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5)
2023(15444)
2022(13292)
2021(12331)
2020(10137)
2019(23170)
2018(23438)
2017(44229)
2016(24271)
2015(27306)
2014(27748)
2013(27384)
2012(25652)
2011(23560)
2010(23794)
2009(21882)
2008(21145)
2007(18755)
2006(16879)
2005(15351)
作者
(72409)
(59865)
(59545)
(56655)
(38326)
(28633)
(27095)
(23609)
(22951)
(21626)
(20404)
(20376)
(19334)
(19242)
(18619)
(18452)
(17793)
(17432)
(17180)
(17057)
(15263)
(14994)
(14520)
(13877)
(13533)
(13352)
(13307)
(13278)
(12198)
(11917)
学科
(113956)
经济(113837)
管理(66885)
(61560)
(49811)
企业(49811)
方法(41402)
数学(35077)
数学方法(34715)
中国(31563)
地方(29380)
(27665)
(25246)
业经(24467)
(22507)
(19598)
农业(18780)
理论(17816)
(17446)
金融(17438)
(17421)
银行(17375)
(17130)
贸易(17116)
地方经济(17046)
(16835)
(16810)
环境(16635)
(16433)
技术(15384)
机构
大学(349968)
学院(348469)
(143473)
经济(140255)
管理(133287)
研究(126814)
理学(113577)
理学院(112210)
管理学(110349)
管理学院(109717)
中国(94306)
科学(77691)
(76947)
(65252)
(64844)
研究所(59038)
(57864)
中心(55808)
(53021)
业大(50972)
财经(50720)
北京(49646)
(48580)
师范(48091)
(45888)
(45869)
农业(44973)
(42907)
经济学(42701)
师范大学(38805)
基金
项目(229846)
科学(179283)
研究(170215)
基金(163650)
(142474)
国家(141230)
科学基金(119918)
社会(105657)
社会科(99930)
社会科学(99903)
(90619)
基金项目(86483)
教育(77843)
自然(76630)
(76058)
自然科(74766)
自然科学(74751)
自然科学基金(73371)
编号(70176)
资助(67586)
成果(58334)
(52976)
重点(51600)
(50049)
课题(49652)
(47132)
创新(43937)
科研(43116)
项目编号(42823)
教育部(42689)
期刊
(171723)
经济(171723)
研究(111177)
中国(74507)
学报(55462)
(53506)
管理(51697)
科学(51080)
(47564)
教育(44642)
大学(41577)
学学(38820)
农业(36985)
(32779)
金融(32779)
技术(31946)
经济研究(27545)
业经(27322)
财经(25066)
问题(21663)
(21516)
图书(19961)
(18633)
技术经济(17878)
理论(16971)
科技(16726)
现代(16057)
商业(15768)
世界(15517)
(15370)
共检索到541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实体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它既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又是在竞争中的"取胜之匙"。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大而不强"和"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习近平作出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指示。纵观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可以梳理出这些论述中隐含着的逻辑结构。它既透露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又体现着他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还确证了求变革、补短板、讲创新、谋发展、寻合力、提效益、适常态、防风险和建体系的实践路径。同时,这些论述还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的短期目标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长远目标的统一。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言书"和"路线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广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一项基本前提即发展实体经济要认清其重要地位和现实困境等发展现实;两个战略目标即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三维基本要求即发展实体经济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及以我为主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等科学方法;四项发展举措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合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底气,牢牢把握人才凝聚举措、壮大人才队伍支撑。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对振兴实体经济、抓牢我国经济命脉、巩固我国发展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阐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把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概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七观”,即指导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观、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观、协调与均衡的发展战略观、改革与创新的发展动能观、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底色观、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观、党领导经济的发展保障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既着眼于国情世情的发展变化,又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在实践中形成、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增安  何兴隆  
习近平深刻把握我国城乡关系的时代特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借鉴吸收西方社会有益成果,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原则、目标、路径、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论述,形成了全面系统、深邃科学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处理城乡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永宽   杨娇  
习近平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承继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思想智慧,回应了民营经济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力军的时代诉求。其主旨要义涵盖政治保证、发展理念、法治保障、环境支持、主体力量等方面,系统回答了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认识资本和民营经济、如何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蕴含深邃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是21世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为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裴长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最新成果。首先,它揭示了金融作为国家经济主权和国家经济职能的本质,发行货币和创造国家信用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表现,支撑公共信用、分配社会财富、充当公共产品生产和调节社会劳动的工具等是其重要经济职能。其次,金融来源于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是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和天职。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运行的宗旨是以人民为中心,其运行要遵循人民福祉和价值增值统一的规律;要有助于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目标;要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需求。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应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治理体系和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葛道凯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本文系统梳理和研究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为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思想方法,并做了重点解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承训  承谕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规律上把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视为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把循环经济视为长远根本大计,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升华,也是对政治经济的深化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将自然规律和循环经济纳为研究的新疆域,彻底摒弃旧的增长方式和旧的增长思维定势,探寻以社会主义优势推进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系统工程。经济学界认真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绿色发展方式的系统重要论述,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契机,应当自觉地树立新的发展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承训  承谕  
习近平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规律上把推进绿色发展方式、生活方式视为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把循环经济视为长远根本大计,是对循环经济理论的升华,也是对政治经济的深化与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将自然规律和循环经济纳为研究的新疆域,彻底摒弃旧的增长方式和旧的增长思维定势,探寻以社会主义优势推进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的系统工程。经济学界认真系统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绿色发展方式的系统重要论述,是解放思想、理论创新的契机,应当自觉地树立新的发展观。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雨菲  高茂森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根据时代需要和实践积淀揭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论述,最终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核心,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为前提,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以保障其更快更好发展。深入研究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内涵,对更好理解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以及系统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体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引领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坚实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久久为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体现在:展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保护、开发和治理,贡献了破解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难题的原创经验;展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形塑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崭新格局;展现发挥黄金水道“黄金经济带”效应,打造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实践样本;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支撑保障;展现探索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展现促进世界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和治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郑庆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高校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博  李明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这集中体现为:以深化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为逻辑导向的理论创新价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导向价值;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目标建构价值;为助力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引擎的世界引领价值。面对逆全球化浪潮兴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的两难局面,这一思想体系的出场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根本遵循,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指明前进方向,具有破除国内发展束缚与破解世界发展难题的双重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全爽   乔惠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系统丰富、逻辑严密的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就生成逻辑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经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就价值逻辑而言,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交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祉;就实践逻辑而言,这一论述指出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裴长洪  倪江飞  
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经济工作部署的科学指导方针。本文概括了习近平新旧动能转换重要论述作为重大经济理论命题和新发展理念与当前实际经济活动的联系;从供给和需求相互关系的视角,论证了新动能的实质是新需求和新供给的结合,并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总结了新供给和新需求结合下的先进制成品、数字产品、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共享经济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主要特征;探讨了三类新供给和新需求交易中的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并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的新课题。本文的结论是:培育高水平供需关系的新兴市场是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理论逻辑和内涵;它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