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58)
- 2023(13517)
- 2022(10627)
- 2021(9543)
- 2020(7645)
- 2019(16891)
- 2018(16716)
- 2017(31690)
- 2016(17078)
- 2015(18977)
- 2014(19115)
- 2013(18697)
- 2012(17057)
- 2011(15234)
- 2010(15595)
- 2009(14824)
- 2008(15099)
- 2007(13930)
- 2006(12656)
- 2005(11883)
- 学科
- 业(85728)
- 济(82117)
- 经济(82013)
- 企(68531)
- 企业(68531)
- 管理(60778)
- 农(49272)
- 农业(33049)
- 业经(32644)
- 方法(27984)
- 财(24268)
- 中国(22636)
- 数学(19568)
- 数学方法(19452)
- 地方(18972)
- 务(18003)
- 财务(17976)
- 财务管理(17961)
- 制(17134)
- 企业财务(16995)
- 技术(16736)
- 策(15641)
- 理论(14619)
- 和(14327)
- 体(14170)
- 发(13955)
- 划(13805)
- 贸(12632)
- 贸易(12623)
- 农业经济(12547)
- 机构
- 学院(256390)
- 大学(246944)
- 济(110729)
- 经济(108672)
- 管理(103080)
- 理学(88421)
- 理学院(87578)
- 管理学(86530)
- 管理学院(86055)
- 研究(82286)
- 中国(67118)
- 农(54375)
- 京(51170)
- 财(50043)
- 科学(47431)
- 江(41400)
- 农业(40827)
- 所(40677)
- 财经(39129)
- 业大(38957)
- 中心(38285)
- 研究所(36312)
- 经(35394)
- 范(32994)
- 师范(32776)
- 经济学(32444)
- 州(32303)
- 北京(31610)
- 经济管理(30373)
- 经济学院(29278)
- 基金
- 项目(163772)
- 科学(132121)
- 研究(126811)
- 基金(119405)
- 家(101696)
- 国家(100564)
- 科学基金(88547)
- 社会(84838)
- 社会科(79932)
- 社会科学(79914)
- 省(66487)
- 基金项目(63564)
- 教育(55561)
- 自然(53238)
- 编号(53111)
- 划(53035)
- 自然科(51979)
- 自然科学(51970)
- 自然科学基金(51096)
- 资助(44991)
- 成果(41779)
- 发(38150)
- 业(37271)
- 创(36988)
- 重点(36211)
- 部(36148)
- 国家社会(35186)
- 课题(35106)
- 制(33847)
- 创新(33643)
- 期刊
- 济(139517)
- 经济(139517)
- 研究(74745)
- 农(59227)
- 中国(53009)
- 财(40589)
- 管理(39931)
- 农业(39892)
- 科学(35927)
- 学报(34263)
- 业经(30464)
- 大学(27814)
- 学学(26488)
- 融(26178)
- 金融(26178)
- 教育(24876)
- 技术(23672)
- 业(20307)
- 经济研究(19296)
- 财经(19251)
- 问题(18769)
- 经(16717)
- 农村(15212)
- 村(15212)
- 农业经济(15191)
- 技术经济(15023)
- 世界(14177)
- 版(14176)
- 现代(13260)
- 商业(13232)
共检索到394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为什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什么样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形成了涉及和涵盖“地位论”“主体论”“方向论”“本质论”“特征论”“基础论”“动力论”“导向论”等多个论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理论渊源、实践经验、文化传承和现实依据,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提供了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知灼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大业的“基本遵循”、开拓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路的“科学指南”和破解农业农村现代化难题的“中国智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布权 尚琦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规范与引导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围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以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资本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发展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引导好、规范和利用好各类资本。
关键词:
习近平 资本 规范 利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钱正武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三农"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具有丰富深刻的价值意蕴:顺应新时代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诉求;践行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确立新时代实现"三农"高质量发展的价值遵循;擘画新时代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的价值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价值指引。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农民主体地位 价值意蕴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秉镰 袁博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新形势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首先,对当前国内外现实情况和城市群政策演进进行梳理,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推进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其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解析二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最后,从培育壮大新动能、增强综合承载力、推动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推进城乡融合五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群战略推进的路径选择,以期为推进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目标提供思路和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媛 窦怡鑫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逻辑起点,发展体现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内在一致,改革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横向上呈现广度逐渐拓宽特征,表现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边界不断向城镇延伸、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向新型基础设施扩展、农业发展方式向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变;在纵向上呈现深度日益强化特征,表现为农业发展从数量扩充向提质增效转变、农业农村从单一发展向协调发展转变、生产方式从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囿于农业本身,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推动高质量要素流动,建立新型城乡关系,发展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推进农业绿色转型,以此形成更具质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格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周立 张永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金融强国重要论述逻辑框架严谨,时代内涵丰富,价值意蕴突出。其逻辑框架主要围绕新时代金融工作根本使命、基本目标和突出特征展开论述;其时代内涵全面体现了党引领金融发展的根本遵循,共同富裕体现公平性、普惠金融发展体现人民性、审慎监管体现专业性、强国理念体现创新性、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包容性。金融强国重要论述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导向两方面展现了重大时代价值意蕴,继承和丰富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全面把握了金融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要求和始终坚持金融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宗旨,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学理论创新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明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农业强国必须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农业农村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互融合以及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互为支撑、均衡协调的发展状态。中国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历史方位和独特优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潜能充足、前景广阔。农民形态、产业形态、城乡形态三大经济形态的演化,预示了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底层逻辑的变动趋向。面向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应在产业政策、城乡融合、农村改革等方面做出必要的战略选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竟辉 张婷婷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有着深厚的价值意蕴。从价值维度来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历史性贡献集中体现在:以深化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为内在要求的理论创新价值;以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为迫切需要的实践导向价值;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为重大契机的目标建构价值;以优化发展中国家全球治理体系为必然选择的话语引领价值。面对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这一科学思想体系不仅为中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而且还为发展中国家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开放道路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阳银银 贾淑品
科技创新有利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化解"种子危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福祉,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价值与民生价值。习近平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进行精准定位、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系经济长远发展、关联人民健康福祉的重要地位,为突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瓶颈提供了解决之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创新 科技强国 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