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7)
- 2023(13654)
- 2022(11616)
- 2021(10742)
- 2020(8698)
- 2019(19587)
- 2018(19396)
- 2017(36383)
- 2016(19550)
- 2015(21406)
- 2014(21108)
- 2013(21022)
- 2012(20146)
- 2011(18720)
- 2010(18904)
- 2009(17330)
- 2008(17201)
- 2007(15853)
- 2006(14269)
- 2005(13444)
- 学科
- 济(84370)
- 经济(84281)
- 业(65803)
- 管理(53858)
- 农(47393)
- 企(43405)
- 企业(43405)
- 农业(31862)
- 中国(28204)
- 方法(25805)
- 地方(24619)
- 业经(24342)
- 技术(21150)
- 数学(21062)
- 数学方法(20811)
- 制(18326)
- 学(17592)
- 财(17199)
- 银(16211)
- 银行(16189)
- 行(15773)
- 融(15470)
- 金融(15468)
- 发(15330)
- 贸(14423)
- 贸易(14402)
- 易(13903)
- 理论(13360)
- 技术管理(13305)
- 策(13193)
- 机构
- 学院(278559)
- 大学(275142)
- 济(116670)
- 经济(114187)
- 管理(107339)
- 研究(100984)
- 理学(91251)
- 理学院(90172)
- 管理学(88765)
- 管理学院(88214)
- 中国(78997)
- 农(62981)
- 科学(60789)
- 京(59289)
- 财(52465)
- 所(51607)
- 农业(47950)
- 中心(47005)
- 研究所(46217)
- 江(46028)
- 业大(45213)
- 财经(39831)
- 范(39288)
- 师范(38931)
- 北京(37536)
- 州(36734)
- 经(36130)
- 院(35361)
- 省(34375)
- 经济学(33548)
- 基金
- 项目(180497)
- 科学(143875)
- 研究(136269)
- 基金(129409)
- 家(112711)
- 国家(111589)
- 科学基金(96061)
- 社会(87827)
- 社会科(82816)
- 社会科学(82796)
- 省(73596)
- 基金项目(68898)
- 教育(60887)
- 划(60318)
- 自然(59801)
- 自然科(58489)
- 自然科学(58476)
- 自然科学基金(57483)
- 编号(56271)
- 资助(50052)
- 成果(46036)
- 发(44858)
- 创(42856)
- 重点(40331)
- 部(39389)
- 创新(39176)
- 课题(39083)
- 发展(36235)
- 国家社会(36042)
- 展(35631)
- 期刊
- 济(145446)
- 经济(145446)
- 研究(86751)
- 中国(71758)
- 农(65786)
- 农业(44290)
- 学报(43476)
- 科学(41591)
- 管理(40927)
- 财(37724)
- 教育(37137)
- 大学(33705)
- 融(32770)
- 金融(32770)
- 学学(31006)
- 业经(29311)
- 技术(25511)
- 业(22414)
- 经济研究(20640)
- 问题(19088)
- 财经(18964)
- 图书(17830)
- 经(16435)
- 科技(15795)
- 农村(15205)
- 村(15205)
- 技术经济(15110)
- 农业经济(14821)
- 版(14681)
- 世界(14559)
共检索到453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丽琴 纪志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既包含了对各个行政层级"三农"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考,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其创新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农"重要性认识由"基础地位"向"优先发展"转变;"三农"工作总目标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经营由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城乡关系由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转变;减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志耿 罗倩倩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在对农业必须强、农村必须美、农民必须富的科学判断中进行了初步探索,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中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构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做出了顶层设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中得到了全面展开,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对城乡关系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对生态文明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取得了新提升、对乡村治理的认识实现了新突破、对生活富裕的认识打开了新局面。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掀开了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篇章,筑牢了应对大变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压舱石,提供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方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战略定位论提升看待“三农”问题新高度,历史方位论开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新阶段,城乡融合论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粮食安全论谱写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强农战略论明确做好“三农”工作新方略,改革动力论谋划深化农村改革新方案,领导核心论提高党管农村工作新境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三农”工作 原创性贡献 理论创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任力
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逻辑。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发展脉络,本文尝试将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概括为文化产业具有“双重属性”和朝阳产业,将其发展内涵概括为文化产业改革、传统文化创新和文化旅游结合3个方面。习近平关于文化产业的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既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同时也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苏燕 武志勇
习近平围绕数字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全面、系统、深入地理解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把握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习近平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进行梳理,归纳出习近平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认识观、时代意义观、人民福祉观、战略部署观:基础认识观从新要素、新基础、新动能、新空间、新文明、新治理六个方面准确阐释了数字经济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时代意义观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三方面明确了数字经济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价值;人民福祉观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明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依靠力量;战略部署观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应从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支撑体系、治理体系进行全方位布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常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形势和实践要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新境界。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粮食安全观的创新性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构建新粮食安全观,对“什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在价值论层面,定位“国之大者”,对“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阐述达到了新高度;在方法论层面,坚持战略谋划与举措创新并举,对“怎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回答打开了新局面。在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的指导下,新时代我国粮食安全领域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充分彰显了其论述的实践伟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对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内涵要义体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引领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动力引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支撑,繁荣发展长江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坚实保障。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展和保护相统一、坚持政府和市场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坚持久久为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蕴含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的创新贡献体现在:展现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推进长江经济带科学保护、开发和治理,贡献了破解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难题的原创经验;展现实践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理论,形塑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崭新格局;展现发挥黄金水道“黄金经济带”效应,打造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实践样本;展现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支撑保障;展现探索中国特色自主知识体系,推动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展现促进世界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和治理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拓展了超大流域发展和治理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意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生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以青年插队和早期的执政经历为实践基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地位、中心任务与历史性转移、基本遵循与工作方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该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以治理现代化为先导,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全面发展乡村产业;以农村现代化为支撑,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面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充分发挥“三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压舱石”作用。
关键词:
习近平 农业 农村 农民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于安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习近平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基于新时代新阶段的新特点、新要求,进一步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具体来说,科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方位,系统谋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统筹安排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明确回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透彻论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旨归等,不断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式现代化 新阶段 新征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华
经过70年的奋斗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工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早期,工业产品种类不多,生产能力也不强。经过多个五年计(规)划的实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体系逐步建成和完善,工业产品的生产种类不断增多,许多工业产品生产量达到世界顶级水平。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后是中国工业产品生产量快速增长的时期。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既要注重生产规模的扩张,又要注重生产结构的调整;既要注重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又要及时进行产业的升级改造;既要注重产品的数量种类,又要注重技术的引进研发;既要注重产业集聚区的培育建设,又要注重产业的转移布局。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70年 工业发展 产业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桂钦
习近平同志历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根本出路在改革,发展文化产业要致力于自主创新,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
习近平 文化产业 自主创新 重要论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布权 尚琦
资本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是影响经济乃至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规范与引导资本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围绕“发挥资本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为资本设立‘红绿灯’”“促进各类资本良性发展”以及“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是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等方面发表了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范和引导资本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理论的赓续与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于资本理论的创造性探索,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发展新路径。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必须遵循资本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引导好、规范和利用好各类资本。
关键词:
习近平 资本 规范 利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赵瑾
面对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在国际上,提出构建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平等的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国内,科学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互利共赢开放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战略,发挥中国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习近平关于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论述是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理论、江泽民关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理论、胡锦涛关于建设和谐世界理论的最新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娜 曹丽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方法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为理论来源、以青年和执政经历为实践基础。具有立足实践的思想来源、一心为民的思想基调,并且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下,新时代"三农"工作要落到实处、立足农民、坚持新发展理念。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渊源 特点 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