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6)
- 2023(8171)
- 2022(6514)
- 2021(6225)
- 2020(4652)
- 2019(10543)
- 2018(10479)
- 2017(18547)
- 2016(10225)
- 2015(11042)
- 2014(11125)
- 2013(10836)
- 2012(10212)
- 2011(9566)
- 2010(10036)
- 2009(9179)
- 2008(8991)
- 2007(8000)
- 2006(7231)
- 2005(6368)
- 学科
- 济(41822)
- 经济(41766)
- 农(25587)
- 业(25377)
- 管理(24726)
- 农业(17505)
- 企(16238)
- 企业(16238)
- 中国(13943)
- 业经(13730)
- 方法(13606)
- 学(11637)
- 地方(11516)
- 数学(10490)
- 数学方法(10298)
- 理论(9733)
- 环境(9706)
- 财(9703)
- 发(9198)
- 制(8999)
- 农业经济(7750)
- 发展(7658)
- 展(7618)
- 教育(7215)
- 融(7139)
- 金融(7139)
- 策(7027)
- 和(6977)
- 银(6973)
- 银行(6963)
- 机构
- 学院(144377)
- 大学(143594)
- 济(56347)
- 经济(54925)
- 研究(51953)
- 管理(51771)
- 理学(44136)
- 理学院(43551)
- 管理学(42709)
- 管理学院(42425)
- 中国(39416)
- 科学(31577)
- 京(30733)
- 农(27502)
- 财(26443)
- 所(25159)
- 中心(24011)
- 江(23569)
- 范(23446)
- 师范(23265)
- 研究所(22837)
- 业大(21159)
- 财经(20129)
- 农业(19772)
- 北京(19281)
- 师范大学(18882)
- 院(18767)
- 州(18677)
- 经(18314)
- 经济学(17735)
- 基金
- 项目(96347)
- 科学(75781)
- 研究(75344)
- 基金(68369)
- 家(59008)
- 国家(58404)
- 科学基金(49714)
- 社会(48312)
- 社会科(45268)
- 社会科学(45260)
- 省(38127)
- 基金项目(35880)
- 教育(35132)
- 编号(31958)
- 划(31650)
- 自然(29152)
- 自然科(28324)
- 自然科学(28319)
- 自然科学基金(27784)
- 成果(26980)
- 资助(25789)
- 课题(22428)
- 重点(22375)
- 发(21949)
- 部(21251)
- 国家社会(20150)
- 创(20093)
- 性(19006)
- 制(18931)
- 年(18904)
共检索到228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平 王曦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又是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乡村振兴的短板弱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农村生态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深刻回答了乡村何以生态振兴、如何生态振兴等重大理论问题,形成了习近平乡村生态振兴重要论述。本文从生成逻辑、理论内涵和实践面向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论述进行系统解读,揭示其在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的生成逻辑,从价值支撑、道路选择、推进原则和根本立场四个层面厘清其理论内涵,并深刻阐释其面向空间价值、生态系统和农民福祉的实践要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振家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是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任务。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的重要论述,赓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科技强国思想,立足现代国际竞争的形势特点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问题,阐明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导向、动力来源、首要资源和战略构想。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求是精神、把握发展脉搏的敏锐洞察、人类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对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科技强国 党的二十大 新征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肖玉元
乡村振兴背景下“稳住农业基本盘”的提出具有扎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具体体现为是对中国共产党“三农”工作百年实践的经验借鉴、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基础地位思想的守正创新、对农业在统筹“两个大局”中重要地位的深刻思考。乡村振兴背景下“稳住农业基本盘”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为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乡村振兴正确方向三个方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承伟
为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助力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本文创新性地从三个维度对文件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本文认为,学习掌握、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从内在逻辑上,深刻领会党领导“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丰富发展;从科学方法上,准确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从实践路径上,有力有效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决策部署。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提超 刘儒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三农”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发展的现实诉求,具有严密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和鲜活的实践逻辑。从历史演进历程来探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从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的发展脉络来解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中国现代化版图中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的机理机制。探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所处的历史方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而全方位破解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境遇。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巩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治基石;以农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以农业数字化发展为引擎,激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以农村绿色发展为底色,筑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态屏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加速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农业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着力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此全面支撑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强国发展道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蒙慧 刘梦
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论述是习近平聚焦新时代城乡关系问题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论断。这些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既往乡村建设思想的发展表现为: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时代化的乡村振兴目标;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回答乡村振兴切入点;提出乡村振兴总方针;部署乡村振兴制度体系。对西方国家乡村振兴道路的超越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超越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及后现代主义乡村空间转型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体化的乡村振兴之路;以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超越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越资本主义制度。其之所以富含超越性,离不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法。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比较研究 思维范式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艳琳 谢乾丰
全面小康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小康社会、怎样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的重大问题,并为此而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指示和讲话,思想内涵十分丰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邵腾伟 钟汶君
农村“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首先探究“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基础,阐述了“三变”改革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做法、理论渊源、逻辑机理、价值蕴意、试点模式,研究表明:(1)农村资本深化=农村人均投资+外来投资-资本广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了闲置资源,使得城市资源向农村资源转移,深化了农村资本;(2)“三变”改革与乡村振兴在政策内容、起源及推行过程中存在异质性;(3)“三变”改革的焦点是明晰产权制度,改革模式差异主要是由产权制度中的经营权差异引起,不同主体采取不同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不同的改革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向书坚 轩媛媛
本文在厘清乡村产业振兴内涵的基础上,从政策主体、客体与工具三维视角,系统性研究了乡村产业振兴政策的治理结构框架。通过搜集与整理2013—2022年国家相关政策文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LDA主题模型与扎根理论进行政策三维视角的实证分析,以揭示乡村产业振兴中政府治理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1)乡村产业振兴的政策治理主体呈现出多层次结构化特征,各主体间联系紧密,协同治理。(2)政策治理目标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与连续性,作用领域重点以农业为中心“横”“纵”向延伸融合;具体内容上具有明显的递进和重组特征。(3)政策治理工具的使用以环境型为主,供给型和需求型搭配使用,虽然侧重于内生动力的培养与激发,但是金融、技术等服务保障不够健全,法规管制尚不完善。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探索了我国乡村产业振兴过程的治理逻辑,为乡村产业振兴治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关键词:
习近平 “三农” 乡村振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艳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基于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围绕绿色经济转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和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在承袭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生态经济理念、深化中国共产党生态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内涵丰富、意义深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研究习近平关于生态经济的重要论述,对于正确认识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经济转型 永续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若扬 王树梅 梁伟军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