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80)
- 2023(9951)
- 2022(8823)
- 2021(8297)
- 2020(6977)
- 2019(16158)
- 2018(16166)
- 2017(31501)
- 2016(17056)
- 2015(19292)
- 2014(19268)
- 2013(19076)
- 2012(17364)
- 2011(15403)
- 2010(15164)
- 2009(13847)
- 2008(13516)
- 2007(11497)
- 2006(9821)
- 2005(8459)
- 学科
- 济(66477)
- 经济(66406)
- 管理(49548)
- 业(46001)
- 企(40395)
- 企业(40395)
- 方法(32821)
- 数学(27231)
- 数学方法(26925)
- 中国(16544)
- 农(16248)
- 财(15993)
- 学(15744)
- 业经(15580)
- 理论(13415)
- 地方(13140)
- 和(12457)
- 教育(11481)
- 贸(11178)
- 贸易(11174)
- 务(10937)
- 农业(10914)
- 财务(10880)
- 财务管理(10864)
- 易(10833)
- 技术(10546)
- 环境(10457)
- 企业财务(10315)
- 制(10253)
- 划(9579)
- 机构
- 大学(239902)
- 学院(237651)
- 管理(98084)
- 济(89053)
- 经济(86972)
- 理学(85936)
- 理学院(84992)
- 管理学(83575)
- 管理学院(83151)
- 研究(75370)
- 中国(53767)
- 京(51123)
- 科学(48155)
- 财(39646)
- 所(36738)
- 业大(35463)
- 农(34109)
- 研究所(33778)
- 中心(33739)
- 范(33231)
- 师范(32988)
- 财经(32735)
- 江(32638)
- 北京(32264)
- 经(29791)
- 院(27592)
- 州(27243)
- 师范大学(26836)
- 农业(26678)
- 经济学(25669)
- 基金
- 项目(168497)
- 科学(132286)
- 研究(125178)
- 基金(121608)
- 家(104922)
- 国家(103986)
- 科学基金(89798)
- 社会(77557)
- 社会科(73288)
- 社会科学(73266)
- 省(65774)
- 基金项目(65542)
- 自然(58821)
- 教育(57411)
- 自然科(57408)
- 自然科学(57397)
- 自然科学基金(56351)
- 划(55347)
- 编号(52278)
- 资助(49639)
- 成果(42278)
- 重点(37070)
- 部(36872)
- 发(35157)
- 课题(35153)
- 创(35023)
- 项目编号(32853)
- 创新(32386)
- 科研(31986)
- 教育部(31819)
共检索到3315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传统文化是民族命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为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新时代 文化自信 中国道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樊耘 张克勤 于维娜
已有研究仅从理论上概括性地分析传统文化观和员工沉默之间的关系,鲜有研究采用数据证实两者关系,更少有研究关注两者之间关系的方向和强度。文章基于341份员工样本的层次回归分析表明:并不是所有传统文化观都对员工沉默有正向影响,仅情面意识和权力距离倾向对员工沉默有正向影响,而集体主义倾向、儒家文化观则对员工沉默有负向影响;同一传统文化观对员工沉默各个维度的影响也不同,权力距离倾向对漠视沉默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对防御沉默的正向影响,情面意识对防御沉默的正向影响显著大于对漠视沉默和默许沉默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
传统文化观 漠视沉默 防御沉默 默许沉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窦坤 刘新科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创造的灿烂文化,它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制约着我们当今的教育。然而,在对待我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其传承上,当今人们却有着基本的文化判断力和理性的缺失。传统文化究竟能为当代中国带来什么,又能在多元共生的全球对话背景下给世界以何种影响,需要我们深入地反思与追问。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摒弃出于对现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 文化传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乔永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上千年积淀而成的文化精髓,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育人价值。思政课是一门公共理论课程,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认知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教学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课二者有效融合,不仅能够充实思政课程资源,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思政课教学任务的高效实现。二者的融合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理解,促使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基于此,笔者将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一书,对二者的有效融合展开系统化的研究和探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宋林泽 黄婧雯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严峻,共建全球生态文明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各国在治理理念、路径、合作机制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分歧。习近平全球生态治理观把"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作为价值基础,致力于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重要遵循,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建全球生态文明。习近平全球生态治理观不仅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世界眼光,也为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变革和治理合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
习近平 全球治理 生态观 当代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
我国不少乡村地区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创新文旅发展路径,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保、营销、运营以及商业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将在评述生态旅游类优秀论文《传统文化观与现代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价值及路径》的基础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雪
我国不少乡村地区拥有优质的生态资源,具有较强的旅游开发价值,而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是创新文旅发展路径,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环保、营销、运营以及商业化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境。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文将在评述生态旅游类优秀论文《传统文化观与现代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价值及路径》的基础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梓菡 潘佳琦 张宏 姜珊
廉政直接影响人民能否安居乐业,国家是否太平,于治国理政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古代,西方还是东方,廉政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的发展,廉政思想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公正地探究了我国现今反腐倡廉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构建廉政思想,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战略要求,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习近平廉政思想的形成。深入探究习近平廉政思想,有助于我们对廉政思想核心内涵的深入理解。文章指出,以习近平廉政思想为基石,将会极大地促进我国廉政建设发展进程。
关键词:
廉政思想 理论 实践 价值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建云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观念中,对人的关注永远是中心主题,一切生产、生活和文化创造,只有在为了人的时候才有意义,而一切事物和事情也只有通过人、依靠人才能实现。人文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它是中华民族绵延繁盛的内在精神力量。传统人文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表现为三个价值取向:重责任担当、重实用理性、重内在超越。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独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它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翠梅
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不是走传统的西方道路,而是结合中国的国情走适合自己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注重的是个人修养、伦理道德中庸和谐、以人为本,这些对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传统文化 修养 现代价值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当前,华文教育在海外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华文教育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造,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另一方面,中华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华文教育得以受重视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文化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玮 张娟
"文化自信"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在践行"文化自信"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作用。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文化自信的内容,为文化自信提供理论支撑。如何在"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复兴的重大机遇。孔子"信而好古""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终身教育"的教育观,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要使之与当今时代、国情现状有机结合,运用现代的推广模式,教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
文化自信 优秀传统文化 教育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彧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的现代化。西南民族传统生态文化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生共荣、与自然协调发展而形成的地方性知识。传统与现代并非断裂性的对立,而是互补性的统一。从整体性和系统性来看,西南民族的生命共同体思想、生计模式、生态禁忌等“地方性知识”体现了各民族在地化的内生秩序生产能力,指引民族社会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培育正确的生态价值取向、引导消费领域的绿色生态转型、维持生物多样性与良性文化生态、树立区域特色的大食物观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文化自运行机制互补促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价值。
关键词:
生态文化 地方性知识 在地化 自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于游
在法律公正无私、法官铁面无私等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法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无情"上。然而通过探寻传统法律文化中"情理法"的融合之路。文章指出,法律原来是"有情"的,以天理国法人情为核心的传统法律价值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社会。"情法"兼顾不仅能够弥补法律条文的不足,而且能够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情理法 “法律有情” 传统法律文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关键词:
农业文化 生态文化 传统农业 文化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