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9)
- 2023(6486)
- 2022(5292)
- 2021(4794)
- 2020(3925)
- 2019(8709)
- 2018(8784)
- 2017(16856)
- 2016(9300)
- 2015(10394)
- 2014(10358)
- 2013(10684)
- 2012(10415)
- 2011(9706)
- 2010(10051)
- 2009(9440)
- 2008(9625)
- 2007(8978)
- 2006(8135)
- 2005(7603)
- 学科
- 农(44814)
- 济(43242)
- 经济(43182)
- 业(36162)
- 农业(29818)
- 管理(21375)
- 企(16129)
- 企业(16129)
- 业经(15266)
- 方法(12488)
- 中国(11860)
- 学(10133)
- 农业经济(10127)
- 数学(10050)
- 制(10040)
- 数学方法(9900)
- 财(9369)
- 发(9223)
- 村(8973)
- 农村(8963)
- 地方(8942)
- 策(8138)
- 发展(7789)
- 展(7765)
- 体(7748)
- 劳(7489)
- 劳动(7481)
- 土地(7455)
- 收入(7327)
- 及其(7281)
- 机构
- 学院(144449)
- 大学(141980)
- 济(61631)
- 经济(60473)
- 管理(53921)
- 研究(53053)
- 农(47873)
- 理学(46693)
- 理学院(46148)
- 管理学(45367)
- 管理学院(45121)
- 中国(41573)
- 农业(36303)
- 科学(32516)
- 京(30371)
- 业大(28753)
- 所(28021)
- 财(27031)
- 研究所(25221)
- 中心(24303)
- 江(23812)
- 农业大学(22057)
- 范(20946)
- 师范(20792)
- 财经(20640)
- 经(18776)
- 北京(18727)
- 省(18499)
- 业(18011)
- 经济管理(17985)
- 基金
- 项目(92160)
- 科学(72851)
- 研究(70196)
- 基金(67024)
- 家(58711)
- 国家(58060)
- 科学基金(48825)
- 社会(45279)
- 社会科(42172)
- 社会科学(42158)
- 省(36490)
- 基金项目(35600)
- 教育(30329)
- 编号(30244)
- 划(30140)
- 自然(30138)
- 自然科(29364)
- 自然科学(29354)
- 自然科学基金(28844)
- 农(28147)
- 资助(25588)
- 成果(25240)
- 发(21358)
- 部(21135)
- 重点(20629)
- 课题(19638)
- 创(19125)
- 性(18774)
- 国家社会(18759)
- 业(18755)
共检索到229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淑梅 张远新
习近平关于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有着特定的生成依据,它渊源于马克思主义农民共同富裕学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重农富农治农文化,承继于中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思想智慧,立足于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是习近平领导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过程中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其核心要义包括战略地位、政治保证、美好图景、发展动力、必由之路和主体力量等诸多方面,具有战略性、时代性、科学性和超越性等理论特质。其重大价值为: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农民共富思想的理论创新,而且为新时代开创促进农民共富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世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仲昭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在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畅想,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构想以及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构思中总结而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对新时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具有指导意义。实现共同富裕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宏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坚持文化自信为共同富裕凝聚力量,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习近平 共同富裕 新时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 黄轲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 黄轲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汪赛 梁波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围绕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放在治国理政愈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重要论述蕴含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秦书生 索绳斐
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呈现出条理清晰的逻辑理路:立足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致力于解决新发展阶段贫富差距等新矛盾新问题,是其逻辑起点;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为理论基石,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其逻辑传承;从共同富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办”三个方面展开架构,是其逻辑展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其逻辑主线。
[期刊] 改革
[作者]
戴安林
针对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江泽民提出必须正确处理先富起来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研究发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党锲而不舍追求的目标;只有实行非均衡的发展战略,才能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 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雁 傅王倩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各项建设事业中,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迈向新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残疾人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残疾人求学求职的权益进一步得以保障,残疾人体育及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多方参与的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之下,残疾人事业发展将不断谱写新的篇章,残疾人的权益将获得更有质量的保障。
关键词:
残疾人事业 发展成就 未来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高鸣 魏佳朔
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短板和弱项在农民农村。当前,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仍有缩小空间,也还需将农村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稳定在合理区间内,农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建设有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公益事业仍有发展空间。对此,中央及有关部门、部分地区已有一些政策安排,但在范围上和内容上还有优化空间。面向2035年加快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还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优先向农业农村投入支持的长效体制机制、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并实现更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葛林羽 安同良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农村农民共同富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已经取得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胜利,但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可以通过变革农村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等方式,推动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同时强调了政府在推动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村农民 共同富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浩
我国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百年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赓续,以新时代发展为现实依据。总体上包括农民和农村两类主体、内容涉及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样态,拓宽社会保障服务覆盖面,持续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乡村全面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涂圣伟
产业融合作为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重要变革形态,对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深远影响。其机理在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村资本要素投入、人力资本积累、农业技术效率提升和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不仅提高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而且通过构建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农民在参与产业链建设中提高了创富能力、实现了收入增长。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看,反向定制带动了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产业链耦合促进了技术加速扩散,混合经营推动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激活再造,这些新变量和新变化从不同方面、以不同的形式对农民增收致富带来影响。然而,目前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整体层次和水平还不高,对农民富裕的促进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主要原因是生产要素跨界配置面临制度性障碍、农村市场存在功能性缺陷、政府有效激励和规制缺位以及基础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加快突破制度障碍、健全市场功能、强化利益分配、夯实基础支撑,促进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兴农富民带动效应。
[期刊] 改革
[作者]
庄天慧 邱峰 杨浩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难点在农村。县域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镇,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是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县域富民产业是能在长期内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其在空间维度、组织维度和价值维度上具有独特的内涵特征。县域富民产业在产业发展端通过凝聚竞争优势提高产业效益;在农民参与端通过带动农民发展生产、实现农民就近就业和共享资产收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践中,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仍然面临产业集群培育不足、辐射带动效应不强,产业同质化突出、结构不优,产业生产经营主体能力不足,产业联农带农机制不健全等困境。加快培育县域富民产业、有效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应依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生产经营主体产业支撑能力、持续完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
关键词:
县域富民产业 农民共同富裕 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玏 钱益春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求的坚实基础。系统总结先发地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经验,有利于发挥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浙江高度重视县镇经济发展,建立起先富带后富的长效机制,并不断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通过促进农业多元化、综合化、融合化发展,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赋能,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实现了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不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不断减小,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的经验表明,未来为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坚持顶层设计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激发农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与制度安排。
关键词:
农民农村 共同富裕 经验启示 浙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