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70)
- 2023(7239)
- 2022(6013)
- 2021(5701)
- 2020(4485)
- 2019(9969)
- 2018(10050)
- 2017(17724)
- 2016(9375)
- 2015(10359)
- 2014(9744)
- 2013(9317)
- 2012(8848)
- 2011(7975)
- 2010(8373)
- 2009(7412)
- 2008(7524)
- 2007(7102)
- 2006(6195)
- 2005(5840)
- 学科
- 业(37113)
- 管理(35455)
- 企(34296)
- 企业(34296)
- 济(32369)
- 经济(32333)
- 技术(17382)
- 中国(12695)
- 技术管理(12115)
- 业经(10474)
- 理论(9659)
- 方法(9610)
- 农(9407)
- 财(8790)
- 制(8216)
- 银(7553)
- 银行(7547)
- 地方(7517)
- 策(7425)
- 行(7290)
- 划(7079)
- 教育(6837)
- 融(6710)
- 金融(6710)
- 农业(6679)
- 和(6569)
- 学(6465)
- 数学(6318)
- 教学(6201)
- 数学方法(6179)
- 机构
- 学院(126927)
- 大学(125845)
- 管理(52460)
- 济(50515)
- 经济(49298)
- 理学(44297)
- 理学院(43811)
- 管理学(43253)
- 管理学院(42968)
- 研究(42397)
- 中国(33403)
- 京(27030)
- 财(23993)
- 科学(23482)
- 江(21633)
- 所(19877)
- 中心(19184)
- 财经(17986)
- 范(17965)
- 师范(17830)
- 北京(17646)
- 研究所(17477)
- 州(17241)
- 经(16201)
- 技术(16123)
- 院(15862)
- 商学(14553)
- 商学院(14397)
- 农(14197)
- 师范大学(14109)
- 基金
- 项目(79087)
- 研究(64750)
- 科学(64090)
- 基金(54930)
- 家(46243)
- 国家(45766)
- 科学基金(40671)
- 社会(39995)
- 社会科(37844)
- 社会科学(37835)
- 省(32935)
- 教育(31048)
- 基金项目(28628)
- 编号(27220)
- 划(27118)
- 自然(24286)
- 创(23855)
- 自然科(23789)
- 自然科学(23784)
- 自然科学基金(23419)
- 成果(23083)
- 创新(20975)
- 资助(20270)
- 课题(20017)
- 重点(17879)
- 发(17697)
- 项目编号(17370)
- 部(16991)
- 年(16808)
- 规划(16301)
共检索到211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科技革命 世界科技强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金伟 刘海军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国之大者”,怎样理解和践行“国之大者”等基本问题。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和重要政治能力。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脉络清晰、逐步深入、内容丰富、指向明确。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即“国之大者”是事关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大纲”;蕴含了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价值旨归;明确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站位高远讲格局、勇于担当讲使命是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原则遵循。践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积极统揽两个大局。全面总结和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对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之大者” 中国共产党 人民 党员干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祥 赵庆寺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指导,借鉴了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历史经验,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科学认识,回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质”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追求,“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要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业态”为主要场域的生产力,追求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能力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保障,确保各要素的系统集成,最终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化解"种子危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民生价值。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进行精准定位、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关联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地位,为突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构成。分析研究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重点探讨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生成基础、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认为全球化时代,创新发展是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垄断、保障和支撑国家全面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科技强国论、自主创新论、人民至上论、体制保障论和人才关键论,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循,其实践价值在于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吕炜 刘欣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引领我国财政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推动财政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从鲜明特质来看,这些论述强调人民性与国家性相融合的理论立场、发展与安全相统一的理论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方法。从理论内涵来看,在财政分配上要求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的关系,在财政改革上要求构建着眼长远的现代财政制度,在财政管理上要求强化政府对财政的宏观调控和约束力,在财政政策上要求真正发挥财政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在区域财政上要主动破解区域发展困境。从实践经验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体系逐步完善、财政职能持续增强、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面对技术冲击、收支压力、改革难点、政策协调等困难和挑战,财政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强化系统观念,抓好政策落实。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艳琳 谢乾丰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此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彬 张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新征程上如何实现生产力水平上的更大突破与更大发展进行了新总结与新概括,形成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指明科学方向,也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理论支撑。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须遵循制定科学政策机制,领航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凝练产业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的内涵要求,由此才能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强国建设。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产业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洋 李哲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创新发展”为首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重大理论创新,围绕科技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与新战略。随着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与安全中的作用日益上升,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由于学科背景等局限,现有文献在“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分析、体系化构建、重大理论创新性研究、实践价值研究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未来,需在综合性时代背景分析、逻辑清晰的体系化架构、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实践价值分析、生产力布局与新型举国体制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等方面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 创新 经济学 哲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关键词:
习近平 党内政治文化 话语创新 文化思想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苏燕 武志勇
习近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习近平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行梳理,归纳出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认识观、时代意义观、人民福祉观、战略部署观:基础认识观从新要素、新基础、新动能、新空间、新文明、新治理六个方面准确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时代意义观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三方面明确了数字经济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人民福祉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战略部署观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应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治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布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关键词:
习近平 党内政治文化 话语创新 文化思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