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07)
- 2023(13607)
- 2022(11835)
- 2021(11090)
- 2020(9008)
- 2019(20965)
- 2018(20938)
- 2017(39895)
- 2016(21868)
- 2015(24586)
- 2014(24787)
- 2013(24582)
- 2012(22995)
- 2011(21068)
- 2010(21225)
- 2009(19368)
- 2008(18916)
- 2007(16812)
- 2006(15088)
- 2005(13563)
- 学科
- 济(93646)
- 经济(93552)
- 管理(61146)
- 业(58535)
- 企(47824)
- 企业(47824)
- 方法(36867)
- 数学(30840)
- 数学方法(30502)
- 中国(27722)
- 地方(24821)
- 农(24712)
- 业经(21661)
- 学(20941)
- 财(20301)
- 农业(16878)
- 制(16713)
- 贸(16280)
- 贸易(16266)
- 理论(16072)
- 易(15673)
- 银(15549)
- 银行(15509)
- 和(15384)
- 融(15247)
- 金融(15244)
- 行(14927)
- 环境(14627)
- 技术(14529)
- 教育(14018)
- 机构
- 大学(315774)
- 学院(313523)
- 济(123024)
- 管理(121632)
- 经济(120165)
- 研究(109323)
- 理学(103794)
- 理学院(102565)
- 管理学(100875)
- 管理学院(100303)
- 中国(82172)
- 京(69148)
- 科学(67853)
- 财(56868)
- 所(55607)
- 研究所(50373)
- 农(49460)
- 中心(48943)
- 江(47134)
- 范(45317)
- 业大(45273)
- 师范(44941)
- 财经(44844)
- 北京(44668)
- 经(40610)
- 院(39421)
- 州(39144)
- 农业(38159)
- 师范大学(36336)
- 经济学(35940)
- 基金
- 项目(207623)
- 科学(162390)
- 研究(154911)
- 基金(148150)
- 家(128462)
- 国家(127266)
- 科学基金(108590)
- 社会(95844)
- 社会科(90620)
- 社会科学(90597)
- 省(81540)
- 基金项目(78755)
- 教育(70869)
- 自然(69617)
- 划(68887)
- 自然科(67945)
- 自然科学(67933)
- 自然科学基金(66702)
- 编号(64260)
- 资助(61005)
- 成果(53544)
- 发(47732)
- 重点(46438)
- 部(45367)
- 课题(45093)
- 创(42659)
- 创新(39659)
- 项目编号(39430)
- 教育部(38869)
- 科研(38863)
- 期刊
- 济(145351)
- 经济(145351)
- 研究(100100)
- 中国(64387)
- 学报(50131)
- 管理(46262)
- 科学(46094)
- 农(46073)
- 财(42053)
- 教育(41882)
- 大学(37913)
- 学学(35168)
- 农业(32042)
- 融(30884)
- 金融(30884)
- 技术(27487)
- 业经(24131)
- 财经(22709)
- 经济研究(22363)
- 图书(19656)
- 经(19301)
- 问题(18877)
- 理论(16123)
- 业(16026)
- 科技(15466)
- 技术经济(15143)
- 实践(14804)
- 践(14804)
- 现代(14760)
- 版(14203)
共检索到480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茂森 仝志辉
习近平人民中心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观。人民中心论在治国理政各领域坚持人民中心价值,在坚持人民主体性、坚持人民历史创造者地位和坚持矛盾辩证法哲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继承了毛泽东人民观,而在为民谋福新课题、新思路以及群众路线新认识、新方法等方面则对毛泽东人民观进行了发展。这一理论做到了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成为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思想武器,在弘扬中华传统民本主义文明基因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实践检验并将继续经历实践检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邓小平同志是毛泽东同志忠诚亲密的战友,是毛泽东思想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思想上,小平同志也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学习和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与弘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举措。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印石,马进
从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我国卫生事业都是在毛泽东卫生思想指引下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卫生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在许多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卫生思想。 毛泽东卫生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创建和发展中国革命卫生事业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卫生工作的科学指导思想,包括对我国卫生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仪芳
我国50年代中期在毛泽东领导下进行私有制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70年代末,邓小平领导的经济改革发展了多种经济。历史与现实的反差,已带来不同观念的冲突。其焦点是如何科学地看待邓小平与毛泽东在变革生产关系上的思想关系。对这种关系加以考察,无论对反思过去、理解现实、瞻望未来以及澄清思想理论上的是非都是有好处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傅维 阎素仙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阶段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倡导的正确路线,继承了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中的精华,对其不符合实践的部分进行了大胆突破,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傅维 阎素仙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社会主义如何发展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开创性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思想。邓小平在改革开放阶段回归了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倡导的正确路线,继承了毛泽东商品经济思想中的精华,对其不符合实践的部分进行了大胆突破,形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宏韬 王凤双
文化是民族发展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促进整个社会和谐有序发展的强大内驱力。在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动力观,对文化地位的思考提出了基本的观点,对社会前进中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定鑫
论十年建设时期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得失─—兼论邓小平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辩证继承与发展张定鑫十年建设时期(党史上称做“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是毛泽东一生中在建设实践中正面摸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最富开拓意义而又具悲剧色彩的历史时期。围绕着建设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查有梁
毛泽东曾经强调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从这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可以概括地称为;人民战争论;同样,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地称为:人民教育论。人民战争论的重要基础是教育官兵、教育群众。离开了毛泽东的人民教育论,就难于理解毛泽东的人民战争论。近年来,国际上已出版了不少专题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著作。例如:J.C.谢尔曼,《毛泽东对高等教育的看法》(美国科罗拉多,丹佛大学,1971年);J.N.霍金斯,《毛泽东和教育:他的思想和教导》(美国休·斯特林出版公司,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钦
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替众人来服务""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孙中山民生经济思想合理内核的同时,又超越了其固有的局限性,不仅注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还努力积极探索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并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转型与升级,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道路。
关键词:
毛泽东 孙中山 民生经济 继承 超越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鹏
毛泽东的人民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的人民观是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复兴的观瞻,是对民族未来的战略性思考。毛泽东的人民观产生于传统的优秀思想、长期的革命实践和马列主义的熏陶。毛泽东的人民观具有战略的整体性、现实的能动性和鲜明的历史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的人民观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人民观 中国梦 战略意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晓东 徐卫红
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进一步认识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贡献,在新时期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教育思想,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工作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个沉重的问题。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立国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向人民群众负责,是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群众共享。中国推进发展,要多为人民群众着想。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命题:(1)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给人民群众以幸福的生活;(2)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性完全是为了人民群众;(3)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4)新中国的实践就是,发展完全是为人民群众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敏昌 刘明君
新中国成立后走什么样的农村发展道路 ,在此问题上 ,毛泽东同志主要强调了农业发展的基础地位 ,提出了要将农民组织起来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坚持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但同时 ,由于毛泽东同志较多地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出发来研究农村社会发展问题 ,导致了他忽视农民利益和农村自身发展 ,致使其在农村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偏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毛泽东农村社会发展思想给我们的启迪在于 :必须将农民和农村社会发展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来考察 ,解决农村社会发展应更多地从维护农民自身利益出发来制定方针和政策。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问题 社会发展 经验教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毛泽东工业发展战略思想。(1)对工业发展的前程充满信心和期待。认为,建立起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才可能发展工业,中国一定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一定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2)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根本在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子,要对自己的党、国家、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满自信。(3)发展工业,推进工业化,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学习善于学习,精于借鉴借力发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4)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