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75)
- 2023(6972)
- 2022(5869)
- 2021(5435)
- 2020(4391)
- 2019(9773)
- 2018(9726)
- 2017(16758)
- 2016(8570)
- 2015(9443)
- 2014(8803)
- 2013(8441)
- 2012(8012)
- 2011(7411)
- 2010(7681)
- 2009(7092)
- 2008(7213)
- 2007(6698)
- 2006(5839)
- 2005(5506)
- 学科
- 业(35165)
- 管理(34364)
- 济(33708)
- 经济(33669)
- 企(32961)
- 企业(32961)
- 技术(16536)
- 方法(12050)
- 技术管理(11985)
- 中国(11744)
- 业经(10321)
- 财(10138)
- 理论(10029)
- 学(8566)
- 数学(8129)
- 农(8010)
- 数学方法(8005)
- 制(7463)
- 银(7198)
- 银行(7192)
- 教育(6985)
- 行(6913)
- 融(6768)
- 金融(6768)
- 务(6734)
- 财务(6721)
- 财务管理(6715)
- 和(6674)
- 企业财务(6446)
- 策(6088)
- 机构
- 大学(126081)
- 学院(124106)
- 管理(51787)
- 济(51730)
- 经济(50676)
- 理学(44450)
- 理学院(43987)
- 管理学(43452)
- 管理学院(43186)
- 研究(40203)
- 中国(31346)
- 京(26833)
- 财(25524)
- 科学(22344)
- 财经(19502)
- 江(19379)
- 所(18687)
- 中心(17815)
- 经(17673)
- 北京(17387)
- 范(17345)
- 师范(17252)
- 研究所(16525)
- 经济学(15540)
- 州(15344)
- 商学(14934)
- 商学院(14780)
- 院(14768)
- 财经大学(14506)
- 师范大学(13984)
- 基金
- 项目(78103)
- 科学(64201)
- 研究(62737)
- 基金(56434)
- 家(47596)
- 国家(47121)
- 科学基金(42162)
- 社会(41116)
- 社会科(38859)
- 社会科学(38850)
- 省(31270)
- 基金项目(29531)
- 教育(28978)
- 划(25914)
- 编号(25183)
- 自然(25069)
- 自然科(24541)
- 自然科学(24534)
- 自然科学基金(24161)
- 创(23734)
- 成果(21459)
- 创新(20900)
- 资助(20590)
- 课题(17702)
- 重点(17532)
- 部(17191)
- 发(16941)
- 国家社会(16876)
- 项目编号(16596)
- 制(16280)
共检索到198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构成。分析研究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重点探讨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生成基础、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认为全球化时代,创新发展是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垄断、保障和支撑国家全面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科技强国论、自主创新论、人民至上论、体制保障论和人才关键论,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循,其实践价值在于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化解"种子危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民生价值。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进行精准定位、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关联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地位,为突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晓琰 扎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求索,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举措。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深刻领会挖掘其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柳琳 吴兆春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营经济的性质、逻辑起点、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途径和内在要求,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的梳理,将其理论内涵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保证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营经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平等对待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公平发展;坚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民营经济安全稳健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将其理论特质总结为四个方面: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并从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方面揭示这一论述的重大时代价值。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革命 世界科技强国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体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引领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坚实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久久为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体现在:展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保护、开发和治理,贡献了破解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难题的原创经验;展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形塑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崭新格局;展现发挥黄金水道“黄金经济带”效应,打造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实践样本;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支撑保障;展现探索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展现促进世界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和治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艳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围绕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在承袭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经济理念、深化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生态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经济转型 永续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得桂 张靖霞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习近平就劳动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且思想深邃。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耕读文化的积极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它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特别注重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相互耦合,重视知行合一与系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有利于增强和贯彻新时代劳动观,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担当有为的当代青年,进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劳动教育 核心要义 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竟辉 张婷婷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价值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以深化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内在要求的理论创新价值;以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为迫切需要的实践导向价值;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为重大契机的目标建构价值;以优化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体系为必然选择的话语引领价值。面对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不仅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还为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开放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洋 李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创新发展”为首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理论创新,围绕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中的作用日益上升,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学科背景等局限,现有文献在“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分析、体系化构建、重大理论创新性研究、实践价值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需在综合性时代背景分析、逻辑清晰的体系化架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实践价值分析、生产力布局与新型举国体制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 创新 经济学 哲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关键词:
习近平 党内政治文化 话语创新 文化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