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73)
- 2023(8949)
- 2022(8075)
- 2021(7766)
- 2020(6466)
- 2019(15134)
- 2018(15134)
- 2017(29510)
- 2016(16215)
- 2015(18282)
- 2014(18315)
- 2013(18192)
- 2012(16553)
- 2011(14874)
- 2010(14517)
- 2009(13148)
- 2008(12560)
- 2007(10656)
- 2006(9114)
- 2005(7749)
- 学科
- 济(60517)
- 经济(60451)
- 管理(45331)
- 业(42628)
- 企(35738)
- 企业(35738)
- 方法(30784)
- 数学(26633)
- 数学方法(26301)
- 农(16553)
- 学(15505)
- 中国(14362)
- 财(14251)
- 业经(13430)
- 地方(12330)
- 农业(10938)
- 理论(10865)
- 和(10653)
- 贸(10404)
- 贸易(10400)
- 易(10077)
- 技术(9981)
- 环境(9887)
- 制(9412)
- 务(9411)
- 财务(9352)
- 财务管理(9336)
- 企业财务(8835)
- 教育(8816)
- 划(8755)
- 机构
- 大学(227989)
- 学院(225796)
- 管理(93353)
- 济(83767)
- 理学(82084)
- 经济(81817)
- 理学院(81184)
- 管理学(79703)
- 管理学院(79315)
- 研究(74900)
- 中国(53148)
- 科学(50247)
- 京(48905)
- 农(40810)
- 业大(38542)
- 所(38291)
- 财(36008)
- 研究所(35471)
- 中心(33338)
- 农业(32257)
- 江(31408)
- 北京(30713)
- 财经(29898)
- 范(29705)
- 师范(29399)
- 院(27479)
- 经(27272)
- 州(25733)
- 技术(24585)
- 师范大学(23912)
- 基金
- 项目(164321)
- 科学(127552)
- 基金(118111)
- 研究(117662)
- 家(104080)
- 国家(103232)
- 科学基金(87880)
- 社会(71152)
- 社会科(67290)
- 社会科学(67272)
- 省(64626)
- 基金项目(63995)
- 自然(59611)
- 自然科(58182)
- 自然科学(58166)
- 自然科学基金(57100)
- 划(54474)
- 教育(53333)
- 资助(48989)
- 编号(48493)
- 成果(38542)
- 重点(36321)
- 部(35505)
- 发(34182)
- 创(33990)
- 课题(32699)
- 科研(31929)
- 创新(31658)
- 计划(30579)
- 大学(30165)
共检索到3119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敏 杨虹 尹海富
选用鱼腥素、排草、大茴香、苏叶、植物肽、木香、复合氨基酸、动物肽、公丁9种诱食物质,通过摄食行为学法确定其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诱食效果。结果显示:9种诱食物质明显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5%、0.05%、0.05%、0.75%、1.25%、0.05%、0.35%、0.20%、0.15%。摄食量法试验显示:饲料中添加0.05%大茴香、1.25%植物肽、0.35%的复合氨基酸和0.05%的木香4组对黄金鲫诱食效果较好,而添加0.35%的复合氨基酸和0.05%的木香对黄金鲫诱食效果最好,经过SPSS软件分析,0.35%的复合氨基酸组和0.05%的木香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海明 王小寅
根据鳖对不同食物的嗜食试验结果及相应食物的游离氨基酸组成与含量 ,作聚类分析 ,按鳖对食物的嗜食程度在欧氏距离d >0 5 0 6 90时 ,可将食物分为鳖嗜食食物、可食食物、迫食食物和拒食食物四类。进一步分析比较鳖嗜食食物、HE中游离氨基酸组成特点 ,并进行不同配伍的游离氨基酸诱食试验验证 ,可以断定 ,Ala、Gly、Pro和Lys 4类氨基酸对鳖具有很强的诱食作用 ,是鳖的主要诱食物质
关键词:
鳖 游离氨基酸 诱食物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萌青 于宏 常青 陈超 孙曙光
1998年 7~ 8月 ,以真鲷 (Chrysophrysmajor)、红鳍东方 (Fugurubripes)、条纹鲈 (Moroulsa tatilis)为对象进行氨基酸、核苷酸及动植物粗提取物诱食活性实验 ,结果用t检验统计分析 ,这些诱食剂对真鲷的诱食效果依次为甘氨酸 +丙氨酸 >甘氨酸 >蛤蜊提取液 >组氨酸 >乌贼内脏液 >丙氨酸 >精氨酸 >石莼提取液 >丙氨酸 +甜菜碱 >紫菜提取液 >甘氨酸 +丙氨酸 +组氨酸 >脯氨酸 +组氨酸 >特鲜味精 >0 .5%甜菜碱 >0 .3%甜菜碱 >甘氨酸 +甜菜碱 >ADP +丙氨酸 >肌苷 >0 .1%甜菜碱。对红鳍东方的诱食活性依次...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守慧 原忠林 王中钰 刘筱彧 高长启 宋丽文 葛芳 李从心
为了对小蠹虫进行野外监测和防治,采用人工合成的缓释性信息化合物诱芯和国产漏斗式诱捕器,研究了α-蒎烯(Alpha-pinene,AP)、壬醛(nonanal,NL)、反式马鞭草烯醇(Trans-verbernol,TV)和桃金娘烯醇(myrtenol,MT)信息化学物质对黄色梢小蠹、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4种松树小蠹虫的林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信息化学物质处理对4种小蠹虫的诱集效果显著,2AP诱芯对黄色梢小蠹的诱集量(17.5头)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诱集效果最好,是CK的25倍;信息化学物质处理对纵坑切梢小蠹、横坑切梢小蠹和红松根小蠹的诱集量显著高于CK,不同信息化学物质处...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严正凛 关瑞章 胡家财 陈晓凤 刘兴
九孔鲍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鲍养殖品种,研究它的精卵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使用过氧化氢、利血平、绒促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孕酮等5种药物,分别配制不同浓度梯度,对壳长6.0~8.0cm,体重约17.0~25.0g的九孔鲍亲鲍个体注射0.02ml溶液,以研究其催产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效果最好,利血平次之,绒促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和孕酮3种药物在这次的试验浓度中都没有明显效果。设定的4个过氧化氢浓度:4.98×10-6ml/只、3.73×10-6ml/只、2.49×10-6ml/只和1.24×10-6ml/只,均可使雌、雄亲鲍较快地排放出精卵;尤其以4.98×10-6ml/只的浓度催产...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蔡春芳 王道尊
一种贝类(ASL)不仅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也比较全面,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甜菜碱含量高达289mg/g。向饲料中添加1%的ASL粉,发现其对金鱼的诱食活性不仅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且显著高于化十香组;饲料中添加03%的ASL粉,异育银鲫摄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六周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33%,这些结果表明ASL作为水产动物诱食剂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关键词:
贝类,诱食剂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伍一军 包华驹 吴文胜 方文兵
鱼类的摄饵刺激物质中,主要活性成份是氨基酸[荻野珍吉,1984年译本]。近年来,日本学者从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食欲和提高饵料中植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出发,开展了对促进水产动物摄食的引诱物质(主要是氨基酸)的试验研究[Katsuhiko Harada,1987;Katsuhiko Harada等,1987;Kenji Naka Jima等,1989],但国内对此则刚刚起步,宋天复等[1989]曾发现2%的丙氨酸、缬氨酸对金鱼的摄食无明显作用,但将氨基酸的浓度提高到16%即有明显的促摄作用。氨基酸对金鱼摄食活动的影响效果不仅决定于氨
关键词:
氨基酸 诱食活性 鲫鱼 泥鳅 迷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赟青 李轶男
本文首先指出了食物质量安全预警与预测的本质差异,认为必须建立有自我循环能力的系统才能防止预警失效现象的发生,其次本文借助系统论和预警原则详细分析了食物质量安全预警失效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给出了缓解预警失效现象的模式建议。
关键词:
食物质量安全 预警失效现象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陆正和 杨家新 吴学军
报道了温度和食物对单个体培养下蚤状前 4胎的生殖诱导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 ,各胎的生殖量下降 ;食物种类和食物浓度影响各胎的生殖量 ,栅藻和小球藻混和组生殖量最高 ,小球藻浓度为 0 1~ 4 0× 10 6cellsmL-1时 ,生殖量随食物浓度增加而升高。以上实验没有出现雄体和休眠卵。
关键词:
温度 食物种类 食物浓度 蚤状溞 生殖量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如承 刘文彪
采用添加不同化学诱导物的方法,研究了肾上腺素(EPI)、氨基丁酸(GABA)、L-多巴(L-DOPA)、Ca2+对西施舌眼点幼虫附着和变态的诱导作用,确定了化学诱导物最佳诱导浓度。结果表明,EPI对西施舌附着和变态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当EPI浓度为10-4mol.L-1时,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8.3%及92.8%,同时成活率也高达98.14%;GABA亦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当GABA浓度为10-5mol.L-1,附着率及变态率分别为86.9%及87.6%;L-DOPA能诱导西施舌眼点幼虫变态,当L-DOPA浓度为10-6mol.L-1时,变态率达73.3%,附着率达84.9%.Ca2+最适宜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红梅 夏枚生 胡彩虹
应用摄食行为观察法,研究了氧化三甲胺(TM AO)对南美白对虾的诱食活性。结果表明,TM AO对南美白对虾具有强烈的引诱和促摄食作用,与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甜菜碱和2-甲基-β-丙噻啶(DM PT)相比,其表现出了最短的第一反应时间和最多的吞食颗粒数;TM AO添加量为0.5~3.0 g/kg时,南美白对虾对饵料的第一反应时间随TM AO添加量的增加而缩短,30 m in内吞食饲料的颗粒数随TM AO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由此可以断定TM AO是一种良好的对虾诱食物质。
关键词:
TMAO 南美白对虾 摄食行为 诱食活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琳琳 曾慧 张佳明 艾庆辉 麦康森
以鲈鱼为实验对象,采用迷宫装置研究中草药单体及中草药复合剂对鲈鱼Lateolabrax ja- ponicus(Cuvier et Valencinnes)的诱食活性。结果表明,中草药单体的诱食效果比中草药复合剂诱食效果好。不同的中草药单体对鲈鱼的诱食效果差异明显,阿魏对其有显著的诱食作用,陈皮的诱食作用次之。同时发现鲈鱼对肉桂、白芷、山楂和大茴香有一定的趋避反应。不同的中草药复合试剂对鲈鱼的诱食效果差异较大,其中,中草药组合栀子+陈皮+阿魏对鲈鱼有显著的诱食作用,而中草药组合陈皮+栀子对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鲈鱼 诱食剂 中草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安利 苗玉涛 王维娜 胡俊荣
在水产动物饲料中适量添加诱食剂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并防止水环境污染,从而促进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减少疾病发生。水产动物诱食剂种类很多,本文阐述了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生物碱、脂肪、糖类、有机酸、含硫有机物、动植物组分以及中草药等诱食剂对水产动物的诱食效果及有关研究进展,并认为深入研究水产动物的诱食剂对世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水产动物 诱食剂 饲料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候亚会 严善春 李志强
【目的】研究重要害虫台湾乳白蚁取食选择行为与取食后的代谢产物差异,以探究抗氧化剂对诱食信息素对苯二酚引诱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的增效作用及代谢的影响,为台湾乳白蚁诱食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通过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和茶多酚与对苯二酚的混配,比较其对台湾乳白蚁趋性反应的影响及诱食效果,分析抗氧化剂对白蚁诱食信息素对苯二酚的增效作用;通过运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GC-TOF-MS),分离鉴定诱食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代谢产物。【结果】对苯二酚10ng·cm~(-2)剂量条件下,与茶多酚质量比为1∶5的混合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效果,而BHT与对苯二酚混配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无增效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台湾乳白蚁工蚁取食对苯二酚与茶多酚的诱食剂后,其代谢产物显著改变,麦角固醇等5种代谢产物含量明显下降,蜕皮激素等16种代谢产物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茶多酚可作为增效剂提高对苯二酚对台湾乳白蚁的诱食作用;对苯二酚与茶多酚诱食剂对台湾乳白蚁的代谢产物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韩妍妍 王维娜 王安利 张亚娟 王军霞
根据中草药药理设计制成六种复合试剂 ,以鲫鱼 (Carassiusauratus)、史氏鲟 (Acipenserschrencki)为对象进行诱食活性试验 ,用one -wayANOVA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6种中草药复合试剂对两种鱼类的诱食效果并不完全相同 ,复合试剂对鲫鱼都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 ,仅有两种复合试剂对史氏鲟有显著的诱食作用。为鱼用中草药诱食促长剂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饲料 诱食 中草药 鲫鱼 史氏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