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9)
2023(6130)
2022(5047)
2021(4709)
2020(3589)
2019(8048)
2018(7955)
2017(13831)
2016(7725)
2015(8655)
2014(8019)
2013(7824)
2012(7413)
2011(6753)
2010(6984)
2009(6307)
2008(6473)
2007(5895)
2006(5220)
2005(4913)
作者
(21191)
(17860)
(17334)
(16805)
(11219)
(8343)
(7843)
(6770)
(6716)
(6380)
(6087)
(5897)
(5763)
(5740)
(5535)
(5530)
(5253)
(5231)
(5179)
(5023)
(4480)
(4204)
(4191)
(4084)
(4049)
(4028)
(4007)
(3941)
(3720)
(3554)
学科
(28164)
经济(28135)
管理(26619)
(26060)
(22727)
企业(22727)
技术(11973)
方法(10121)
中国(9963)
技术管理(8953)
理论(8358)
业经(8326)
(8218)
数学(7449)
数学方法(7338)
(6764)
(6694)
(6633)
教育(6536)
(5763)
银行(5747)
地方(5691)
(5571)
农业(5498)
(5372)
金融(5372)
(5218)
教学(5119)
(5024)
贸易(5012)
机构
大学(105394)
学院(104781)
(44112)
经济(43174)
管理(40421)
研究(37680)
理学(34063)
理学院(33644)
管理学(33132)
管理学院(32913)
中国(29410)
(23203)
科学(21419)
(20284)
(18475)
(17857)
中心(16879)
研究所(16394)
(16053)
(15401)
师范(15275)
财经(15145)
北京(15007)
(13905)
业大(13800)
(13785)
(13767)
经济学(13280)
技术(12539)
师范大学(12397)
基金
项目(66770)
科学(53276)
研究(52778)
基金(46891)
(40758)
国家(40356)
科学基金(34844)
社会(33252)
社会科(31461)
社会科学(31454)
(27015)
教育(25205)
基金项目(24176)
(22381)
编号(21557)
自然(20852)
自然科(20401)
自然科学(20398)
自然科学基金(20046)
成果(18084)
资助(17736)
(17538)
创新(16482)
课题(15745)
重点(15387)
(14956)
(14639)
国家社会(14043)
(13374)
项目编号(13243)
期刊
(52297)
经济(52297)
研究(36311)
中国(29159)
教育(21191)
管理(18977)
(15487)
(14703)
科学(14307)
学报(14227)
技术(12817)
大学(11449)
(10361)
金融(10361)
学学(10105)
农业(9867)
经济研究(8193)
业经(7939)
图书(7823)
财经(7320)
科技(6746)
(6549)
技术经济(6530)
职业(6530)
(6496)
论坛(6496)
问题(6401)
(6369)
书馆(5735)
图书馆(5735)
共检索到174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祥   赵庆寺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习近平提出的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要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科学指导,借鉴了科技推动人类社会生产力变革的历史经验,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关于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的科学认识,回应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要求。“新”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质”是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追求,“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总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要素,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业态”为主要场域的生产力,追求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变换能力质的跃迁。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对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以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为载体,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保障,确保各要素的系统集成,最终实现生产力质的跃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钟彬   张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对新征程上如何实现生产力水平上的更大突破与更大发展进行了新总结与新概括,形成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指明科学方向,也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理论支撑。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须遵循制定科学政策机制,领航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凝练产业需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自立自强,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跃迁升级的内涵要求,由此才能通过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与强国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葛道凯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十分关心和重视教育。本文系统梳理和研究了习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认为总书记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个层面的内容: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教育的思想方法,并做了重点解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保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在今年教师节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教育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而又深入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新星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他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肩负着为深圳聚集建设资金重任的地税队伍,今天重温“两个务必”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丁任重  徐志向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历史、全球、现实的战略思维深图远虑的智慧结晶,内在规定了科技创新必须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改善民生紧密结合的战略定位,科学指明了重视基础研究、瞄准科技前沿、加快成果转化、勇于自主创新、发展绿色科技的战略导向,具体涵盖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深刻蕴含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以及务求实效的实践指向,为指导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科学明确的行动指南。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邱海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和主线的光辉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二十大报告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的现代化思想取得新飞跃、达到新境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果,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实践的科学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系统性及其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世露   乔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内蕴着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理论逻辑。它以创新动力论揭示了“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的发展动力逻辑,以协调跃升论揭示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的发展平衡逻辑,以绿色底色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持续逻辑,以开放环境论揭示了“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发展联动逻辑,以共享价值论揭示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公平逻辑,以实践方法论揭示了“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发展思路逻辑。总之,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整体逻辑,有助于指导新质生产力实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洋   曹以达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方法论依托。在世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从国家到社会纵深拓展的时代语境下,习近平总书记综合研判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以历史思维为洞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演进规律提供经验指引;全面明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定位,以战略思维为构建新质生产力的总体格局拓展宏阔视野;正确处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各项关系,以辩证思维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铺展锚定工作路向;着力丰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意蕴,以创新思维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转化注入强劲动力;科学确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则底线,以底线思维为化解新质生产力的风险挑战坚固安全防线。深刻把握这些思维方法,对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规律、时代特征和未来走向,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拓展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旺洪  
依法治国的关键是坚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及途径领导、执掌、控制和监督国家政权,是改革与完善党的领导、执政方式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政要求"建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以及"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要深刻把握依法执政的概念内涵、主要内容、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金伟  刘海军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国之大者”,怎样理解和践行“国之大者”等基本问题。做到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是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和重要政治能力。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脉络清晰、逐步深入、内容丰富、指向明确。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国之大者”的核心要义,即“国之大者”是事关国家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是事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根本大纲”;蕴含了让人民生活幸福的价值旨归;明确了旗帜鲜明讲政治、站位高远讲格局、勇于担当讲使命是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原则遵循。践行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要不断提高政治能力、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要积极统揽两个大局。全面总结和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的重要论述,对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定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意义重大。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邱海平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原创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范畴,在随后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全面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特点、关键和本质等基本理论问题,深刻指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的新质生产力理论,开拓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新境界。新质生产力理论是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实践依据和思想来源,从而深刻理解其科学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内涵,从而深刻理解其系统性;全面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深刻理解其重要性;全面认识新质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联系,从而深刻理解其创新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竹   杨玉萍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指引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意义重大。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两者构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并统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阐释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内涵与核心内容,并明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政治方向、揭示了乡村文化振兴的内在规律、回应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时代之问。在强国新征程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乡村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党对乡村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在乡村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对乡村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着力赓续中华文脉;坚持推动乡村地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实现农民农村精神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本刊约请有关专家撰文,就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行了研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