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8)
2023(12876)
2022(10798)
2021(9821)
2020(7754)
2019(17613)
2018(17272)
2017(32144)
2016(16976)
2015(18484)
2014(18222)
2013(18146)
2012(17529)
2011(16362)
2010(16583)
2009(15344)
2008(15077)
2007(14069)
2006(12614)
2005(11647)
作者
(50140)
(42155)
(41701)
(39333)
(26624)
(20158)
(18778)
(16099)
(15964)
(15166)
(14375)
(14066)
(13788)
(13480)
(12908)
(12827)
(12291)
(12133)
(12074)
(12045)
(10729)
(10305)
(9982)
(9833)
(9436)
(9410)
(9382)
(9261)
(8607)
(8506)
学科
(74881)
经济(74803)
(54720)
管理(48491)
(41311)
企业(41311)
(31588)
中国(26087)
地方(23082)
方法(22651)
业经(21852)
农业(21366)
技术(19336)
数学(18148)
数学方法(17940)
(16840)
(16293)
(15801)
(15099)
银行(15078)
(14749)
金融(14747)
(14691)
(13955)
技术管理(13229)
理论(12395)
(12059)
贸易(12044)
地方经济(11700)
(11586)
机构
学院(246835)
大学(245040)
(101774)
经济(99477)
管理(93716)
研究(89500)
理学(79243)
理学院(78267)
管理学(77032)
管理学院(76520)
中国(68826)
科学(53362)
(52691)
(47839)
(45133)
(44910)
中心(41072)
研究所(40409)
(40184)
财经(36382)
(35855)
师范(35538)
业大(35031)
北京(33792)
农业(33580)
(32913)
(32640)
(31751)
经济学(30499)
(29565)
基金
项目(159103)
科学(127219)
研究(120354)
基金(114170)
(98993)
国家(98009)
科学基金(84717)
社会(78450)
社会科(74088)
社会科学(74073)
(64740)
基金项目(60328)
教育(53920)
(53239)
自然(51936)
自然科(50822)
自然科学(50811)
自然科学基金(49938)
编号(48749)
资助(44032)
成果(40902)
(40132)
(38553)
重点(35651)
创新(35073)
课题(34616)
(34187)
发展(32456)
国家社会(32396)
(31901)
期刊
(128704)
经济(128704)
研究(78937)
中国(62024)
(47586)
学报(37704)
管理(37666)
科学(36751)
(34851)
教育(33452)
农业(31399)
大学(29318)
(28983)
金融(28983)
学学(26913)
业经(24513)
技术(21840)
经济研究(19308)
财经(17524)
图书(16128)
问题(15924)
(15218)
(14652)
科技(14270)
技术经济(13010)
(12631)
(12613)
论坛(12613)
商业(12043)
书馆(11893)
共检索到399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志耿  罗倩倩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在对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科学判断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中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构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做出了顶层设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得到了全面展开,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对城乡关系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取得了新提升、对乡村治理的认识实现了新突破、对生活富裕的认识打开了新局面。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掀开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筑牢了应对大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方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丽琴  纪志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既包含了对各个行政层级"三农"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考,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其创新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农"重要性认识由"基础地位"向"优先发展"转变;"三农"工作总目标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经营由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城乡关系由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转变;减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逻辑。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本文尝试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概括为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和朝阳产业,将其发展内涵概括为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结合3个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既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苏燕   武志勇  
习近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习近平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行梳理,归纳出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认识观、时代意义观、人民福祉观、战略部署观:基础认识观从新要素、新基础、新动能、新空间、新文明、新治理六个方面准确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时代意义观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三方面明确了数字经济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人民福祉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战略部署观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应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治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布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蒙慧   刘梦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习近平聚焦新时代城乡关系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论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既往乡村建设思想的发展表现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代化的乡村振兴目标;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回答乡村振兴切入点;提出乡村振兴总方针;部署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对西方国家乡村振兴道路的超越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超越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后现代主义乡村空间转型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体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其之所以富含超越性,离不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战略定位论提升看待“三农”问题新高度,历史方位论开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新阶段,城乡融合论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粮食安全论谱写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强农战略论明确做好“三农”工作新方略,改革动力论谋划深化农村改革新方案,领导核心论提高党管农村工作新境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体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引领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坚实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久久为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体现在:展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保护、开发和治理,贡献了破解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难题的原创经验;展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形塑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崭新格局;展现发挥黄金水道“黄金经济带”效应,打造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实践样本;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支撑保障;展现探索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展现促进世界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和治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解学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改革开放和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产物,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自1994年成立25年来,自觉服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主动投身推动伟大飞跃历史进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主业、服务三农,伴农成长、随农壮大。2015年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农发行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平  王曦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又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深刻回答了乡村何以生态振兴、如何生态振兴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习近平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本文从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面向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系统解读,揭示其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支撑、道路选择、推进原则和根本立场四个层面厘清其理论内涵,并深刻阐释其面向空间价值、生态系统和农民福祉的实践要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金良  
开启金融服务三农新征程2020年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青松  
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总抓手,持续推进机制创新、服务升级、模式转型,努力打造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这一伟大壮举中,作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唯一的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责任,全行动员,尽锐出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  黄轲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欣  黄轲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使命和初心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富裕观,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针对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阐述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战略定位,丰富并拓展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开辟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积极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当前,"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议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能够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目标和方向,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科学实践指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习近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基于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来说,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系统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统筹安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明确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透彻论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等,不断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