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93)
2023(4403)
2022(3555)
2021(3109)
2020(2509)
2019(5641)
2018(5325)
2017(9684)
2016(5442)
2015(5671)
2014(5342)
2013(5243)
2012(4917)
2011(4348)
2010(4252)
2009(3741)
2008(3585)
2007(3194)
2006(2781)
2005(2238)
作者
(18002)
(15346)
(15160)
(14364)
(9363)
(7456)
(6836)
(6021)
(5700)
(5334)
(5330)
(5232)
(4982)
(4826)
(4806)
(4739)
(4652)
(4576)
(4379)
(4312)
(3951)
(3739)
(3610)
(3390)
(3369)
(3288)
(3224)
(3222)
(3198)
(3170)
学科
(20077)
经济(20072)
管理(11251)
(9951)
方法(9060)
数学(8440)
数学方法(8331)
(7168)
环境(6916)
(6641)
企业(6641)
(6224)
地方(5391)
中国(5151)
农业(4375)
业经(4140)
(3967)
资源(3807)
生态(3687)
(3542)
(3202)
森林(3202)
(3179)
规划(3099)
环境规划(3007)
技术(2976)
(2879)
贸易(2878)
(2843)
地方经济(2728)
机构
大学(76365)
学院(75737)
研究(30306)
(27507)
经济(26906)
管理(26232)
理学(23279)
科学(23229)
理学院(22878)
管理学(22117)
管理学院(21995)
(20828)
中国(19991)
业大(18910)
(17556)
(16372)
农业(16223)
研究所(15589)
中心(13130)
(12227)
(11748)
农业大学(11440)
(11259)
师范(11115)
北京(10985)
(10874)
(10493)
研究院(9892)
实验(9867)
(9795)
基金
项目(61291)
科学(47560)
基金(44637)
(42490)
国家(42210)
研究(37757)
科学基金(34964)
自然(25207)
(25117)
基金项目(24864)
自然科(24578)
自然科学(24572)
自然科学基金(24143)
社会(23973)
社会科(22928)
社会科学(22919)
(21259)
资助(17364)
教育(16616)
重点(14507)
计划(13757)
(13447)
科技(13013)
编号(12842)
科研(12445)
(12312)
(11886)
创新(11630)
国家社会(10459)
专项(10414)
期刊
(28254)
经济(28254)
学报(20571)
研究(18448)
科学(17453)
(17334)
大学(14897)
学学(14473)
中国(13212)
农业(11715)
林业(9804)
管理(7499)
(6724)
业大(6664)
教育(5978)
(5865)
科技(5617)
业经(5511)
技术(5375)
资源(5354)
(5121)
农业大学(4533)
问题(4296)
经济研究(4058)
自然(3920)
统计(3881)
(3745)
中国农业(3650)
科技大(3525)
科技大学(3525)
共检索到103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宽宽  卢建  刘仁林  李中阳  李江  
在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两种生境类型的常绿阔叶林群落,即虾公塘山谷生境类型的群落和山脊生境类型的群落,分别设置群落样方进行调查、取样,并测量了不同植物、不同高度的叶片中12个化学元素的含量,分析、探讨叶片化学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群落Ⅰ为罗浮栲林,乔木有8科、12属、16种,群落Ⅱ为米槠林,乔木有10科、11属、14种。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植物叶片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境类型条件下,山谷的草本层物种平均化学元素的含量顺序为K>Ca>Mg>P>Mn>na>Fe>Zn>B>Cu>Se,山谷和山脊的灌木层物种平均化学元素含量顺序相同,为K>Ca>Mg>P>Mn>na>Fe>Zn>...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符潮  戴利燕  刘倩  李江  章挺  刘仁林  
以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为实验对象,采用样方取样法对群落中的部分植物叶片N、P元素进行测定,并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不同生境类型、不同离地高度等多个空间分布的植物叶片N、P元素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九连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平均含N量为15.91 mg/g,平均含P量为1.17 mg/g,群落的发展主要受P元素的限制,在物种水平上,不同植物叶片中的N、P元素含量差异较大。(2)群落中蕨类植物通常比被子植物叶片的N、P含量低,不同生活型N、P含量呈现的规律为: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3)山谷植物N、P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山脊,山谷植物群落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而山脊植物则主要受到P元素的限制;在一定离地高度内,植物叶片N、P含量逐渐升高,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华  福岛义宏  铃木雅一  
用量水堰法研究了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流出特性。3个小流域的特性是相似的。年流量(Q)随年降水量(P)的增多而增加,Q/P 为38.3%~64.6%。P-Q 的差数在718mm~1125mm 之间,大体上是稳定的。根据流量曲线推定,小流域的滞容水能力在流量水平0.04mm/h~2mm/h 之间不少于255mm~285mm。在雨季观测到的暴雨最大流量水平为8.9mm/h。仅在雨季骤性暴雨时才可能产生小的表面流出峰,其流量约占暴雨雨量的1%~2%。从10月至翌年1月共4个月的旱季流量合计一般在124mm~164mm 之间,基本上是稳定的。旱季流出主要是深层的基底(地下水)流出,因而与旱季的降水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在线路调查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西省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典型群落的结构与数量特征。群落主要由热带、亚热带科属组成,优势科为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山茶科Camelliaceae,安息香科Styrac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木兰科Magnoliaceae等科,优势树种以相应的优势科属树种为主。物种数量特征采用重要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5个样地中,胸径≥3 cm的个体密度1 808株.hm-2,群落相对较高大,平均高度达11.5 m,乔木垂直分化较明显;林木平均径阶为14.2 cm,树种水平分布不均。许多常绿阔叶林群落正处于过老与更新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堤利夫  李昌华  岩坪五郎  李文华  玉井重信  千叶乔三  片桐成夫  
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南方的主要原生植被资源,有极为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木材生产价值。中日双方研究人员共同选择以栲类林为主的江西省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该文为这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内容包括常绿阔叶林在小流域中的分布,种群组成和林分结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干生长量,养分元素在树体地上各部分生物量中的含有率和积累量,以及土壤的特性,并与日本和泰国的一些常绿阔叶林作了对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昌华  唐茂聪  吉庆森  
在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区海拔约610m 高度的林外气象观测场连续进行了15a、1982~1996)的观测。年平均值气温16.7℃,降水量1954.6mm。相对湿度85%,水面蒸发(小型)836.9mm。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为1502.1~2469.3mm。月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观测结果表明,这里四季分明,气温极端最高37℃,极端最低-7.4℃。1a 中相对湿度均较高.最低月平均77%。雨季旱季明显,2月~9月为雨季,月平均降水量最低147.9mm;10月~1月为旱季,月平均降水量最高为70.7mm。与林外比较,林内气温稍低,特别是春、夏季。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稍小。地温也低于林外,特别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华  刘琪璟  
森林及其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自然生态系统,对其降雨、温度、蒸发和径流的长期研究有助于理解系统生态过程的动态变化。根据江西九连山虾公塘气象观测场1975—2015年逐日气象资料及4号水文观测堰2009—2013年小流域逐日径流资料,应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和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二者的一致性。结果表明:(1)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多年平均温度为17.1℃,降雨量为1816.3mm,蒸发量为781.6mm,3—10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6%;(2)多年平均温度在震荡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简敏菲  刘琪璟  梁跃龙  唐培荣  
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着典型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并已形成不同的优势群落,各优势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值得探讨。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主要群落进行排序,分析了该区植物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应用植物群落的排序值与环境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给出了植物群落类型与生态梯度的定量环境解释。对各个群落样地进行排序后可划分为不同的群系:甜槠(Form.Castanopsis eyrei)与木荷(Form.Schima superba)群系;南岭栲(Form.Castanopsis fordii)、丝栗栲(Form....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毛双燕  侯继华  赵秀海  何俊  范娟  
以九连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对雪灾林隙与非林隙条件下幼苗的组成、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分析冰雪灾害对九连山常绿阔叶林幼苗更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幼苗的个体密度在林隙内外差别不大;(2)乔木幼苗在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非林隙,灌木幼苗在非林隙中的重要值大于林隙;(3)主要乔木树种的幼苗对林隙的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4)整体上,幼苗在中度干扰林隙中的物种多样性最高;(5)幼苗密度、幼苗种类与受灾程度相关性都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伊敏  龚粤宁  习丹  李炯  旷远文  王发国  
为探讨南岭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叶片营养特征及重金属含量水平,测定了保护区16个优势树种叶片中N、P、K、Ca、Al、Na、Mg、Mn、Ni、Cu和Pb共1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在叶片中的变异特征和相关性。结果表明:该地区植物叶片N、P含量均低于我国陆生植物叶片含量的平均值,叶片Ca、K、Mg含量处于陆地植物叶片的正常范围,叶片Mn含量与广东植物叶片含量接近;16个优势树种叶片重金属含量均处于正常范围;南岭自然保护区优势树种受P限制强烈;尽管16个优势树种叶片暂未受到重金属和Al毒危害,但因华南地区酸沉降引发土壤重金属活化的风险仍存在,应加强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化学性质和树木叶片化学...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昌华  刘曙光  唐茂聪  
为了研究常绿阔叶林小流域的水分平衡,我们在江西九连山区进行了3a林外雨量、林内雨量和树干流量的观测,并据此进行了年林冠截留量的估算。观测结果表明,林冠截留率由一次降雨量为0.4~1mm的78.1%逐步降低到一次降雨量为60mm的3.4%~3.6%。一次降雨量大于60mm时,林冠截留率基本稳定在这一百分数。1988、1989和1990年3a的年降水量在1718.5~2116.5mm之间。估算结果表明,年林冠截留量在300~340mm之间,约为年降水量的16%~17.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一平  马友鑫  刘玉洪  尹利伟  
该文利用哀牢山北部常绿阔叶林林窗的小气候实际观测资料 ,初步分析了林窗小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特征 .由于受太阳辐射和林窗边缘树木的影响 ,林窗的小气候要素存在最大值区域随时间动态位移和要素的空间不对称分布 ,林窗不同区域热量传递方向截然相反的现象 .这将导致林窗的环境异质性差异 ,进而影响到林窗区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 ,植物种群分布等 ,最终影响到森林的更新 .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樊纲惟  项文化  雷丕峰  邹丽梅  
在湖南省长沙县大山冲国有林场的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样地内,用等距离布点法采集土壤和凋落物样品,分析常绿阔叶林内土壤(0-30 cm)、凋落物和腐殖质层的磷素(P)含量,研究土壤全P和有效P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土壤全P和有效P与海拔、凹凸度、凋落物生物量、凋落物全P含量和腐殖质层全P含量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全P和有效P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分布状况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土壤(0-30 cm)全P含量范围为0.200-0.402 g/kg,有效P含量为2.2-6.7 mg/kg。林地土壤全P含量呈条带状的梯度变化,高值区出现在海拔较低的沟谷洼地,低值出现在山脊地带;有效P含量则呈斑块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华强  汤孟平  崔瑞蕊  
采用地统计相关原理分析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发现:①土壤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而碱解氮、全氮和有效磷空间自相关为中等程度;速效钾在不同的步长和间距范围下,揭示其空间变异特征的模型不同,其空间变异比较复杂,在不同尺度下空间格局存在差异;②决定土壤养分空间格局的尺度以碱解氮最大,为4.21~169.50 m,而有效磷的空间异质性尺度最小,为4.21~50.20 m;③分形维数大小定量反映了不同营养成分空间格局差异及尺度依赖特征,速效钾分形维数较大,尺度依赖性强,空间格局复杂;有机质分形维数最小,空间相对简单;全氮、有效...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姜冬冬   罗应华   林建勇   何巧萍   覃林   零雅茗  
【目的】山地常绿阔叶林是十万大山的主要植被类型,揭示其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与关联性特征,有利于探讨群落物种竞争关系与维持机制。【方法】以十万大山1 hm2山地常绿阔叶林样地重要值排名前6位的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g(r)函数、方差比率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种内、种间相关性。【结果】以完全随机模型对样地群落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发现优势种在1~11 m尺度上均呈聚集分布,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银木荷Schima argentea、柔毛紫茎Stewartia villosa在1~25 m尺度上呈聚集分布;以异质泊松模型分析时,发现优势种在10~25 m尺度上均呈随机分布,表明优势种空间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影响,且不同种群受影响的程度不同;样地微地形因子中海拔和坡度对优势种的格局分布影响较大;不同种群的龄级空间分布格局受个体密度影响较大,增长型种群幼龄个体聚集分布,随着龄级的增加其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衰退型种群成年个体小尺度上聚集分布,幼龄个体随机分布;样地群落优势种的幼树、小树、成年树之间无种内竞争排斥关系,种内关联性均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种内关联性与尺度相关;群落优势种种间关联性总体呈正关联,种间正相关和无关联种对多于负相关种对,表明群落中优势种的种间竞争关系较弱,优势种间相互独立,利于物种共存。【结论】十万大山山地常绿阔叶林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受生境异质性和密度制约的影响,且分布格局随尺度和发育阶段而变化。种内、种间关系多为正相关或无关联,群落优势种排斥竞争关系不显著,群落种群结构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