优先性、创新性、均衡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引领迈向全球知识文化高地等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立足于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直面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乡村建设存在的“治理缺位”和“治理失序”困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乡村建设的观点为理论根基,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乡村治理的历史积淀为底蕴,秉持我们党关于基层治理的基本主张,创新性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基层治理理论,形成了习近平同志关于乡村治理的领导核心、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目标及如何治理等方面的重要论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实现善治的治理目标、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相结合的主旨贯穿始终。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为新时期我国乡村治理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我国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支撑。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保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金伟  刘海军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国之大者”,怎样理解和践行“国之大者”等基本问题。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和重要政治能力。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脉络清晰、逐步深入、内容丰富、指向明确。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即“国之大者”是事关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大纲”;蕴含了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价值旨归;明确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站位高远讲格局、勇于担当讲使命是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原则遵循。践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积极统揽两个大局。全面总结和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对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意义重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冰  牛肖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形成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以及内容丰富的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地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时也为世界减贫工作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实践背景以及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