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0)
2023(4460)
2022(3864)
2021(3762)
2020(3066)
2019(6927)
2018(7101)
2017(13321)
2016(7518)
2015(8336)
2014(8459)
2013(8790)
2012(8524)
2011(8039)
2010(8288)
2009(7609)
2008(7532)
2007(7046)
2006(6555)
2005(6213)
作者
(21642)
(18929)
(18083)
(17564)
(11502)
(9059)
(8217)
(7244)
(7160)
(6687)
(6448)
(6179)
(5966)
(5873)
(5839)
(5558)
(5502)
(5466)
(5266)
(5218)
(4735)
(4696)
(4555)
(4553)
(4322)
(4316)
(4148)
(4084)
(3886)
(3746)
学科
(43808)
(34733)
经济(34692)
(29205)
农业(29122)
管理(15207)
业经(12906)
中国(10017)
农业经济(9724)
(9376)
企业(9376)
地方(9050)
(8911)
农村(8904)
(8785)
方法(8725)
(8115)
土地(7274)
数学(7133)
(7047)
劳动(7044)
(7043)
数学方法(7038)
发展(6978)
(6963)
(6801)
收入(6513)
(6512)
人口(6343)
及其(6283)
机构
学院(109738)
大学(106138)
(48602)
经济(47606)
管理(42645)
(41622)
研究(40323)
理学(36567)
理学院(36158)
管理学(35595)
管理学院(35416)
中国(33784)
农业(31323)
科学(23815)
业大(23582)
(23081)
(21354)
(20029)
中心(19649)
(19216)
研究所(18933)
农业大学(18743)
(15801)
(15595)
师范(15496)
(15234)
经济管理(15197)
财经(14644)
(14424)
北京(14231)
基金
项目(67992)
科学(53595)
研究(53541)
基金(48607)
(41742)
国家(41211)
科学基金(35046)
社会(34150)
社会科(31697)
社会科学(31688)
(27668)
基金项目(26349)
(25354)
编号(24390)
教育(22922)
(21933)
自然(21118)
自然科(20576)
自然科学(20574)
自然科学基金(20218)
成果(19607)
资助(18315)
(16185)
(15770)
课题(15343)
重点(14782)
(14467)
(14318)
(14031)
(13950)
期刊
(67206)
经济(67206)
(48712)
研究(33778)
农业(32824)
中国(31175)
学报(17519)
业经(17287)
科学(16933)
(14709)
(14613)
金融(14613)
大学(14314)
学学(13312)
教育(13288)
农业经济(13238)
农村(13201)
(13201)
(13030)
管理(12198)
问题(9871)
技术(9402)
农村经济(8670)
世界(8502)
经济问题(7912)
(7877)
社会(7110)
资源(6793)
经济研究(6769)
图书(6441)
共检索到186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娜  曹丽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三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方法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的"三农"思想为理论来源、以青年和执政经历为实践基础。具有立足实践的思想来源、一心为民的思想基调,并且是一个不断深化的思想体系。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下,新时代"三农"工作要落到实处、立足农民、坚持新发展理念。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生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以青年插队和早期的执政经历为实践基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三农”工作的历史方位与战略地位、中心任务与历史性转移、基本遵循与工作方法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该论述围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提出具体的实践要求:以治理现代化为先导,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全面发展乡村产业;以农村现代化为支撑,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面向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城乡经济循环,充分发挥“三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压舱石”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敏伶   李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深度剖析、深刻阐述,形成了以战略定位论、历史方位论、城乡融合论、粮食安全论、强农战略论、改革动力论及领导核心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系统、逻辑严密的原创性科学理论。具体而言,战略定位论提升看待“三农”问题新高度,历史方位论开启“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新阶段,城乡融合论擘画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粮食安全论谱写保障粮食安全新篇章,强农战略论明确做好“三农”工作新方略,改革动力论谋划深化农村改革新方案,领导核心论提高党管农村工作新境界。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原创性贡献,是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建青  陈曾燕  
在当代中国发展实际中汲取文化元素,成为马克思主义青年社会责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呈现出民族情怀、伦理精神、理想追求、时代特色、世界眼光、实践品格这六个特点。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的论述,加强和改进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的重要论述是与马克思主义青年社会责任思想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社会责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孝武  程敏  
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的历史高度,提出了关于金融发展和改革一系列重大判断、重要决策和明确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金融安全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具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地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金融风险这一重大关口;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其天职与宗旨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强调应与国外构建货币金融多层次大流通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和全球化;始终要求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以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突出强调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方向正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丽琴  纪志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过程。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既包含了对各个行政层级"三农"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又体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三农"问题的系统思考,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其创新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农"重要性认识由"基础地位"向"优先发展"转变;"三农"工作总目标由"农业现代化"向"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变;农业经营由双层经营向多元经营转变;城乡关系由城乡统筹向城乡融合转变;减贫战略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相对贫困转变。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昆  
2019年4月,《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正式出版,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是我们党"三农"工作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支持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辛越优  林成华  蒋红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赋予了支撑全面小康、托起美好生活、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新的内涵,具有优先性、创新性、均衡性和服务性等特点,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促进产教融合、引领迈向全球知识文化高地等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郝志军   王鑫  
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基本依托,直接关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建设的行动纲领,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围绕立德树人目标设计教材体系;把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抓好教材体系建设;用心打造精品教材。其核心要义是强国战略视野下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在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的顶层设计统摄下,按照价值论逻辑指引、本体论逻辑演进和实践论逻辑落实的发展路径,形成由思想价值系统、知识经验系统和组织方法系统整合的教材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教材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工程”)重点教材、重大主题教育进教材、精品教材建设以及教材管理体系建设均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材建设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全爽   乔惠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系统丰富、逻辑严密的数字经济重要论述。就生成逻辑而言,这一重要论述是在经济改革的长期实践中逐步萌芽、形成与发展的;就价值逻辑而言,其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实现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高度交融,提高了人民的生活福祉;就实践逻辑而言,这一论述指出要通过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深刻学习和把握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有助于数字经济更好地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闫海潮  
习近平关于“做好自己的事情”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为何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做好哪些自己的事情、怎样做好自己的事情等重大问题。新时代“做好自己的事情”,是有效应对“两个大局”的必然选择,能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处理国际关系贡献中国智慧。当前,“做好自己的事情”的方向和重点,既包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包括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扩大对外开放。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智慧,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历史经验、开启新征程的战略定力和高度自信,为新时代“做好自己的事情”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姚树洁  王洁菲  汪锋  
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论述,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动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扶贫理论及实践在中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具体体现、发展和创新。本文通过对中国贫困治理机制发展历程的回顾,梳理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历史条件;通过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经济增长的"涓滴效应"、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益贫式"发展与"扶智""扶志"、金融扶贫攻坚、贫困测算与扶贫效果评价视角的文献分析,阐释了习近平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的学理机制及深刻内涵,指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难点与关键点是:如何破解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治理难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陷阱"。这也是贫困缩减研究方向当下及未来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松  宗茗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劳模精神的弘扬,在不同场合对劳模精神进行了重要论述。文章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模精神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以其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劳模精神在新时代的历史地位、内涵、价值的重要论述。这对在新时代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作用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