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3)
- 2023(3033)
- 2022(2514)
- 2021(2333)
- 2020(1953)
- 2019(4463)
- 2018(4479)
- 2017(8114)
- 2016(4446)
- 2015(5284)
- 2014(5478)
- 2013(5279)
- 2012(5372)
- 2011(4724)
- 2010(4885)
- 2009(4389)
- 2008(4612)
- 2007(4491)
- 2006(4000)
- 2005(3683)
- 学科
- 济(16568)
- 经济(16546)
- 管理(11913)
- 企(9444)
- 企业(9444)
- 业(9334)
- 中国(7276)
- 教育(6360)
- 理论(6103)
- 业经(5526)
- 地方(5100)
- 农(5003)
- 方法(4915)
- 和(4802)
- 学(4699)
- 政治(4241)
- 财(4187)
- 文化(3730)
- 制(3709)
- 思想(3523)
- 思想政治(3249)
- 政治教育(3249)
- 治教(3249)
- 策(3235)
- 德育(3197)
- 农业(3150)
- 产业(3065)
- 融(2964)
- 金融(2963)
- 银(2923)
- 机构
- 大学(62753)
- 学院(61428)
- 研究(22300)
- 济(21436)
- 管理(21173)
- 经济(20749)
- 中国(17514)
- 理学(17028)
- 理学院(16739)
- 管理学(16388)
- 管理学院(16240)
- 京(14764)
- 科学(12546)
- 财(12137)
- 范(11269)
- 江(11233)
- 师范(11202)
- 所(10809)
- 中心(10294)
- 北京(9918)
- 研究所(9331)
- 师范大学(8957)
- 州(8909)
- 财经(8455)
- 教育(8010)
- 院(7986)
- 农(7821)
- 技术(7648)
- 经(7639)
- 省(7288)
共检索到11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霞
习近平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重要意义、核心内涵、基本路径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核心要义进行了深刻诠释。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化为内在支撑、以中国共产党党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化。新时代要以思想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关键词:
习近平 党内政治文化 话语创新 文化思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佳华 邹煜
习近平在继承中国共产党党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的现实需要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话语作出了系统性创新。习近平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话语创新的背景由理论背景、中华文明背景、革命实践背景和时代背景所组成;其话语创新的内容与不同的现实叙事场景紧密相连,表现为“破—转—立”的渐进特征;其话语创新的特点为党性与四个具体特性相结合;其话语创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为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精神支柱、为新形势下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供行动指南等方面。
关键词:
习近平 党内政治文化 话语创新 文化思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华胤
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以发展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乡愁,把乡愁从情感命题升华为“文明传承和文明新形态”的国家发展命题,将乡愁的地理空间从乡村拓展到城市、祖国,使乡愁从传统走向现代,赋予了乡愁更深层次的时代意蕴;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中国式的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要以留住乡愁为基本前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留住乡愁,乡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情感营养、文化滋养和方法补养,彼此之间是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传承于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乡土文化,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农村情怀,凝练于中国城乡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习近平工作经历中缔结的农村情结。其核心要义是:擘画新时代乡村振兴宏大蓝图、深刻描摹现代化城乡关系新谱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乡愁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还提供了方法指南,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城乡深度融合、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得桂 张靖霞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习近平就劳动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且思想深邃。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耕读文化的积极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它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特别注重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相互耦合,重视知行合一与系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有利于增强和贯彻新时代劳动观,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担当有为的当代青年,进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劳动教育 核心要义 当代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逻辑。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本文尝试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概括为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和朝阳产业,将其发展内涵概括为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结合3个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既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广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一项基本前提即发展实体经济要认清其重要地位和现实困境等发展现实;两个战略目标即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三维基本要求即发展实体经济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及以我为主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等科学方法;四项发展举措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合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底气,牢牢把握人才凝聚举措、壮大人才队伍支撑。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对振兴实体经济、抓牢我国经济命脉、巩固我国发展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温万名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任务和崭新课题。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山西省委专门出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见,这在全国是走在前面的。这是对山西省积极探索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动员令。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部署要求和山西省委关于讲好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山西故事"的具体安排,山西各级党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探索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全省各级党组织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普遍提高,为山西省"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积极健康 探索实践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洪铭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趋向是实现党内外政治文化协同发展、提升民众认同感的关键。现有调查结果显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社会化实践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弱,且表现为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态势。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的社会化建设内蕴着党内外文化互动中的现实瓶颈。在此基础上探寻解决之道,通过贯彻群众路线以实现党群常态化互动,健全家庭、学校与社会“三维一体”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系统,形成党委领导、组织部门主导、公民参与的党内政治文化评价格局。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社会文化 社会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李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根源。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战略布局观、人民中心观、创新驱动观、融合发展观、核心技术突破观、安全发展观、依法治网观、综合治理体系观、网络意识形态观、网信人才观、合作共赢观、政治保证观。其理论品质凸显为高屋建瓴的理论思维、遵循规律的发展思维、哲理厚重的辩证思维;其总体性特征为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康晓强
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时代社会建设面临的现实课题的理性考量和精辟回应。文章指出,这些论述,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基点,以"民生+社会治理"为主要发展路径,以建构兼具活力与秩序的美好社会为目标取向,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呈现出层次性、科学性、耦合性、公共性、时代性、底线性等理论特质。文章认为,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关于社会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推进社会建设与创新,应以是否增进公平正义作为根本准绳,以系统思维擘画社会建设的主体建构,以辩证思维剖析和考量社会建设遇到的风险、难题和困境,以基层作为中国社会建设的重点"场域"与基本空间。
关键词:
习近平 民生 社会治理 社会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