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2)
- 2023(3537)
- 2022(2795)
- 2021(2409)
- 2020(1789)
- 2019(4117)
- 2018(3912)
- 2017(6688)
- 2016(3557)
- 2015(3962)
- 2014(4030)
- 2013(4160)
- 2012(4086)
- 2011(3904)
- 2010(3999)
- 2009(3767)
- 2008(3824)
- 2007(3434)
- 2006(3125)
- 2005(3104)
- 学科
- 济(18594)
- 经济(18573)
- 业(12728)
- 管理(11802)
- 企(11239)
- 企业(11239)
- 农(9107)
- 业经(7677)
- 农业(6682)
- 财(6483)
- 中国(6032)
- 方法(5446)
- 学(4553)
- 发(4325)
- 农业经济(4318)
- 理论(4304)
- 地方(3942)
- 发展(3894)
- 展(3880)
- 制(3765)
- 数学(3528)
- 务(3525)
- 财务(3516)
- 财务管理(3513)
- 数学方法(3475)
- 教育(3397)
- 企业财务(3359)
- 建设(3254)
- 和(3227)
- 策(3168)
- 机构
- 大学(59465)
- 学院(58877)
- 济(23563)
- 经济(23002)
- 管理(22191)
- 研究(20291)
- 理学(18933)
- 理学院(18682)
- 管理学(18418)
- 管理学院(18290)
- 中国(15473)
- 京(12914)
- 财(12441)
- 科学(11275)
- 所(9863)
- 范(9801)
- 师范(9757)
- 江(9472)
- 财经(9275)
- 中心(8760)
- 研究所(8658)
- 北京(8439)
- 农(8397)
- 经(8383)
- 师范大学(7945)
- 州(7274)
- 经济学(7242)
- 院(7058)
- 财经大学(6763)
- 业大(6737)
- 基金
- 项目(34842)
- 研究(28319)
- 科学(28001)
- 基金(25320)
- 家(21268)
- 国家(21016)
- 社会(18795)
- 科学基金(18199)
- 社会科(17558)
- 社会科学(17552)
- 省(13147)
- 基金项目(13114)
- 教育(12982)
- 编号(12149)
- 划(11141)
- 成果(10700)
- 自然(10427)
- 自然科(10143)
- 自然科学(10141)
- 自然科学基金(9976)
- 资助(9268)
- 课题(8214)
- 部(7847)
- 重点(7839)
- 发(7701)
- 国家社会(7679)
- 性(7465)
- 创(7372)
- 项目编号(7351)
- 年(7191)
共检索到96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华胤
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立足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实践,以发展和系统的眼光审视乡愁,把乡愁从情感命题升华为“文明传承和文明新形态”的国家发展命题,将乡愁的地理空间从乡村拓展到城市、祖国,使乡愁从传统走向现代,赋予了乡愁更深层次的时代意蕴;在理论和方法上提出中国式的乡村振兴、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要以留住乡愁为基本前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留住乡愁,乡愁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情感营养、文化滋养和方法补养,彼此之间是相互包容、相辅相成的关系。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传承于中华民族深厚悠久的乡土文化,根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固有的农村情怀,凝练于中国城乡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植根于习近平工作经历中缔结的农村情结。其核心要义是:擘画新时代乡村振兴宏大蓝图、深刻描摹现代化城乡关系新谱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乡愁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关于乡愁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还提供了方法指南,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城乡深度融合、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实践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得桂 张靖霞
面向现代化强国建设需要,习近平就劳动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且思想深邃。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中华优秀传统耕读文化的积极传承,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教育传统的创新性发展,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它的核心要义包括以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为根本指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特别注重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的相互耦合,重视知行合一与系统治理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践行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有利于增强和贯彻新时代劳动观,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担当有为的当代青年,进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劳动教育 核心要义 当代价值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俊霞
习近平围绕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重要意义、核心内涵、基本路径等方面对这一问题的核心要义进行了深刻诠释。习近平强调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助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其内涵十分丰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文化为内在支撑、以中国共产党党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化。新时代要以思想建设筑牢信仰之基、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创新、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广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形成了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一项基本前提即发展实体经济要认清其重要地位和现实困境等发展现实;两个战略目标即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三维基本要求即发展实体经济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坚持党的领导及以我为主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等科学方法;四项发展举措即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合力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振发展信心底气,牢牢把握人才凝聚举措、壮大人才队伍支撑。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论述,对振兴实体经济、抓牢我国经济命脉、巩固我国发展根基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逻辑。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本文尝试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概括为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和朝阳产业,将其发展内涵概括为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结合3个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既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李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根源。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战略布局观、人民中心观、创新驱动观、融合发展观、核心技术突破观、安全发展观、依法治网观、综合治理体系观、网络意识形态观、网信人才观、合作共赢观、政治保证观。其理论品质凸显为高屋建瓴的理论思维、遵循规律的发展思维、哲理厚重的辩证思维;其总体性特征为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仲昭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是在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畅想,继承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共同富裕的理论构想以及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的构思中总结而来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对新时代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具有指导意义。实现共同富裕是无数共产党人的宏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坚持文化自信为共同富裕凝聚力量,从而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要求。
关键词:
习近平 共同富裕 新时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一凡 付坚强
习近平大农业观是新时代党领导农业强国建设取得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大农业的理论原则,借鉴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调整农业生产关系的历史经验,并最终在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锤炼成熟。从核心要义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回答了关于农业强国建设的原则、立场、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蕴藏着对新发展阶段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思考。从价值意蕴上看,习近平大农业观的成功实践,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为世界粮农发展与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魏晖
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导向、精神气质和奋斗目标三个维度科学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高远的战略性和深刻的辩证性,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遵循,是激励广大青年为中国梦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实践指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