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10)
2023(12917)
2022(10072)
2021(9157)
2020(7312)
2019(16247)
2018(16267)
2017(30782)
2016(16578)
2015(18457)
2014(18525)
2013(18134)
2012(16469)
2011(14674)
2010(15132)
2009(14532)
2008(14979)
2007(13846)
2006(12564)
2005(11825)
作者
(46235)
(39128)
(38730)
(36640)
(24708)
(18601)
(17516)
(15116)
(14839)
(14004)
(13229)
(12904)
(12590)
(12280)
(12033)
(11801)
(11382)
(11324)
(11187)
(11133)
(9722)
(9589)
(9463)
(9169)
(8806)
(8761)
(8733)
(8554)
(7834)
(7796)
学科
(86635)
(76634)
经济(76524)
(69803)
企业(69803)
管理(60597)
(49032)
农业(32879)
业经(32680)
方法(27360)
(24661)
中国(21790)
(18454)
财务(18427)
数学(18422)
财务管理(18412)
数学方法(18285)
企业财务(17439)
(17223)
技术(16576)
理论(16229)
(16021)
(14259)
(13650)
(13400)
(13348)
地方(13184)
(12621)
农业经济(12497)
(11964)
机构
学院(250794)
大学(242619)
(108363)
经济(106382)
管理(101697)
理学(87186)
理学院(86419)
管理学(85393)
管理学院(84943)
研究(77887)
中国(63986)
(51933)
(50662)
(50250)
科学(43455)
(40180)
财经(39551)
农业(38826)
(37942)
业大(37348)
中心(36116)
(35767)
研究所(33640)
经济学(32010)
(31838)
师范(31639)
(31241)
北京(31128)
经济管理(29647)
经济学院(28778)
基金
项目(155600)
科学(125559)
研究(122113)
基金(113862)
(95969)
国家(94851)
科学基金(84025)
社会(81669)
社会科(76854)
社会科学(76836)
(62594)
基金项目(60221)
教育(54320)
编号(51628)
自然(50070)
(49550)
自然科(48904)
自然科学(48896)
自然科学基金(48114)
资助(43198)
成果(41276)
(36288)
(35343)
(35248)
(34884)
重点(34027)
课题(33921)
国家社会(33711)
(33018)
(32206)
期刊
(137476)
经济(137476)
研究(74942)
(57490)
中国(52230)
(42051)
管理(39861)
农业(38566)
科学(33954)
学报(32363)
业经(30046)
大学(26937)
教育(26329)
(25702)
金融(25702)
学学(25551)
技术(23165)
财经(20020)
(19399)
经济研究(19163)
问题(18486)
(17378)
农村(15127)
(15127)
农业经济(15074)
技术经济(14669)
世界(14209)
(13903)
现代(13187)
商业(13017)
共检索到386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形成了涉及和涵盖“地位论”“主体论”“方向论”“本质论”“特征论”“基础论”“动力论”“导向论”等多个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理论渊源、实践经验、文化传承和现实依据,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知灼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业的“基本遵循”、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的“科学指南”和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难题的“中国智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立   张永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逻辑框架严谨,时代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突出。其逻辑框架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工作根本使命、基本目标和突出特征展开论述;其时代内涵全面体现了党引领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发展体现人民性、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包容性。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两方面展现了重大时代价值意蕴,继承和丰富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了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新城  霍忻  
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回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课题。本文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从生成逻辑、理论蕴涵和价值意蕴三重维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深入研究。在生成逻辑上,中国式现代化是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合一的现代化道路。在理论蕴涵上,中国式现代化包含“是什么”的质的规定、“怎么样”的目标设定、“如何实现”的原则遵循在内的完整科学理论体系。在价值意蕴上,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实践和世界等维度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其中,在理论维度,对现代化理论体系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在实践维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遵循;在世界维度,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冰  牛肖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就扶贫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形成了逻辑严密、体系完整以及内容丰富的脱贫攻坚战略思想。习近平关于扶贫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科学地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同时也为世界减贫工作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实践背景以及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艳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围绕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在承袭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经济理念、深化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生态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布权  尚琦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规范与引导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围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以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资本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发展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引导好、规范和利用好各类资本。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梅   宋玉茹   高鹤鹏   郑之欣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数字乡村等战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逐步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赋予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民生活新力量,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当前,数字乡村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完善的顶层设计、人才支撑短缺、城乡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及数字融产难度大,联动发展效率低等,因此要发挥好政府对数字乡村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让数字经济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迸发更大的能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鹏  刘承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基石。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大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交织叠加,国外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显著增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面临许多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围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科学的理论内涵与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要求具体,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集中回答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依靠谁、底线与目标是什么,中国饭碗如何才能端得稳、端得牢、端得好等问题,是新时代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指南。
[期刊] 改革  [作者]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