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02)
- 2023(6108)
- 2022(5239)
- 2021(5166)
- 2020(4223)
- 2019(9993)
- 2018(9638)
- 2017(17220)
- 2016(9264)
- 2015(10827)
- 2014(10424)
- 2013(10602)
- 2012(10139)
- 2011(9573)
- 2010(9492)
- 2009(9011)
- 2008(9159)
- 2007(8019)
- 2006(7284)
- 2005(6993)
- 学科
- 济(44499)
- 经济(44456)
- 管理(24840)
- 业(24729)
- 企(20087)
- 企业(20087)
- 中国(18534)
- 方法(17437)
- 数学(14929)
- 数学方法(14827)
- 贸(11890)
- 贸易(11882)
- 易(11703)
- 农(10890)
- 制(9350)
- 财(8993)
- 业经(8816)
- 学(8246)
- 银(7871)
- 银行(7870)
- 行(7694)
- 策(7515)
- 融(7392)
- 金融(7391)
- 关系(7163)
- 农业(7010)
- 地方(6878)
- 和(6757)
- 发(6595)
- 出(6460)
- 机构
- 大学(143894)
- 学院(138370)
- 济(68992)
- 经济(68009)
- 研究(57244)
- 管理(49469)
- 中国(45282)
- 理学(41369)
- 理学院(40806)
- 管理学(40415)
- 管理学院(40104)
- 京(32116)
- 财(30760)
- 科学(29711)
- 所(28731)
- 研究所(25842)
- 财经(24437)
- 中心(23902)
- 经济学(23043)
- 经(22473)
- 北京(21555)
- 范(20696)
- 师范(20618)
- 经济学院(20503)
- 院(19867)
- 江(19255)
- 财经大学(18172)
- 农(17262)
- 科学院(17203)
- 师范大学(17125)
- 基金
- 项目(83275)
- 科学(67086)
- 研究(64104)
- 基金(63744)
- 家(55242)
- 国家(54835)
- 科学基金(46244)
- 社会(43981)
- 社会科(41782)
- 社会科学(41774)
- 基金项目(31982)
- 教育(29487)
- 省(26947)
- 资助(26653)
- 自然(26648)
- 自然科(26060)
- 自然科学(26055)
- 自然科学基金(25665)
- 划(25100)
- 编号(24416)
- 成果(21777)
- 部(20970)
- 中国(20804)
- 国家社会(19790)
- 重点(19296)
- 教育部(18675)
- 发(18541)
- 课题(17749)
- 人文(17136)
- 性(16988)
共检索到231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宋健
世界科学界公认,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成功地抑制了人口急速增长。总和生育率(平均妇女生育数)从6.0降到1.8左右,已经15年低于更替水平。年出生人口从2880万(1965-1970)降至1600万(2008),自然增长率由2.6%减至0.5%。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杜鹏,翟振武,陈卫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辜胜阻
中国城镇化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是滞后的。中国1990年的人均GNP为1558元人民币,若按1980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达799美元;若按1990年的汇率4.97计算,则为325美元。如果按照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的发展模型,在这一经济水平下,中国城镇化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文章应用“人口机会窗口”理论,从人口转变的角度分析了“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战略机遇期的概念。文章认为,快速的人口转变将把中国带入人口负担最轻的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由于特殊的国情,特别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压力和老年人口负担,中国发挥“人口机会窗口”效应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在介绍了东亚各国是如何借助“人口机会窗口”效应实现经济起飞的经验后指出,人口转变所带来的战略机遇期只是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要将潜在的机遇转换为现实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必须辅之以及时而有效的发展战略调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放
略论中国人口问题四川联合大学人口所王放中国自70年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计划生育以来,人口控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0年到1994年,中国的人口出生率从33.43‰。下降到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58%下降到1.12%,总和生育率从5....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邬沧萍 李建民 王桂新 桂世勋
1st October 2009 is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Over the last 60 years,particular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a has completed the historical transition of population reproduction,becoming demographically a developed country.In order to celebrate the achievements of China's population and demography,this issue of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Forum has invited some distinguished Chinese demographers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major changes and progress that have been made in population and demography in China over the 60 years.Professor Wu Cangping examines the irreplaceable position of demography as a discipline in China.Professor Li Jianmin highlights the unique pattern of China's demographic transition in the context of changing population policy.Professor Wang Guixin looks at changing patterns of migration in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socio-economic changes in China.Professor Gui Shixun explores China's old-age security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rapid aging in China.Finally Professor Yuan Xin calls for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the unprecedented demographic challenges in China now and future.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邬沧萍,王琳,苗瑞凤
基于“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前后采取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对于这一政策应科学、全面地衡量其利害得失。文章利用全球人口资料和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及人口预测资料,从人口规模、结构的发展变化作实证研究。最终认为,我国的人口国策是利大于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马力 桂江丰
本文从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进程入手,重点分析人口老龄化新阶段的主要特征;针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影响,创新性提出"两次陷阱"跨越、"人口红利"持续、"代际传递"转变、"家庭价值"重构等理论;首次提出人口老龄化引起社会关注的"抚养负担"和"发展动力"两大焦点,并对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社会进行系统阐释;在客观分析人口老龄化社会面临挑战和体制障碍的基础上,提出走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健康、保障、和谐"老龄化的新路,重点实施人力资本综合开发、国民养老保障提升、养老服务社会化、产业发展促进等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马力 张许颖 王军平 桂江丰 王俊
本文阐述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预测学龄人口和在校生人数,结果显示,从现在起到21世纪末我国各层次学历教育适龄人口都将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是,早期教育、老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和培训适龄人口将不断增加。并且结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各层次教育进入以结构优化为主导的协调发展期,教育资源进入整合期,城乡教育发展进入人口城市化变动为导向的调整期。本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是,促进教育发展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立足人口数量、结构、素质、分布的变动,针对不同层次、区域、时期教育梯次发展需求,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终身教育体系:高度重视早期教育,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推进现代高等教育,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积极促进老年教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桂江丰 马力 姜卫平 王钦池 张许颖 陈佳鹏 王军平
文章重点分析人口城镇化的中国特色;在对人口城镇化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战略目标、路径和举措。研究表明,人口城镇化将成为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将对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中国人口城镇化面临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镇化,户籍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等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人口城镇化发展方向将由单纯速度向速度与质量并重转变,改革进入以推进深度人口城镇化为特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阶段;需要把人口城镇化作为深化改革的主导力量,以扩大城镇就业、户籍制度改革为基本导向,大力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人口城镇化道路。
关键词:
人口城镇化 户籍制度改革 就业促进 战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严梅福,石人炳
本文是对《重新认识中国人口问题》一文中主要论点的再认识。以心理学原理为依据,提出计划生育的目的是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但转变观念有赖于改变行为,而改变生育行为又只有在行政、经济等控制措施的“强化”下才能实现。文章认为全国低生育率掩盖了农村的较高生育率;人们生育观念尚未发生根本转变。中国未来人口战略因此只应修正和补充,而不能根本改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方启
两年前,笔者曾在教学中让学生分成四五个人的小组,然后对某一家外资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令人吃惊的是几个以女生为主的小组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资生堂,因为在笔者的记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