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448)
2022(1214)
2021(1303)
2020(1055)
2019(2631)
2018(2925)
2017(4943)
2016(2756)
2015(2807)
2014(2863)
2013(2436)
2012(2131)
2011(1897)
2010(2092)
2009(1973)
2008(2097)
2007(1603)
2006(1694)
2005(1666)
2004(1524)
作者
(5765)
(4907)
(4859)
(4824)
(3095)
(2278)
(2260)
(1934)
(1782)
(1737)
(1718)
(1688)
(1674)
(1651)
(1630)
(1494)
(1459)
(1366)
(1350)
(1348)
(1276)
(1188)
(1169)
(1165)
(1158)
(1112)
(1060)
(1031)
(1008)
(997)
学科
(8352)
经济(8325)
(5868)
管理(5244)
(4718)
体制(4301)
(4273)
企业(4273)
(4101)
教育(3524)
中国(3376)
(3255)
(2724)
税收(2676)
(2648)
业经(2617)
政治(2578)
(2566)
银行(2566)
(2528)
(2502)
金融(2502)
(2303)
财政(2232)
制度(2160)
(2160)
教学(2145)
理论(2128)
思想(1781)
地方(1663)
机构
大学(29626)
学院(29218)
研究(13469)
(13021)
经济(12752)
中国(10839)
管理(8949)
(8777)
理学(6908)
(6830)
理学院(6810)
(6707)
管理学(6703)
管理学院(6621)
科学(6612)
研究所(5804)
中心(5489)
财经(5453)
(5425)
(5068)
师范(5042)
(4965)
(4884)
北京(4832)
教育(4733)
(4386)
经济学(4221)
社会(4158)
师范大学(4157)
(4020)
基金
项目(15228)
研究(13828)
科学(11716)
基金(9937)
社会(8466)
(8317)
国家(8215)
社会科(7868)
社会科学(7865)
教育(7264)
科学基金(6775)
成果(6180)
编号(6140)
(5812)
课题(4909)
(4897)
基金项目(4778)
(4347)
(4298)
(3936)
资助(3820)
(3751)
(3682)
(3666)
阶段(3657)
重点(3656)
项目编号(3630)
(3610)
(3516)
教育部(3461)
期刊
(19452)
经济(19452)
研究(14602)
中国(11623)
教育(9747)
(7284)
(5118)
金融(5118)
管理(4678)
(3991)
学报(3290)
经济研究(3256)
财经(3187)
科学(3063)
大学(3034)
(2845)
技术(2782)
职业(2766)
改革(2709)
(2709)
业经(2549)
学学(2527)
(2227)
财政(2227)
农业(2211)
问题(2155)
高等(1918)
(1827)
(1737)
(1723)
共检索到59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慎之  
也要推动政治改革李慎之今天到这里来同大家一起庆祝《改革》杂志十周年纪念,本来是不准备讲话的,因为在我心目中,《改革》杂志十年来一贯提倡、推动经济改革,声誉卓著、功勋卓著,而我虽然50多年前也曾经是正牌的大学经济系毕业生,可是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已经彻头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余碧成  
我国的经济改革当前正处于十字路口。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的变革必须有上层建筑的变革相配套,经济体制改革必须有政治体制改革相配套。当然,在我国,这是在共产党自己领导下进行的变革,因此,可以说,这是一场全新的革命。 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金融体制的混乱,看来只是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看,其实,是政治问题。现在,有些地方银行处于破产状态,甚至企业和居民都取不出到期存款。其根源有二,一是银行长期以来给不少亏损的国营企业贷款,形成呆帐;二是某些权力机关,甚至银行本身,以权谋私,任意占用贷款,把肥水流到自己腰包里,而又对投资不负责任,又形成呆帐。 因此,目前采取的提高利率,实行保值储蓄,以增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秦小霞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乡村社会是由内向型农村转向外向型农村。这种转变,使传统社会人际关系的认同条件发生变化或遭受破坏,也引起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这时的乡村民主政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草案)》作为乡村民主选举制度的法律依据,存在一些缺陷,今后逐步作出一些技术性的调整是必要的。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鞍钢  
一、对中国政治改革的不同评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情、独特的传统、独特的道路,特别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历史悠久的发展中大国,不可能采取别国的模式,不管是苏联式“计划经济”模式,还是西方式的“民主化”模式,其改革与发展是始终...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务勇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发生过程,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就是政治制度的供给过程,而政治制度的供给主体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政府,政治制度供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提供政治制度安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政治制度的引进与吸收;二是政治制度的创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丽琴  
韩国第14届总统金泳三于1993年2月25日宣誓就任,从而使韩国进入第七共和国时期。金泳三在就职演说中指出:“韩国目前正患着韩国病,勤劳和创造意识正在消失,价值观颠倒,从而使社会基础动摇。”宣称要创建一个“新韩国”,即在稳定中进行政治改革,消除腐败,振兴经济,完善纲纪法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党国英  
在传统乡村社会,可以有“自治”,但不会有“民主自治”,也不存在对民主政治的需求;产生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乡村民主政治,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是全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中国推行乡村民主自治制度的进程中,富人政治和宗派政治可能会强化;乡村政治改革应遵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一平  
腐败是经济转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当前的腐败问题呈现集体腐败的特征。文章主要是运用博弈理论对集体腐败行为进行解释。文章证明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转轨国家,由于缺乏一个独立的监督机构,一般都是上级官员作为其下级官员的监督者,他们非常容易合谋,形成集体腐败。随后文章对中国集体腐败问题做了实证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政治改革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天义  
之所以说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亟待理顺,是因为目前乡镇企业产权关系十分混乱。过去,乡镇企业建立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社队共同投资合办的企业;有的是公社牵头从各大队或生产队集资办的;有的是由乡镇党政干部出面向银行或财政借款办的;还有的是群众集资兴办的,或以上各种情况韵混合体。乡镇企业发展到今天,企业的资金、人员、领导和职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出资者的权责逐渐模糊了,产权关系变得混乱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伟  
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改革或体制转轨的历史本质。以新古典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正统经济理论把私有化作为理所当然的基本前提,事实上把所有制命题排除在了理论分析之外。"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背后隐含的这一制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M·彼得斯  赵菊珊  郭亮  邓和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新华  赵瑶  
公共预算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它体现了利益权威分配的政治过程。作为反映预算改革进程的一面镜子,《预算法》修订浸透着错综复杂的权力博弈和决策选择。从预算改革的政治学角度看,《预算法》修订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预算是"国家的钱袋子",而掌控这个钱袋子的权力,是政治权力的核心,因此《预算法》修订与政治过程紧密相连。作为分配利益的工具,预算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修改和完善《预算法》,但是政治改革是一个渐进调整的过程,在注重政治过程预算权力配置改革的同时,推进技术性项目改革是《预算法》完善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精神,着重建立健全四项机制,深入推动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加快构建现代预算管理制度,积极为河南省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好支撑保障。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江涛  
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批量转换与个性化协商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地完成了存量业务基准利率转换2019年8月,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距今已顺利运行两周年,LPR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市场基准利率之一。回顾改革历程,在人民银行积极推动与科学指导下,招商银行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保障消费者权益角度出发,克服贷款规模大、客户多等困难,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批量转换与个性化协商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短短半年时间内平稳高效地完成了存量业务基准利率转换,让客户尽早享受LPR改革红利,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