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02)
- 2023(6536)
- 2022(5494)
- 2021(5161)
- 2020(4290)
- 2019(9428)
- 2018(9755)
- 2017(18241)
- 2016(10197)
- 2015(11434)
- 2014(11602)
- 2013(11441)
- 2012(10876)
- 2011(10107)
- 2010(10309)
- 2009(9668)
- 2008(9593)
- 2007(8976)
- 2006(8068)
- 2005(7501)
- 学科
- 农(44618)
- 济(41551)
- 经济(41493)
- 业(36263)
- 农业(29720)
- 管理(23535)
- 企(16389)
- 企业(16389)
- 业经(14860)
- 中国(12364)
- 制(11647)
- 方法(11036)
- 学(10198)
- 体(10076)
- 农业经济(9973)
- 财(9775)
- 村(9037)
- 农村(9029)
- 发(9021)
- 地方(8963)
- 数学(8695)
- 数学方法(8600)
- 策(8151)
- 发展(7662)
- 展(7639)
- 理论(7555)
- 土地(7533)
- 劳(7448)
- 劳动(7441)
- 银(7371)
- 机构
- 学院(147671)
- 大学(143089)
- 济(60451)
- 经济(59111)
- 管理(54752)
- 研究(53239)
- 农(48699)
- 理学(46821)
- 理学院(46327)
- 管理学(45575)
- 管理学院(45315)
- 中国(42458)
- 农业(37003)
- 科学(32338)
- 京(31093)
- 业大(29722)
- 所(27978)
- 财(27103)
- 中心(25089)
- 研究所(25057)
- 江(24846)
- 农业大学(22535)
- 范(20628)
- 师范(20415)
- 财经(20226)
- 省(19652)
- 北京(19223)
- 州(18657)
- 业(18356)
- 经(18308)
- 基金
- 项目(93413)
- 研究(72819)
- 科学(72669)
- 基金(65623)
- 家(57051)
- 国家(56388)
- 科学基金(47283)
- 社会(45128)
- 社会科(41963)
- 社会科学(41951)
- 省(38462)
- 基金项目(34740)
- 编号(32862)
- 教育(32171)
- 划(30955)
- 自然(28802)
- 农(28274)
- 自然科(28035)
- 自然科学(28028)
- 自然科学基金(27525)
- 成果(27135)
- 资助(25296)
- 课题(21747)
- 发(21438)
- 部(21021)
- 重点(20677)
- 性(19413)
- 创(19284)
- 业(18985)
- 制(18438)
共检索到238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正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的价值意蕴:顺应新时代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诉求;践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立新时代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擘画新时代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价值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价值指引。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农民主体地位 价值意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竟辉 张婷婷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价值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以深化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内在要求的理论创新价值;以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为迫切需要的实践导向价值;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为重大契机的目标建构价值;以优化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体系为必然选择的话语引领价值。面对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不仅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还为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开放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化解"种子危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民生价值。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进行精准定位、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关联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地位,为突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形成了涉及和涵盖“地位论”“主体论”“方向论”“本质论”“特征论”“基础论”“动力论”“导向论”等多个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理论渊源、实践经验、文化传承和现实依据,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知灼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业的“基本遵循”、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的“科学指南”和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难题的“中国智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凌云 卿素兰 高慧斌 李新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和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逐步形成的,是具有完整内在逻辑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明确教师的使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以德为首”的综合素养,倡导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指出要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发展保障体系,要求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并取得显著成效,教师队伍规模迅速扩大,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待遇保障持续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战略层面指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方向,从理论层面深化了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从实践层面提供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指南。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晓强 刘大伟 万歆 崔吉芳 何春 马筱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独特的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习近平总书记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教育的本质、价值和目的进行系统分析,从战略地位、总体布局和推进方略几个方面构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内容体系,回答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根本方向、历史方位、根本立场、时代趋势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是全面指导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政治宣言、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引领中国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扶贫、科技创新和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开展了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论述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宝贵经验,实现了新时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创新,同时为教育的未来实践提供了行动指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唐钰航
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核心引领作用,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涵盖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等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新观点、新论述,这些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布权 尚琦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规范与引导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围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以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资本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发展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引导好、规范和利用好各类资本。
关键词:
习近平 资本 规范 利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基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大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叠加,国外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内涵与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求具体,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集中回答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靠谁、底线与目标是什么,中国饭碗如何才能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等问题,是新时代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指南。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丹宇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新构成。分析研究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创新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科技观,重点探讨了习近平科技创新观的生成基础、理论渊源、核心要义及时代价值。认为全球化时代,创新发展是应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科技垄断、保障和支撑国家全面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阐释了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科技强国论、自主创新论、人民至上论、体制保障论和人才关键论,认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其理论意义在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理论依循,其实践价值在于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世界科技创新提供了中国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淑梅 张远新
习近平关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生成依据,它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农民共同富裕学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重农富农治农文化,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思想智慧,立足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领导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包括战略地位、政治保证、美好图景、发展动力、必由之路和主体力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战略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其重大价值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农民共富思想的理论创新,而且为新时代开创促进农民共富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世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生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以青年插队和早期的执政经历为实践基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地位、中心任务与历史性转移、基本遵循与工作方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该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以治理现代化为先导,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全面发展乡村产业;以农村现代化为支撑,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面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充分发挥“三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压舱石”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 农业 农村 农民 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彩霞 袁奋光
人民群众作为先进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创造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原则,是实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根本所在。建构适应于人生存与发展要求的就业保障体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人的就业权利和增强人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在要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方面是实现人的充分就业权,这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和把握好人民主体地位的内涵来完善就业保障体系。过度依赖市场竞争的方式就业、过度强调就业率和虚假就业问题的存在体现的不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的应有之义,是偏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坚持人民主体的就
关键词:
人民主体地位 就业保障体系 以人民为中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