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1)
- 2023(3703)
- 2022(3089)
- 2021(2850)
- 2020(2189)
- 2019(5211)
- 2018(5254)
- 2017(8674)
- 2016(4629)
- 2015(5225)
- 2014(5263)
- 2013(5161)
- 2012(5100)
- 2011(4818)
- 2010(5034)
- 2009(4597)
- 2008(4847)
- 2007(4348)
- 2006(3864)
- 2005(3877)
- 学科
- 济(20766)
- 经济(20736)
- 管理(15931)
- 业(14582)
- 企(14162)
- 企业(14162)
- 方法(7771)
- 理论(7364)
- 学(6902)
- 中国(6512)
- 财(6355)
- 业经(5984)
- 教育(5358)
- 数学(4826)
- 数学方法(4726)
- 和(4539)
- 务(4459)
- 财务(4449)
- 财务管理(4445)
- 农(4286)
- 企业财务(4271)
- 制(4232)
- 银(3567)
- 银行(3566)
- 融(3557)
- 金融(3554)
- 策(3399)
- 行(3398)
- 体(3118)
- 经济学(3092)
- 机构
- 大学(76933)
- 学院(73716)
- 济(29427)
- 经济(28773)
- 管理(27643)
- 研究(24950)
- 理学(23599)
- 理学院(23281)
- 管理学(22922)
- 管理学院(22767)
- 中国(18912)
- 京(16831)
- 财(16021)
- 科学(13588)
- 范(12277)
- 财经(12243)
- 师范(12235)
- 所(11964)
- 北京(11193)
- 经(11057)
- 江(11002)
- 研究所(10526)
- 中心(10423)
- 师范大学(10101)
- 经济学(9387)
- 财经大学(9123)
- 教育(8931)
- 州(8860)
- 院(8825)
- 经济学院(8180)
- 基金
- 项目(42676)
- 研究(34918)
- 科学(34102)
- 基金(31051)
- 家(26143)
- 国家(25861)
- 社会(22566)
- 科学基金(22277)
- 社会科(21106)
- 社会科学(21101)
- 教育(17187)
- 基金项目(15733)
- 编号(15271)
- 省(14990)
- 成果(14299)
- 划(13327)
- 自然(12875)
- 自然科(12518)
- 自然科学(12516)
- 自然科学基金(12326)
- 资助(11900)
- 课题(10285)
- 项目编号(10141)
- 部(10132)
- 性(9907)
- 重点(9854)
- 教育部(9285)
- 国家社会(9232)
- 年(9207)
- 创(8953)
共检索到119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晓琰 扎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面对新时代的新形势、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求索,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观点、新举措。新时代,对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进行系统研究,深刻领会挖掘其理论渊源、思想精髓与时代价值,对未来更好地开展民族工作、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新时代 民族工作 民族团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柳琳 吴兆春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系统阐释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营经济的性质、逻辑起点、发展方向、发展理念、发展途径和内在要求,通过对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系列重要论述的梳理,将其理论内涵概括为"七个坚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领导,保证民营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民营经济的正确发展方向;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民营经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平等对待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公平发展;坚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风险,保障民营经济安全稳健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民营经济内涵式发展。将其理论特质总结为四个方面:时代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系统性。并从有利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有利于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四个方面揭示这一论述的重大时代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艳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围绕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在承袭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经济理念、深化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生态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经济转型 永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构成。分析研究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重点探讨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生成基础、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认为全球化时代,创新发展是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垄断、保障和支撑国家全面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科技强国论、自主创新论、人民至上论、体制保障论和人才关键论,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循,其实践价值在于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永久 冯辉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有着深刻鲜明的生成逻辑。这些重要论述,在理论层面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团结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团结理念,在历史层面汲取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的团结经验,在实践层面扎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呈现出系统性和辩证性的丰富意涵,在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诸领域追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全方位团结,强调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团结与奋斗、团结与斗争、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团结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团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创新,在推进新时代的团结实践、绘制未来团结篇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金伟 刘海军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国之大者”,怎样理解和践行“国之大者”等基本问题。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和重要政治能力。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脉络清晰、逐步深入、内容丰富、指向明确。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即“国之大者”是事关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大纲”;蕴含了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价值旨归;明确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站位高远讲格局、勇于担当讲使命是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原则遵循。践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积极统揽两个大局。全面总结和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对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意义重大。
关键词:
“国之大者” 中国共产党 人民 党员干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军刚 毛心怡 何桂敏
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是回应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论述,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对实现气候正义的价值追求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绿色低碳发展实践分别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价值基础和实践基础。习近平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论述分别从重大意义、直接目的、实现路径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展开,构成了一个科学合理、逻辑严谨、相对独立的思想体系。习近平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科学指引,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基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大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叠加,国外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内涵与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求具体,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集中回答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靠谁、底线与目标是什么,中国饭碗如何才能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等问题,是新时代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