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75)
2023(4711)
2022(3893)
2021(3584)
2020(2868)
2019(6091)
2018(5946)
2017(10911)
2016(6117)
2015(6549)
2014(6316)
2013(6097)
2012(5794)
2011(5379)
2010(5721)
2009(5618)
2008(5877)
2007(5099)
2006(4696)
2005(4314)
作者
(18530)
(15486)
(15286)
(14825)
(9996)
(7275)
(6898)
(5874)
(5824)
(5625)
(5507)
(5269)
(5079)
(5065)
(5006)
(4746)
(4558)
(4453)
(4411)
(4271)
(3938)
(3871)
(3720)
(3711)
(3611)
(3484)
(3407)
(3222)
(3146)
(3110)
学科
(25216)
经济(25189)
管理(20938)
(16169)
(14251)
企业(14251)
环境(9175)
方法(9048)
(8775)
数学(6959)
(6924)
数学方法(6848)
(6535)
业经(6040)
(5952)
生态(5862)
中国(5555)
(5285)
理论(4949)
(4947)
(4652)
财务(4649)
财务管理(4641)
(4512)
企业财务(4481)
(4454)
金融(4453)
资源(4430)
农业(4391)
地方(4157)
机构
大学(93840)
学院(92854)
研究(35726)
(35059)
经济(34336)
管理(32569)
理学(28255)
理学院(27836)
管理学(27257)
管理学院(27083)
中国(25394)
科学(23010)
(20555)
(18352)
研究所(17025)
(16932)
(16206)
中心(14944)
(14769)
师范(14649)
(14009)
业大(13974)
财经(13759)
(13154)
北京(12992)
农业(12519)
(12502)
师范大学(12080)
经济学(10981)
科学院(10916)
基金
项目(63749)
科学(50751)
基金(47179)
研究(45939)
(42492)
国家(42156)
科学基金(35255)
社会(30222)
社会科(28445)
社会科学(28432)
基金项目(24789)
(23877)
自然(22638)
自然科(21980)
自然科学(21971)
自然科学基金(21589)
(21173)
教育(20621)
资助(18251)
编号(17307)
重点(15370)
成果(14875)
(14200)
(13708)
国家社会(12958)
(12921)
课题(12566)
创新(12071)
教育部(11941)
科研(11936)
期刊
(42072)
经济(42072)
研究(27073)
学报(17490)
中国(16669)
科学(16396)
(14759)
(13197)
大学(13063)
学学(12417)
管理(11417)
教育(10737)
农业(10283)
(7272)
金融(7272)
财经(6985)
经济研究(6450)
业经(6329)
资源(6224)
(6160)
(5997)
(5450)
技术(5355)
问题(5253)
业大(4646)
世界(4510)
科技(4492)
社会(4352)
林业(4269)
国际(4119)
共检索到1353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宋林泽  黄婧雯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共建全球生态文明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各国在治理理念、路径、合作机制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分歧。习近平全球生态治理观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价值基础,致力于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重要遵循,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习近平全球生态治理观不仅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世界眼光,也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传统文化是民族命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为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梓菡  潘佳琦  张宏  姜珊  
廉政直接影响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国家是否太平,于治国理政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西方还是东方,廉政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发展,廉政思想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公正地探究了我国现今反腐倡廉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构建廉政思想,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战略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习近平廉政思想的形成。深入探究习近平廉政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廉政思想核心内涵的深入理解。文章指出,以习近平廉政思想为基石,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廉政建设发展进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运晓钰  陈丽鸿  
《资本论》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马克思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两方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展开了批判,构筑起其生态思想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劳动在人与自然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了劳动异化,也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真正和谐。《资本论》蕴含的生态思想对指导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任贤兵  姜南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教义中蕴含丰富的林业生态思想,为现代生态保护提供文化基础。道教主张护生、戒杀,善待万物,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联系,道教教义对教徒的行为进行规范,要求保护动植物,合理适度取用资源。道教重视森林植被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发展林区经济具有现实意义,注重尚德修行、劝民从善,鼓励植树造林,有利于生态修复,维持生物多样性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暖  杨扬  孙媛媛  
国学易经包含着深邃的生态文明思想与深厚的生态经济理论,是古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生态文化遗产。易经运用八经卦诠释生态经济巨系统的构成、运行机理、评判标准等生态维度;运用六十四重卦讨论生态经济的七大主题:生态经济周期性波动问题、生态经济愿景思想、生态运行规律、生态资源、生态预警、生态危机及对策,搭建了完整的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思想框架。深入挖掘易经的生态思想对于当代树立生态文明观,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思想体系,促进中华民族伟大生态复兴的实现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家勇  李繁荣  
生态危机本质上是由于人类行为所引起的自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失调、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被破坏、自然生态补偿能力减弱,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资本论》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利用所能支配的生产力,通过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遵循人与自然之间正常的物质变换规律,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衡是可以避免的。缓解当代生态危机,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福昌  申学锋  史卫  孙维  
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是以传统德治理念为基础,蕴含在财政人或财政管理中的价值理念、行为准则和规范体系。本文在剖析中国文化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传统财政道德观发展脉络,提炼了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四方面基本特征—政治担当、公平正义、天下为公和以民为本,进而探讨了中国传统财政道德观的当代价值,要更好强化财政的政治担当,营造公平正义环境,倡导“天下为公”的胸襟,传承民本思想、突出以人为本理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军伟  
墨子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益的伟大代表,被尊称为"平民圣人"。墨子的劳动观内在地蕴涵着三个价值判断:尊重劳动;保护劳动人权;珍惜劳动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墨子劳动观的合理思想无疑对我们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尊重劳动,大力彰显劳动价值;尊重劳动者,努力使其实现体面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共圆中国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才宝  
贾思勰从"农本"观念出发,结合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进行反思与整理,最后形成了关于他丰富的农业生态哲学思想,而他的生态哲学又主要凝聚在《齐民要术》一书之中,其内容为:敬天法地的农业环境生态伦理思想、"顺自然"与"骆马首"相结合的农业科技伦理思想、注重主体性的人本伦理思想。因此整合贾思勰农学中所蕴含的生态哲学思想,对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秀芹  
只有以自身为目的人类能力的发挥过程才是最高样态的自由。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马克思的自由观对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的推进具有重要的启示。马克思的自由观要义包括自由的基本含义、自由的根本条件、自由与共产主义的基本关联。马克思不仅探讨了自由的基本内涵,还深入解析了实现自由的根本条件,以及建立了自由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关联。重新解读马克思关于自由的观念,不仅有助于深化马克思的文本研究,还有助于从更深的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映西  王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怎样用社会主义优越性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持续的市场经济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本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已经在多个方面开拓了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宏观管理方面,坚决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在改革思路上,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构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卢映西  王娟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迫切需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两大问题:一是怎样在市场经济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二是怎样用社会主义优越性把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无法持续的市场经济改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资本论》的指导下,习近平总书记的理论创新已经在多个方面开拓了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在宏观管理方面,坚决扭转资本脱实向虚的趋势。在改革思路上,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构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创造性地解决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