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69)
2023(13783)
2022(11920)
2021(10838)
2020(9019)
2019(20836)
2018(20923)
2017(38975)
2016(21766)
2015(24972)
2014(25911)
2013(25619)
2012(24794)
2011(22896)
2010(23633)
2009(21901)
2008(21949)
2007(20348)
2006(18211)
2005(17131)
作者
(67269)
(56018)
(55951)
(53540)
(35954)
(26924)
(25805)
(21952)
(21261)
(20589)
(19280)
(18896)
(18363)
(18076)
(17816)
(17405)
(16930)
(16582)
(16396)
(16166)
(14597)
(14047)
(13789)
(13069)
(12822)
(12700)
(12556)
(12535)
(11561)
(11453)
学科
(107956)
经济(107837)
管理(58752)
(54442)
(42680)
企业(42680)
方法(36941)
中国(31075)
数学(30961)
数学方法(30659)
地方(29010)
(27926)
(23402)
业经(22850)
(22706)
(20426)
农业(18715)
(17942)
银行(17905)
(17627)
金融(17619)
理论(17345)
(17290)
(17010)
贸易(16996)
地方经济(16902)
(16278)
(15810)
环境(14799)
(14649)
机构
学院(325599)
大学(324312)
(137428)
经济(134193)
研究(120415)
管理(115368)
理学(95901)
理学院(94660)
管理学(92946)
中国(92770)
管理学院(92325)
科学(73143)
(71926)
(64897)
(64010)
(58489)
研究所(57134)
(54425)
中心(54377)
财经(49255)
北京(46814)
业大(46744)
(46186)
师范(45696)
农业(45550)
(44175)
(43163)
(42462)
经济学(42113)
(39229)
基金
项目(196407)
科学(151295)
研究(147295)
基金(136294)
(118197)
国家(117090)
科学基金(97725)
社会(90130)
社会科(85085)
社会科学(85059)
(79182)
基金项目(71216)
教育(68398)
(66012)
编号(62553)
自然(60339)
自然科(58822)
自然科学(58803)
自然科学基金(57716)
资助(56639)
成果(53329)
(47973)
课题(45081)
重点(44924)
(42783)
(39957)
发展(38698)
(38094)
(37608)
创新(37379)
期刊
(173251)
经济(173251)
研究(106406)
中国(77736)
(54711)
(51605)
学报(51381)
科学(45913)
管理(44576)
教育(44483)
大学(38109)
农业(36227)
学学(35268)
(34718)
金融(34718)
技术(31539)
业经(27543)
经济研究(27347)
财经(24949)
问题(22324)
(21695)
(19238)
图书(18988)
技术经济(17607)
(17364)
商业(15958)
统计(15711)
世界(15678)
(15657)
论坛(15657)
共检索到53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广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一项基本前提即发展实体经济要认清其重要地位和现实困境等发展现实;两个战略目标即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三维基本要求即发展实体经济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及以我为主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等科学方法;四项发展举措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合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底气,牢牢把握人才凝聚举措、壮大人才队伍支撑。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对振兴实体经济、抓牢我国经济命脉、巩固我国发展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逻辑。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本文尝试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概括为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和朝阳产业,将其发展内涵概括为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结合3个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既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霞  
习近平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重要意义、核心内涵、基本路径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核心要义进行了深刻诠释。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化为内在支撑、以中国共产党党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化。新时代要以思想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华胤  
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以发展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乡愁,把乡愁从情感命题升华为“文明传承和文明新形态”的国家发展命题,将乡愁的地理空间从乡村拓展到城市、祖国,使乡愁从传统走向现代,赋予了乡愁更深层次的时代意蕴;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中国式的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要以留住乡愁为基本前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留住乡愁,乡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情感营养、文化滋养和方法补养,彼此之间是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传承于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乡土文化,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农村情怀,凝练于中国城乡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习近平工作经历中缔结的农村情结。其核心要义是:擘画新时代乡村振兴宏大蓝图、深刻描摹现代化城乡关系新谱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乡愁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还提供了方法指南,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城乡深度融合、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得桂   张靖霞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习近平就劳动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且思想深邃。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耕读文化的积极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它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特别注重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相互耦合,重视知行合一与系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有利于增强和贯彻新时代劳动观,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担当有为的当代青年,进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付文军  
实体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它既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和"财富之源",又是在竞争中的"取胜之匙"。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出现的"大而不强"和"结构失衡"等诸多问题,习近平作出了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指示。纵观习近平关于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可以梳理出这些论述中隐含着的逻辑结构。它既透露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又体现着他坚持实事求是和辩证分析的基本方法,还确证了求变革、补短板、讲创新、谋发展、寻合力、提效益、适常态、防风险和建体系的实践路径。同时,这些论述还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的短期目标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长远目标的统一。习近平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宣言书"和"路线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体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引领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坚实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久久为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体现在:展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保护、开发和治理,贡献了破解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难题的原创经验;展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形塑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崭新格局;展现发挥黄金水道“黄金经济带”效应,打造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实践样本;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支撑保障;展现探索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展现促进世界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和治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杨碧云  杨峻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攀登新的历史高度。在习近平新时代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指引下,中国政府对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和统筹部署,使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日益改善,数字经济规模日益扩大。在当前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的双重影响作用下,我国的数字经济正处在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阶段,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数字经济重要论述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数字经济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之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邓金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系统总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阐明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把这一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概括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七观”,即指导现代化的根本任务观、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观、协调与均衡的发展战略观、改革与创新的发展动能观、绿色可持续的发展底色观、全方位开放的发展格局观、党领导经济的发展保障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是既着眼于国情世情的发展变化,又立足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在实践中形成、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李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根源。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战略布局观、人民中心观、创新驱动观、融合发展观、核心技术突破观、安全发展观、依法治网观、综合治理体系观、网络意识形态观、网信人才观、合作共赢观、政治保证观。其理论品质凸显为高屋建瓴的理论思维、遵循规律的发展思维、哲理厚重的辩证思维;其总体性特征为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始发  刘澹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关于历史问题的系列重要讲话,内涵十分丰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首要问题是真正掌握唯物史观;理论主线是明晰历史目标、牢记历史使命和坚定道路自信;核心要求是从历史和传统深处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鲜明特色是从革命历史中充分吸收营养剂。理论界与教育界要深入推进习近平历史观教育: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重点做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辩证关系的思想教育工作;要落脚于激发广大青年珍视革命历史与培养历史担当意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夏雨菲  高茂森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根据时代需要和实践积淀揭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进行论述,最终形成了立意高远、内涵深刻的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为核心,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为前提,要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通过建立新型政商关系以保障其更快更好发展。深入研究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内涵,对更好理解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以及系统把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布局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增安  何兴隆  
习近平深刻把握我国城乡关系的时代特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借鉴吸收西方社会有益成果,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原则、目标、路径、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论述,形成了全面系统、深邃科学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处理城乡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