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1)
- 2023(6519)
- 2022(5312)
- 2021(5179)
- 2020(3962)
- 2019(8988)
- 2018(9080)
- 2017(16587)
- 2016(9272)
- 2015(10233)
- 2014(10390)
- 2013(10290)
- 2012(9935)
- 2011(9169)
- 2010(9469)
- 2009(8763)
- 2008(8798)
- 2007(7997)
- 2006(7395)
- 2005(6975)
- 学科
- 农(44656)
- 济(41619)
- 经济(41560)
- 业(32593)
- 农业(29772)
- 管理(19015)
- 业经(14996)
- 企(13128)
- 企业(13128)
- 中国(12004)
- 方法(11553)
- 农业经济(10093)
- 地方(9686)
- 制(9643)
- 学(9245)
- 发(9027)
- 村(8966)
- 农村(8957)
- 数学(8838)
- 数学方法(8698)
- 理论(8674)
- 策(7785)
- 发展(7713)
- 展(7687)
- 土地(7494)
- 体(7388)
- 财(7353)
- 劳(7273)
- 劳动(7265)
- 收入(6989)
- 机构
- 学院(134905)
- 大学(131184)
- 济(57407)
- 经济(56182)
- 管理(50489)
- 研究(47783)
- 理学(43177)
- 农(42779)
- 理学院(42718)
- 管理学(42073)
- 管理学院(41838)
- 中国(38824)
- 农业(32134)
- 京(28031)
- 科学(27844)
- 业大(25533)
- 财(24773)
- 所(24190)
- 中心(22753)
- 江(22733)
- 研究所(21531)
- 范(19883)
- 师范(19737)
- 农业大学(19414)
- 财经(18532)
- 州(17500)
- 北京(17329)
- 经济管理(16836)
- 经(16825)
- 省(16558)
- 基金
- 项目(83865)
- 研究(67858)
- 科学(65589)
- 基金(58730)
- 家(50012)
- 国家(49382)
- 社会(42521)
- 科学基金(42039)
- 社会科(39571)
- 社会科学(39562)
- 省(34139)
- 编号(31059)
- 基金项目(31004)
- 教育(30880)
- 划(27190)
- 农(26242)
- 成果(25665)
- 自然(24251)
- 自然科(23606)
- 自然科学(23602)
- 自然科学基金(23186)
- 资助(22182)
- 课题(20496)
- 发(19361)
- 部(19299)
- 重点(18813)
- 性(18251)
- 创(17659)
- 制(17464)
- 年(17277)
共检索到2206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全爽 乔惠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系统丰富、逻辑严密的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就生成逻辑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经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就价值逻辑而言,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交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祉;就实践逻辑而言,这一论述指出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
关键词:
习近平 数字经济 逻辑 网络强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康晓强
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时代社会建设面临的现实课题的理性考量和精辟回应。文章指出,这些论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基点,以"民生+社会治理"为主要发展路径,以建构兼具活力与秩序的美好社会为目标取向,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呈现出层次性、科学性、耦合性、公共性、时代性、底线性等理论特质。文章认为,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应以是否增进公平正义作为根本准绳,以系统思维擘画社会建设的主体建构,以辩证思维剖析和考量社会建设遇到的风险、难题和困境,以基层作为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场域"与基本空间。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 社会治理 社会建设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占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习近平从大历史观视野研判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选择,展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百年来,中国人民从社会阶级的"两极对立"中选择革命性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心骨和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从中西方革命的"两极相联"中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条件;在马克思主义"新世界观"指引下建设"新世界",是实现民族自主和走向复兴的科学指南;在技术霸权的"两极失衡"中重塑现代科技文明,是以科技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主动;在东西方文化的"两极交流"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时代基点上探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复兴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既是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历史逻辑和实践印证,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自信和未来向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晓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弘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对西方文化中共同体思想中有益因子的吸收与借鉴。以人民为中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起点,求同存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路径选择。习近平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拓宽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践路径与发展模式;全面超越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理论,为人类未来社会共同发展繁荣提供了理念参考;推进了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迈向新阶段,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平 王曦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又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深刻回答了乡村何以生态振兴、如何生态振兴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习近平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本文从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面向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系统解读,揭示其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支撑、道路选择、推进原则和根本立场四个层面厘清其理论内涵,并深刻阐释其面向空间价值、生态系统和农民福祉的实践要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心慧 李志明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世界发展大势和国家发展全局,密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的具体实践,形成一系列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重点任务和战略方向,需要系统认识“为什么建设教育强国”的鲜明价值逻辑、“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的科学理论逻辑“、建设教育强国从何而来”的深厚历史逻辑“、怎么样建设教育强国”的清晰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深刻彰显了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的价值导向性,体现了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思想引领性,刻画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主动性,阐明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实践创新性,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思想 教育战略 内在逻辑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秦书生 索绳斐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呈现出条理清晰的逻辑理路: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致力于解决新发展阶段贫富差距等新矛盾新问题,是其逻辑起点;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其逻辑传承;从共同富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三个方面展开架构,是其逻辑展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逻辑主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冰 牛肖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形成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以及内容丰富的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地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时也为世界减贫工作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实践背景以及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扶贫理论 脱贫攻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艳琳 谢乾丰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此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布权 尚琦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规范与引导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围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以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资本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发展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引导好、规范和利用好各类资本。
关键词:
习近平 资本 规范 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内涵要义与实践指向
习近平关于生态经济的重要论述探微:理论逻辑、内涵体系与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与理论价值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论述:逻辑进路、主要论域与价值意蕴
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价值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整体逻辑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
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
统筹谋划城乡发展 深化农业领域改革——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粗浅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