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0)
2023(1391)
2022(1091)
2021(1068)
2020(772)
2019(1721)
2018(1686)
2017(2951)
2016(1627)
2015(1970)
2014(2016)
2013(1824)
2012(1701)
2011(1440)
2010(1404)
2009(1248)
2008(1339)
2007(1232)
2006(919)
2005(885)
作者
(4034)
(3323)
(3260)
(3164)
(2039)
(1599)
(1599)
(1332)
(1247)
(1245)
(1180)
(1162)
(1097)
(1015)
(990)
(990)
(989)
(985)
(941)
(936)
(835)
(833)
(827)
(764)
(756)
(734)
(724)
(702)
(675)
(655)
学科
教育(4307)
(4268)
经济(4262)
文化(3716)
思想(3069)
政治(2936)
(2850)
企业(2850)
思想政治(2775)
政治教育(2775)
治教(2775)
理论(2755)
德育(2746)
管理(2471)
中国(2417)
业经(2286)
(2154)
产业(2066)
方法(2028)
(2020)
(1859)
市场(1831)
文化产业(1769)
文化市场(1769)
经济理论(1626)
企业经济(1484)
研究(1328)
地方(1176)
(1168)
专题(902)
机构
大学(22194)
学院(22041)
研究(7106)
管理(6049)
(5440)
(5294)
经济(5229)
师范(5225)
理学(5038)
理学院(4927)
(4911)
管理学(4771)
管理学院(4718)
中国(4558)
科学(4518)
师范大学(4161)
(3817)
教育(3675)
(3293)
北京(3148)
(3108)
中心(3033)
(2994)
研究所(2962)
技术(2940)
职业(2922)
(2562)
财经(2382)
业大(2211)
(2187)
基金
项目(13540)
研究(11842)
科学(10326)
基金(8504)
社会(7407)
(6955)
社会科(6855)
社会科学(6853)
国家(6812)
教育(6009)
编号(5609)
(5594)
成果(5580)
科学基金(5566)
(4706)
基金项目(4200)
(4147)
课题(4136)
项目编号(3712)
(3386)
文化(3312)
重点(3308)
规划(3201)
(3067)
资助(3011)
(2990)
(2986)
阶段(2976)
(2862)
(2852)
期刊
(8343)
经济(8343)
教育(7931)
研究(7629)
中国(5929)
学报(4250)
大学(3492)
科学(3352)
学学(3089)
管理(2834)
(2561)
图书(2550)
书馆(2159)
图书馆(2159)
(2146)
职业(2119)
(1914)
技术(1740)
(1698)
论坛(1698)
高等(1670)
社会(1648)
财经(1643)
社会科(1514)
社会科学(1514)
(1488)
农业(1480)
高等教育(1462)
(1335)
业经(1327)
共检索到35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邢丽菊  
中华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宝贵精神来源。习近平外交思想发端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落脚点是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互学互鉴、开放包容等理念是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依据。"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治理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文明交流与互鉴观、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观等习近平外交思想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性、关联协作性、整体大局性、包容互补性、和谐共生性等内涵。习近平外交思想启示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大力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宗灵   何雨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精神纽带。对文化加以传承的思想根植于尚学尚德的中华传统,契合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凝练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文化建设经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面临着文化同质化风险、传承技术变革挑战、资源保护及代际传承困境,习近平文化思想从本来、外来、未来三重维度对文化传承进行了精辟地展开。当今,从政策扶持、教育培训、媒体传播、产业创新、国际交往等多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呈现出了全新样态,但仍有待从数字技术融合、传承人才培育、社会活力激发、国际影响拓升几个层面推动其发展的深入化、融合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亚萍  付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有效建构学生数学概念的诉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多重价值:一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二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需要;三是加强文化自信的需要;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使之达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途径是:在掌握数学知识与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探索数学过程与方法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在感悟数学情感体验与塑造价值观的过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正>4月16日出版的第8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8月至2023年9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芳  陈金龙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运用多种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晓荷  郝志军  
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思想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内核,主张通过教育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理与气合、心物一体、知行合一、体用一致的基本向度。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思想中汲取课程改革的价值滋养,重点在于以关怀人性的课程目的观养成完善之人,以动态生成的课程结构观臻达和合之境,以兼济通达的课程知识观博通百家之学,以知行相资的课程实践观彰显经世之用。构建综合融通的整体课程体系,需从彰显整全性的课程育人价值,建立关联协同的课程结构,开发广纳兼容的课程知识内容,推动以知立行的课程实施等方面着力,形成“五育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中国底色。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翁光明  黄铭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思想翁光明,黄铭(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浙江医科大学)战后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发展,虽然显示出欧美的先进技术的长处和优点,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也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和总结传统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铭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文化自信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基础,虽然不能单独支撑起文化自信,但却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魂魄。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把文献分析法与经验总结法相结合,论述了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关系,以及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传统文化是民族命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为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焱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优秀的道德品质、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崇高的价值观等,使人们的思想更具理性与厚重,让政治生态更为平衡,对后世的修身、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由隋灵灵和曲丽宏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读本》一书,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思想政治理论精髓,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后世修身、治国和教育的重要引导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王传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金成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关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虽然未构成严密体系但是仍然相当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己所处现实经济活动的考察与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经济活动的样貌。一些思想相比于人们熟知的西方同类思想,提出的时间甚至更早。许多思想由于普遍扎根于社会经济活动现实,提出者普遍又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或观察者,从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而不流于抽象的讨论。回顾与分析这些思想的具体内容与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对于当代经济学者而言,仍可以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这也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行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