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310)
2022(1234)
2021(1358)
2019(2585)
2018(2516)
2017(5126)
2016(2910)
2015(3355)
2014(3576)
2013(3578)
2012(3410)
2011(2952)
2010(3220)
2009(3180)
2008(3532)
2007(3308)
2006(3247)
2005(3264)
2004(2936)
2003(2790)
作者
(9110)
(7387)
(7311)
(7217)
(4951)
(3616)
(3309)
(2876)
(2797)
(2764)
(2600)
(2552)
(2525)
(2427)
(2384)
(2313)
(2193)
(2174)
(2163)
(2154)
(1940)
(1856)
(1826)
(1818)
(1697)
(1683)
(1632)
(1616)
(1588)
(1562)
学科
(10810)
经济(10777)
管理(8875)
(8860)
(6507)
企业(6507)
中国(6353)
(5229)
人口(4864)
(4474)
(4378)
农业(3475)
(2962)
银行(2962)
地方(2873)
(2802)
(2780)
业经(2646)
(2641)
方法(2612)
制度(2544)
(2544)
(2501)
财务(2486)
(2479)
财务管理(2474)
税收(2392)
(2365)
企业财务(2305)
(2255)
机构
大学(44265)
学院(43557)
(17872)
经济(17302)
研究(17160)
中国(14834)
管理(14757)
理学(11290)
理学院(11125)
管理学(10874)
管理学院(10791)
(10785)
(10326)
(9939)
科学(9395)
(8486)
研究所(8278)
中心(8178)
财经(7555)
北京(7325)
(7176)
(7068)
(7011)
(6993)
师范(6980)
(6630)
人民(6039)
(5549)
师范大学(5513)
经济学(5453)
基金
项目(20647)
研究(16852)
科学(15891)
基金(14055)
(11573)
国家(11434)
社会(10372)
社会科(9627)
社会科学(9621)
科学基金(9488)
(8121)
教育(7806)
成果(7562)
编号(7527)
基金项目(6956)
(6673)
资助(6282)
课题(5625)
自然(5313)
自然科(5165)
自然科学(5165)
自然科学基金(5062)
(5010)
(4733)
重点(4641)
(4554)
(4547)
(4464)
(4442)
阶段(4437)
期刊
(27317)
经济(27317)
研究(19016)
中国(12375)
(9050)
(7438)
(7071)
金融(7071)
教育(6935)
管理(6185)
科学(6181)
学报(5394)
业经(4524)
农业(4475)
大学(4347)
财经(4056)
问题(4034)
学学(3817)
技术(3793)
(3512)
人口(3488)
经济研究(3258)
(3019)
(3010)
图书(2999)
会计(2585)
理论(2547)
经济问题(2494)
书馆(2468)
图书馆(2468)
共检索到85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汀水  
一、移民与人口变迁的关系 福建古称"闽”。盖自楚威王灭越,“而越以此散”,越人流散到今浙南和福建与当地原始居民结合后,人们便称住在这里的先民为“闽越人”。这是见于史书第一次移民入闽的记载。这次移民虽不知其数,但规模肯定不小。 迨至秦末,越王的子孙无诸起兵参加反秦,接着助汉反项有功,刘邦封他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冶(今福州市)。后余善举兵反汉,兵败国灭,汉廷又将其民“徙处江淮间”。这次徙民,《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云,“遂虚其地”,《宋书》州郡志仅谓迁出部分的居民。与此同时,汉廷为要控制闽越地,即设东部候官于今福州市,驻军看守。这是第二次移民的情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国宏  
一 东南亚华侨人口与福建人口的国际迁移 学术界对于“华侨”一词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而言,在海外的中国人可分为三类:华侨、华人与华裔。而这三类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只是以是否入籍作为标准泛泛区分。实际上,广泛意义上的华人已包括华侨和华裔在内,这便是国外学者所统称的“海外华人”(Overseas、Chinese)或“在国外的中国人”(Chinese-Abroad).笔者认为,对概念吋内涵和外延的规定,应视研究对象而定。本文所说的“华侨人口”按照海内外现有的统计口径与一般理解规定为相当于“海外华人”的范畴,可能有助于对“华侨人口”的历史演变和当前现实的把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士泉  
人口性比例(每100名女性人口相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恋爱婚姻、人口再生产趋势、产业结构、保健对策等一系列社会,计划、经济发展和医学研究等问题。《人口学刊》1985年第二期发表题为《我国人口性比例失调的现状、成因反对策》的文章。文章指出:我国总人口性比例已呈现失调状况,现在和不久的将来将有5.72%~9.33%的男性人口找不到配偶;近几年来性比例有不断上升趋势(湖北省荆州地区13个县市到1982年7月1日止,满4岁的性比例104.1,满3岁的104:6,满2岁的105.1.满1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永智  
贵刊1990年第3期,刊登了沈良春同志的《浅谈人口计划的性质》一文。文章认为,人口计划属指导性计划,理由是人口计划是靠调节和引导来实现的。与此相反,笔者认为,人口计划是必须严格执行的指令性计划。 1.人口计划的地位。其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在编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在计划期间人口的发展状况。其二,人口计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一个重要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正亮  
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要不要控制,如何理解居住在地广人稀地区的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可适当放宽,目前还存在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少数民族的人口增长也需要适当控制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有50多个,人口约6千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2%左右,比例数虽不大,绝对数并不小。6千万人约相当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6100万人)一个国家的人口,比目前英国(5600万人)、意大利(5600万人)、菲律宾(5000万人)等国的人口还多,所以少数民族人口问题也不能忽视。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夏少刚  班允浩  
本文分析、归纳了关于运输问题"悖论"的若干讨论;提出产生悖论的一个充要条件;由于该充要条件对于退化情形也适用,从而改进了以往的结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新历史教科书》事件的发生决非偶然 ,它既是日本右翼猖獗的表现 ,又有其“群众基础”和官方的默许 ,同时还有许多日本大企业、大财团的财力支持。所以 ,《新历史教科书》的出笼 ,从日本国内的形势看 ,实在是水到渠成的事。全书都充满着“皇国史观” ,其字里行间都在进行“日本从未进行过侵略战争”的诡辩与否定。因此 ,决不是修改几处就能解决问题的。一言以蔽之 ,《新历史教科书》给已经出现了问题的中日关系雪上加霜 ,其极坏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阎海琴  
《中国人口科学》连续刊登了马瀛通同志和乔晓春同志对“加速人口老龄化”问题的讨论文章。读后颇受启发。现提出我自己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并以此与马瀛通同志商榷。(商榷论文见《中国人口科学》1987年第2期所载《加速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下简称《加速》)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婷玉  
畲族是东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生活在福建、广东和浙江等地的山地森林,得名于以"畲"为田的生计方式。通过梳理宋代以来福建地区山区森林的生态变迁过程可以发现,伴随着虎、象的消失和山区水利工程的兴废,畲族的生计方式也随之变迁。畲族先民逐步放弃了原有的高山旱作和游耕的生计方式,适应了定居山区、开垦高山畲田和种植水稻的经济生活,但狩猎依然是其重要的经济生活补充。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恒恒  李斌  栾晓峰  顾采薇  李劭抒  
2011年6—9月和2012年4—5月,采用"围栏陷阱法"对福建省将乐县国有林场典型人工林内泽陆蛙种群进行调查,共捕获泽陆蛙222只。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按照体长、体重将泽陆蛙划分为成体和亚成体,分析不同月份、不同类型人工林、不同林龄人工林内泽陆蛙的日均捕获量、肥满度和重长比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人工林泽陆蛙日均捕获量随月份变化先减小后增大,肥满度无显著变化,重长比先增大后减小。2)人工林泽陆蛙肥满度、重长比,混交林高于纯林;日均捕获量纯林高于混交林。3)随人工林林龄的增加泽陆蛙肥满度、重长比增大,中龄林泽陆蛙日均捕获量最高。研究结果可为人工林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新思路,并为人工林经营模式的转...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邱松庆  
略论福建人民政府的土地政策邱松庆1933年11月20日,以蔡廷锴、蒋光鼐领导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要力量的进步势力,公开反对蒋介石,在福州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并于22日建立了“福建人民政府”,宣布与国民党南京政权决裂;愿与中共合作,开展抗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潘爱良  
2016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提出"要研究住宅建设用地等土地使用权到期后续期的法律安排,推动形成全社会对公民财产长久受保护的良好和稳定预期"。这是对房产作为城镇居民重要财产权的充分肯定和严格保护。70年使用权的规定需要改革"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