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63)
- 2023(4239)
- 2022(3816)
- 2021(3539)
- 2020(2912)
- 2019(6129)
- 2018(6137)
- 2017(11420)
- 2016(5981)
- 2015(6332)
- 2014(5710)
- 2013(5300)
- 2012(4336)
- 2011(3908)
- 2010(3870)
- 2009(3845)
- 2008(3264)
- 2007(2796)
- 2006(2366)
- 2005(1999)
- 学科
- 济(17790)
- 经济(17762)
- 管理(17755)
- 业(15391)
- 企(13217)
- 企业(13217)
- 方法(7643)
- 农(6528)
- 数学(6265)
- 数学方法(6176)
- 财(5430)
- 业经(4982)
- 中国(4913)
- 贸(4390)
- 贸易(4387)
- 易(4270)
- 农业(4175)
- 制(4110)
- 理论(4070)
- 务(3774)
- 财务(3754)
- 财务管理(3748)
- 学(3623)
- 银(3547)
- 银行(3545)
- 企业财务(3510)
- 行(3377)
- 融(3137)
- 金融(3134)
- 划(3015)
- 机构
- 学院(75562)
- 大学(72568)
- 管理(30072)
- 济(28424)
- 经济(27836)
- 理学(26564)
- 理学院(26332)
- 管理学(25765)
- 管理学院(25647)
- 研究(21283)
- 中国(16888)
- 京(14004)
- 财(13314)
- 科学(12840)
- 农(11033)
- 财经(10902)
- 江(10646)
- 中心(10518)
- 业大(10484)
- 经(9892)
- 所(9695)
- 范(9627)
- 师范(9511)
- 研究所(8801)
- 州(8716)
- 农业(8634)
- 经济学(8405)
- 技术(8373)
- 财经大学(8130)
- 商学(8126)
- 基金
- 项目(52874)
- 科学(42620)
- 研究(39702)
- 基金(39071)
- 家(33656)
- 国家(33380)
- 科学基金(29619)
- 社会(25575)
- 社会科(24203)
- 社会科学(24201)
- 省(21029)
- 基金项目(20810)
- 自然(19346)
- 自然科(18977)
- 自然科学(18973)
- 教育(18939)
- 自然科学基金(18623)
- 划(17301)
- 编号(17236)
- 资助(15258)
- 成果(13220)
- 重点(11644)
- 创(11519)
- 部(11342)
- 课题(11056)
- 发(10969)
- 项目编号(10804)
- 创新(10657)
- 国家社会(10407)
- 人文(10334)
共检索到104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本文在缓冲储备储蓄理论中引入了消费习惯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个同时包括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因素的ECM模型。利用1999~2005年中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过去的消费水平对中国城镇居民当前的消费有显著影响,并且消费对收入波动以及持久收入变化的反应是迟缓的。由此可以认为,缓冲储备储蓄理论对消费行为的解释是不准确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消费者积累的财富就越多,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因而也越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杭斌
本文在缓冲储备储蓄理论中引入了消费习惯因素,并利用1992—2005年中国25个省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影响中国农户消费行为的重要解释变量。(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4)不包含习惯形成因素的缓冲储备模型严重低估了农户的谨慎和耐心。这是因为,如果消费具有惯性,家庭就会有更高的财富目标。
关键词:
习惯形成 缓冲储备储蓄 农户消费行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风 陈乐一 李玉双
若将消费习惯纳入Carroll的缓冲储备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则显示出消费习惯下的边际消费倾向(MPCP)相比无消费习惯时要小,且消费习惯强度越大,MPCP减小更为明显。若利用卡尔曼滤波法估计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强度,并数值模拟消费习惯下与无消费习惯时的MPCP,且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就会发现: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对消费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在消费习惯的影响下,MPCP持续走低,整体呈下降趋势,相比无消费习惯时平均下降幅度从1998-2002年间的0.101上升至2003-2009年间的0.217。显然,消费习惯是导致我国城镇居民MPCP处于低位运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因而从居民消费习...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英彤 李伟
通过应用缓冲储备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居民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开支的不确定性与储蓄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发现,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不仅显著,而且以目标储蓄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能够比以储蓄水平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教育体制是降低我国巨额储蓄的必经之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郭英彤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我国城市居民消费行为的特点,从而找出影响城市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本文将缓冲储备模型进行适当改进,使其更适合消费行为研究,并应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实证检验居民在收入不确定性下的消费行为模式,结果表明缓冲储备模型能够解释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而且以目标比率为被解释变量的模型更适合作为未来研究的基础框架。
关键词:
缓冲储备 收入不确定性 消费行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缐文 刘新华
受限于经济结构,经济增长政策易于满足产出需求,但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明斯基等人提出的"最后雇主"就业理论认为政府可通过直接雇用劳动力和营建"劳动力缓冲储备"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劳动力缓冲储备"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在逆周期的扩张和收缩中可起到稳定需求、改善供给的作用。"最后雇主"计划设计了一种政府与市场互补、互动的二元就业模式,使需求管理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就业需求,它对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提高劳动参与率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明斯基 就业 最后雇主 劳动力缓冲储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崇宇 华斌 王裕雄
本文对个人消费行为分析的经典模型——缓冲储备储蓄模型进行了扩展与变形,构建了一个源于微观消费分析的宏观消费方程,搭建了宏观居民消费研究与微观个体消费研究的理论桥梁。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发现,我国居民消费主要受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居民收入分配公平度(基尼系数)以及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等核心因素影响。基于理论分析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了上述推断,并进一步指出,虽然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凸显以及居民收入分配不尽合理均对扩大居民消费构成阻碍,但是后者的影响因素更加明显。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实证研究结果 (宏观消费方程),对2013年至2020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我国人口老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安全 凌晨
本文将习惯偏好引入传统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并构造出检验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计量方程。利用中国26个省1999—2011年城乡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习惯形成效应后,城乡居民依然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该动机强度比无习惯偏好时降低了约1/2。同时,城乡对比结果表明,在绝对层面,农村居民具有更大的衡量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绝对谨慎系数,其值约为城镇居民的1.5倍;然而基于现有消费,农村居民衡量预防性储蓄量的相对谨慎系数则要小于城镇居民。最后在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对上述结果进行解释,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预防性储蓄 习惯形成 谨慎系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杨俊 邵汉华 廖尝君
资本监管是审慎银行监管的核心,巴塞尔协议III将逆周期资本缓冲列为最重要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本文对银行竞争环境下资本缓冲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2004-2013年我国79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采用更具微观基础的Lerner指数测算了银行竞争度,对银行竞争、经济周期与资本缓冲之间关系进行了系统性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缓冲水平存在典型的逆周期特征,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有利于改善银行的资本缓冲水平;银行个体竞争度的提高在增加银行风险承担激励和降低银行资本缓冲水平同时,显著地弱化了银行资本缓冲的逆周期特征。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监管当局在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时,应该充分考虑银行竞争行为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彦斌 肖争艳
在卢卡斯提出的资产定价模型中,消费增长率是独立同分布的和投资者效用函数是可分的。卢卡斯模型无法解释著名的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对卢卡斯模型做的两个修改是:消费增长率服从一阶高斯自回归随机过程和投资者偏好是具有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修改后的模型,一是存在资产定价的显示解;二是可以解释股票溢价之谜和无风险利率之谜。
关键词:
资产定价 高斯冲击 习惯形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爱华 邓建平
本文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外部冲击事件,探讨不同现金柔性储备水平企业在金融危机时的投资行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柔性储备越好的企业,其在金融危机时期的融资约束程度更轻、投资支出规模更大;进一步从投资资金来源角度研究发现,现金柔性储备越好的企业,其在金融危机时期的投资支出规模更大程度上受到外部积极举债的影响,而不是现金储备水平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季晓南
增加黄金储备,可缓解我国外汇储备风险,维护国民财富安全,有利于在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过程中增强人民币的话语权,也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化,为人民币成为国际硬通货奠定重要基础。文章提出,增加黄金储备应成为优化和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一个重要选择方向。增加黄金储备,应以产业界为主渠道,积极打造增储的战略平台,借助当前有利时机,增储矿产资源性黄金和商品性黄金,并通过一定机制使之转化为金融性黄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段云飞
我国缓冲效应与强迫储蓄关系问题研究段云飞一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传统货币需求函数似乎变得很不稳定,货币需求对收入和利率的时滞反应冗长而多变。在价格短期粘性的假设前提下,利率对货币供给的外生变化产生过度波动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们提出若干种改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毕先萍
著名的弗里德曼规则指出,最优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设置名义利率等于0来实现。本文构造了基于习惯形成的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并使用主方法求解了模型。本文的研究表明,当家庭的效用函数偏好具有习惯形成的特点时,弗里德曼规则仍然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