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4)
- 2023(8163)
- 2022(6787)
- 2021(6087)
- 2020(4613)
- 2019(10697)
- 2018(10396)
- 2017(18940)
- 2016(10311)
- 2015(11527)
- 2014(11759)
- 2013(11703)
- 2012(11543)
- 2011(10815)
- 2010(11363)
- 2009(10611)
- 2008(10612)
- 2007(9839)
- 2006(9189)
- 2005(8897)
- 学科
- 济(52546)
- 经济(52491)
- 业(26295)
- 管理(25901)
- 企(20313)
- 企业(20313)
- 中国(19132)
- 地方(18103)
- 农(14553)
- 业经(13914)
- 方法(13590)
- 学(12200)
- 融(10696)
- 金融(10692)
- 农业(10310)
- 银(10306)
- 银行(10290)
- 理论(10109)
- 行(10099)
- 发(10074)
- 地方经济(10008)
- 制(9928)
- 数学(9852)
- 数学方法(9727)
- 财(9252)
- 教育(8905)
- 贸(8547)
- 贸易(8535)
- 和(8492)
- 易(8102)
- 机构
- 大学(160616)
- 学院(160298)
- 济(66183)
- 经济(64631)
- 研究(61645)
- 管理(53174)
- 中国(48046)
- 理学(43219)
- 理学院(42592)
- 管理学(41931)
- 管理学院(41615)
- 科学(36690)
- 京(35954)
- 财(33084)
- 所(32164)
- 研究所(28597)
- 中心(27075)
- 江(26817)
- 范(26147)
- 师范(25915)
- 农(25677)
- 财经(24688)
- 北京(23757)
- 州(22272)
- 经(22147)
- 院(21546)
- 经济学(20834)
- 师范大学(20816)
- 业大(19927)
- 农业(19675)
- 基金
- 项目(92220)
- 科学(72101)
- 研究(71932)
- 基金(63937)
- 家(54871)
- 国家(54295)
- 科学基金(45454)
- 社会(45267)
- 社会科(42666)
- 社会科学(42658)
- 省(37114)
- 教育(33051)
- 基金项目(32344)
- 划(31142)
- 编号(29648)
- 成果(26753)
- 自然(26247)
- 发(26207)
- 资助(25718)
- 自然科(25592)
- 自然科学(25587)
- 自然科学基金(25108)
- 课题(22675)
- 发展(21618)
- 重点(21528)
- 展(21222)
- 部(20002)
- 创(19093)
- 年(18719)
- 性(18590)
共检索到274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旭友
人的本质学说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根本思想。人的本质学说包含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类本质、人的发展本质、人的共同体本质、人的社会关系总和本质等层次,它内含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需要,其本质是人的本质的实现。习近平从人的本质学说的思维框架,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现代性、文化性,发展和升华了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内容和要求,拓展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根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于璐
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解决的是现阶段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核心在于破解与优化社会生产关系。马克思对人本质进行了三种界定:劳动、社会关系总和、需要。从人的本质理论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是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本质因素,资本只是人所创造的外在形式,难以长效供给提高生产力所需的劳动;就是坚持社会生产关系破解当中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学理考据 人的本质理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宣恭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科学总结了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指明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战略步骤和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是党指引
关键词:
劳动人民 社会主义 人民共享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芦苇
<正>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金融系统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强化使命担当,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信托业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八个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立足受托人定位,更高效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以实际行动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陈宇倩
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核心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准确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科学内涵。资本导向的传统经济发展形成人发展的约束条件并导致经济发展“人民性”弱化,其突出表现为劳动者主体地位被虚化、公有制经济主体性弱化、不利于人发展的制度强化和资本对劳动的异化等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重点是要建立与以人民为中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劳动主体地位,培育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陈宇倩
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核心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准确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科学内涵。资本导向的传统经济发展形成人发展的约束条件并导致经济发展"人民性"弱化,其突出表现为劳动者主体地位被虚化、公有制经济主体性弱化、不利于人发展的制度强化和资本对劳动的异化等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重点是要建立与以人民为中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劳动主体地位,培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新动力;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政武 陈宇倩
经济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核心在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现人民共建共享。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准确把握好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的科学内涵。资本导向的传统经济发展形成人发展的约束条件并导致经济发展"人民性"弱化,其突出表现为劳动者主体地位被虚化、公有制经济主体性弱化、不利于人发展的制度强化和资本对劳动的异化等导致人的片面化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重点是要建立与以人民为中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经济和劳动主体地位,培育以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巧玲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体现。马克思的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属于非剥削的私有制,它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公有制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在论述重建个人所有制时,只是描述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的框架,并未对自由人联合体中的劳动者结合方式、占有形式以及权力配置作出清晰阐述,也未对未来社会劳动者个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实现途径提出明确的规律和系统性讨论。应进一步研究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嘉毅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立场,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决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立场,指明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就是要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就是要发展更高质量的教育。“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将人民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体,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尺度。“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前所未有地彰显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俞梅珍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提升国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现实中,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形成较为严重的矛盾冲突。缓解对策包括: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强政府规制,促进全民所有制下全面共享机制构建,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等。
关键词:
以人民为中心 工具性 目的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志伟
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说在新的世纪具有新的内涵,它汲取了当代世界发展的最新成果,通过汇通、交融与创新而呈现与时俱进的特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使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呈现多元化的形态。只有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依托多元化的理论基础,我国课程改革实践才能焕发其生命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复兴 邢海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新时代教育根本目的中的集中体现。这一要求指出了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依靠力量和根本价值都在于"人民"二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要求改革发展要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民生作为关键落脚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易永平 朱雯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引领青年成长的行动指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把握"三大规律"的内在逻辑,认同青年价值;站在"三个事关"的战略高度,引领青年思想;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明确青年成长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巫文强
经济发展与人生存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是人的发展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经济发展是以人为基础又以人为目的的社会生产活动。经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就是坚持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占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基本成员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生产关系以便开展社会主义生产活动或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具体而言就是:人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主要是对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保障;社会劳动生产力是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的劳动生产力;要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生存和发展保障的状况来衡量人生存和发展保障的好坏;共同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