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38)
- 2023(9130)
- 2022(7110)
- 2021(6430)
- 2020(5369)
- 2019(11668)
- 2018(11441)
- 2017(22088)
- 2016(11665)
- 2015(12775)
- 2014(12554)
- 2013(12672)
- 2012(11531)
- 2011(10123)
- 2010(10563)
- 2009(10417)
- 2008(10777)
- 2007(9953)
- 2006(8983)
- 2005(8199)
- 学科
- 业(79404)
- 企(63410)
- 企业(63410)
- 济(57220)
- 经济(57147)
- 管理(49446)
- 农(44192)
- 农业(29482)
- 业经(26998)
- 方法(21882)
- 财(20232)
- 务(16430)
- 财务(16428)
- 财务管理(16420)
- 企业财务(15542)
- 技术(14713)
- 数学(14618)
- 数学方法(14555)
- 策(13826)
- 制(13361)
- 中国(12833)
- 划(11533)
- 体(11416)
- 和(10795)
- 企业经济(10526)
- 理论(10491)
- 经营(10142)
- 农业经济(9918)
- 技术管理(9680)
- 贸(9288)
- 机构
- 学院(180318)
- 大学(169424)
- 济(81865)
- 经济(80609)
- 管理(77596)
- 理学(67076)
- 理学院(66591)
- 管理学(66002)
- 管理学院(65674)
- 研究(51910)
- 中国(44558)
- 农(43658)
- 财(36340)
- 京(33626)
- 农业(32731)
- 业大(29538)
- 财经(28787)
- 江(28781)
- 科学(28124)
- 经(26063)
- 中心(25127)
- 所(24770)
- 经济管理(24253)
- 经济学(23445)
- 州(21968)
- 研究所(21905)
- 商学(21807)
- 商学院(21619)
- 经济学院(21260)
- 财经大学(20518)
- 基金
- 项目(114042)
- 科学(92887)
- 研究(89587)
- 基金(84478)
- 家(70838)
- 国家(69940)
- 科学基金(62903)
- 社会(61160)
- 社会科(57563)
- 社会科学(57546)
- 省(46726)
- 基金项目(45047)
- 教育(38570)
- 自然(37698)
- 编号(37628)
- 自然科(36853)
- 自然科学(36846)
- 自然科学基金(36279)
- 划(35955)
- 资助(31981)
- 业(31796)
- 成果(28366)
- 创(27384)
- 农(26521)
- 发(25884)
- 部(25794)
- 制(25384)
- 国家社会(25352)
- 创新(24479)
- 重点(24244)
- 期刊
- 济(103037)
- 经济(103037)
- 研究(50170)
- 农(49284)
- 中国(33867)
- 农业(33088)
- 财(31196)
- 管理(30396)
- 业经(25352)
- 科学(23628)
- 学报(21464)
- 融(19270)
- 金融(19270)
- 大学(18424)
- 学学(18052)
- 业(16855)
- 技术(16806)
- 财经(14607)
- 经济研究(14035)
- 问题(13961)
- 农村(13574)
- 村(13574)
- 农业经济(13462)
- 经(12638)
- 教育(12147)
- 技术经济(11954)
- 世界(11354)
- 经济问题(10166)
- 版(10073)
- 商业(10026)
共检索到270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冉育彭
习近平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其内涵丰富,核心要义体现在以理想信念坚固青年的精神之钙、以肯定青年的价值和地位作为青年工作的出发点、以提升青年的能力和本领作为青年工作的宗旨、以青年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作为青年工作的目标和归宿等4个方面。习近平青年观的形成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其深厚的历史逻辑、丰富的理论逻辑和生动的实践逻辑,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青年观 理想信念 生成逻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瑜
《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蕴涵着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从其生态思想的生成逻辑来看,恩格斯对旧有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超越,在汲取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生态问题,形成了极具辩证性的生态思想。恩格斯深刻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逻辑起源和化解路径。对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这对我们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开创具有生态意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魏晖
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导向、精神气质和奋斗目标三个维度科学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高远的战略性和深刻的辩证性,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遵循,是激励广大青年为中国梦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实践指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魏晖
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导向、精神气质和奋斗目标三个维度科学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高远的战略性和深刻的辩证性,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遵循,是激励广大青年为中国梦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实践指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方可 吕林倥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是其基本立场、价值归宿和实践路径的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情怀,生发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天下观,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两个大局”,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致力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坚持立足本国,胸怀天下,深刻体现出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维护人类利益的文化正义观、推动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文化价值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文化责任观。坚持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天下情怀对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善世界文化格局、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朝霞 徐充
习仲勋主政广东期间的改革开放思想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其生成汲取于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精要、立足于广东面临的诸多发展问题的现实、锤炼于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积淀。其核心内容包括大胆要权、带领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敢想敢干、创建经济特区,因地制宜、鼓励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力推典型、扩大国有企业自主权等。这些思想和实践不仅在当时促进了广东的发展,引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继续推动和深化改革开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形成了涉及和涵盖“地位论”“主体论”“方向论”“本质论”“特征论”“基础论”“动力论”“导向论”等多个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理论渊源、实践经验、文化传承和现实依据,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知灼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业的“基本遵循”、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的“科学指南”和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难题的“中国智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祺 梁大伟
“三个务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务必”之间价值同向、逻辑互补、相辅相成,分别从根本要求、作风保障、动力支撑三个方面阐释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应强化什么样的政治自觉、保持什么样的政治品格、具备什么样的政治能力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践行“三个务必”,必须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根本、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为前提、以加强党的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管党治党的体制机制为关键,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