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5)
2023(7650)
2022(6392)
2021(5592)
2020(4672)
2019(10462)
2018(10166)
2017(20049)
2016(10650)
2015(11576)
2014(11708)
2013(11758)
2012(11105)
2011(10128)
2010(10347)
2009(9468)
2008(9006)
2007(8092)
2006(7327)
2005(6770)
作者
(32800)
(27705)
(27602)
(26337)
(17613)
(13324)
(12464)
(10627)
(10418)
(9853)
(9802)
(9135)
(9122)
(8798)
(8793)
(8540)
(8109)
(7977)
(7943)
(7794)
(6993)
(6802)
(6668)
(6382)
(6334)
(6129)
(6099)
(5798)
(5722)
(5411)
学科
(69174)
经济(69133)
管理(27377)
(26120)
方法(23990)
数学(21680)
数学方法(21525)
(19330)
企业(19330)
地方(16833)
(13377)
中国(13281)
(12985)
地方经济(12426)
业经(11482)
(10729)
农业(9401)
(8602)
环境(8303)
(8107)
金融(8107)
(7991)
贸易(7987)
(7655)
(7445)
经济学(7429)
银行(7417)
(7157)
(7147)
(6831)
机构
大学(162538)
学院(161873)
(80067)
经济(78753)
研究(61595)
管理(57982)
理学(50211)
理学院(49571)
管理学(48773)
管理学院(48454)
中国(44490)
科学(36609)
(33671)
(32934)
(31997)
(30127)
研究所(29228)
财经(27253)
经济学(26703)
中心(26432)
(24803)
业大(24789)
(24147)
经济学院(23803)
农业(23674)
(21245)
北京(20363)
财经大学(20287)
(20186)
师范(19929)
基金
项目(107477)
科学(85098)
基金(80436)
研究(74313)
(71656)
国家(71116)
科学基金(60190)
社会(51197)
社会科(48762)
社会科学(48747)
基金项目(42159)
(41151)
自然(38135)
自然科(37276)
自然科学(37266)
自然科学基金(36664)
(34463)
教育(33397)
资助(33029)
编号(26779)
重点(24629)
(24315)
(24162)
国家社会(22670)
(21865)
成果(21739)
教育部(20718)
创新(20575)
科研(20452)
(20176)
期刊
(91826)
经济(91826)
研究(51414)
中国(30141)
学报(28679)
(26858)
(25879)
科学(25423)
管理(22097)
大学(21394)
学学(20734)
农业(18023)
经济研究(16655)
财经(15031)
(14627)
金融(14627)
(13174)
技术(13011)
业经(11820)
问题(11739)
教育(11155)
技术经济(9901)
统计(9295)
(9224)
(8796)
世界(8513)
(8173)
国际(7582)
(7518)
经济问题(7421)
共检索到245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凯  雷钦礼  席晶  
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凯  雷钦礼  席晶  
为分析在不同的要素替代弹性下,包含习惯形成的经济增长模型是否仍然能够解释"经济增长率越高,储蓄率便越高"的现象。本文采用CES生产函数对Cuadrado等(2004)和席晶等(2013)的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数值模拟发现:无论要素替代弹性等于1还是小于1,经济都具有唯一的均衡点以及动态转移的运行趋势是一致的。当要素替代弹性等于0.8时,技术进步带来当期消费的增加不会导致经济出现长期的负增长和负储蓄现象。此时,若要储蓄率满足最终随着经济增长率加快而上升,同时满足在趋于均衡路径的过程中不断攀升,仅要求习惯形成强度大于0.23即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中栋  李辉文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提出两个命题,探讨了总要素替代弹性在地区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异中的作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钟世川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率增长小于劳动技术进步率增长;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和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范丽霞  李谷成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钟世川  
本文在CES生产函数下,从理论上讨论了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偏向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Kmenta近似估计方法,估算1979-2011年中国工业各行业的替代弹性;并根据Acemoglu对技术进步偏向定义,测算1979-2011年各行业技术进步偏向情况。实证结果表明,大多数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且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我国行业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大致是资本偏向性的。同时,1987-2011年间要素替代弹性变大和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人均资本对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志非   郭雅琼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志非   郭雅琼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算200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实证检验农业要素替代弹性的空间差异及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农业要素替代弹性存在显著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中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表现出自东向西逐渐弱化的“阶梯式”分布形态,而直接替代效应则呈现“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和直接替代效应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正向影响,且不同区域内二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强度有所差异。对此,提出始终坚持市场决定性作用、着力打造区域科创中心、贯彻落实“大协同和小差异”原则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云霞  韩彪  
利用1978—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进行了测算,并对物流产业的增长效应及收敛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间中国物流产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为0.904,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东部地区为最高的0.989,中部地区为次之的0.889,西部地区为最小的0.842;三大区域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变化轨迹具有一致性,均经历了"不变-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此外,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提升有利于区域物流产业的增长,中国物流产业的增长存在β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鹏  
文章首先提出了要素替代弹性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假说,并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计算结果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在不断改善,但不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存在明显差异性。然后,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我国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显示:2000—2005年我国资本-劳动主要体现出互补性,2006—2018年我国资本-劳动主要体现出竞争性。最后,基于中国2000—2018年的数据,采用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该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中国要素替代弹性的增加会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高也会促进中国要素替代弹性增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岳平  钟世川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胡春龙  常逸聪  
本文以我国西部1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劳动的产出弹性、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不断上升,而资本的产出弹性持续下降。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小,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的影响程度较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郝枫  盛卫燕  
要素替代弹性是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对经济增长和要素分配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一般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利用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以变系数面板模型估计我国替代弹性时间序列。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替代弹性明显小于1(0.23~0.55),改革时期基本呈上升趋势;目前劳动增强型技术表现出资本偏向,构成近期我国劳动份额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中合  刘明浩  吴智泉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快速增长,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许多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在解决能源问题过程中,除加大能源供应外,更应注重能源的节约。在开展能源节能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准确把握节能潜力的分布和大小,因此,节能潜力测算在节能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是节能潜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研究表明,生产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通过计算区域各行业的要素替代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要素替代弹性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测算了北京市2010年的要素结构节能潜力。测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各行业的能源要素与非能源资本要素之间存在微弱的替代关系,能源要素与劳动力要素之间存在替代或互补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彪  王云霞  段杰鑫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将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分解为直接替代效应和诱致性技术创新效应,并利用1978—2015年中国物流产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产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界于0与1之间,资本和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中国物流产业的要素替代弹性仍以价格因素为驱动的直接替代效应为主,诱致型技术进步对物流产业替代弹性的影响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