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89)
2023(3503)
2022(2994)
2021(3084)
2020(2408)
2019(5621)
2018(5384)
2017(8449)
2016(4621)
2015(5333)
2014(5089)
2013(5188)
2012(4992)
2011(4746)
2010(4682)
2009(4423)
2008(4303)
2007(3357)
2006(3015)
2005(2868)
作者
(13677)
(11578)
(11558)
(10911)
(7370)
(5728)
(5378)
(4534)
(4451)
(4146)
(4127)
(3938)
(3901)
(3763)
(3611)
(3497)
(3490)
(3379)
(3340)
(3270)
(2904)
(2805)
(2714)
(2664)
(2652)
(2606)
(2599)
(2499)
(2388)
(2303)
学科
(17530)
经济(17524)
管理(12065)
(9158)
中国(7095)
(6537)
企业(6537)
(5832)
方法(5405)
资源(5071)
(4835)
数学(4568)
地方(4525)
数学方法(4488)
(4364)
农业(4008)
(3852)
贸易(3850)
业经(3718)
环境(3716)
(3645)
(3607)
(3404)
理论(2979)
(2972)
人事(2788)
人事管理(2787)
(2561)
金融(2561)
生态(2430)
机构
大学(63458)
学院(63397)
研究(27650)
(24235)
经济(23674)
管理(21964)
中国(21383)
理学(18277)
理学院(17986)
科学(17722)
管理学(17602)
管理学院(17461)
(14772)
(14722)
研究所(13489)
中心(12452)
(11679)
(10797)
(10648)
师范(10555)
(10141)
北京(9702)
(9656)
业大(9249)
农业(9167)
科学院(8838)
师范大学(8659)
(8170)
财经(8089)
研究院(7643)
基金
项目(43682)
科学(33480)
研究(31928)
基金(30475)
(27692)
国家(27457)
科学基金(22315)
社会(19164)
社会科(18021)
社会科学(18015)
(16601)
基金项目(15903)
(14650)
自然(14597)
教育(14493)
自然科(14054)
自然科学(14050)
编号(13781)
自然科学基金(13778)
资助(12323)
成果(10918)
重点(10535)
(10265)
(9476)
课题(9474)
(8596)
科研(8296)
国家社会(8070)
创新(8056)
计划(8009)
期刊
(30021)
经济(30021)
研究(19970)
中国(17775)
学报(12248)
科学(10959)
(10640)
教育(8849)
大学(8247)
管理(8143)
(7903)
农业(7822)
学学(7278)
资源(7235)
图书(6585)
技术(5279)
书馆(5022)
图书馆(5022)
(4976)
金融(4976)
经济研究(4800)
业经(4771)
(4687)
国际(4308)
(4187)
财经(3675)
世界(3509)
(3470)
问题(3417)
(3279)
共检索到1089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太平  
大陆与台湾具有完全不同的矿产资源背景,大陆的优势矿产,恰为台湾所短缺而依赖国外进口的事实,说明海峡两岸资源存在着较强的潜在互补性。由于台湾对大量矿产品外在需求的格局已难以改变,而八十年代大陆对于台湾明显的矿产资源潜在互补性在相当的范围和规模上可以成为并且已部分成为互补的现实,要求我们在肯定双方矿产资源的这种明显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制约或促进双方矿产品贸易及矿业合作的种种因素,具体地分析与预测九十年代两岸矿产品贸易及矿业合作的可能方向、结构、规模、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学军  
大陆与台湾是两个规模极为悬殊的地域空间,所赋存的自然资源有着天壤之别。将大陆与台湾资源总体态势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双方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保证程度及优势与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分析,来揭示九十年代双方可以互补与合作的主要方向与基本内容。1 海峡两岸资源总体态势的比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曹小衡  
九十年代中后期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曹小衡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两岸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种种迹象表明,两岸经贸关系正酝酿着突破目前旧的格局,在九十年中后期逐渐建立起一种新的经贸联系模式.一、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现况海峡两岸经贸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宏仁  
90年代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比90年代初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矿产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展望90年代矿产供应的情况具有很现实的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长期以来在矿产资源上实行的是自给自足的政策。为了保证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质勘查工作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系列重要矿产的已探明储量居世界前列。主要依靠本国资源,建立了强大的能源及原材料工业。1987年中国产煤9.2亿吨,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煤炭总量的1/5。原油产量达1.34亿吨,居世界第5位。钢产量达5602万吨,居第4位。水泥产量达1.8亿吨,居世界首位。尽管如此,我们仍面临着不少问题。集中起来,正如赵紫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简短几个字,勾画出了我国90年代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矿产供应所面临的挑战。从1978年起,中国的历史开始了新的一页。对外开放政策为解决我国的矿产供应提供了新的思路。矿产供应上闭关自守的局面已开始发生明显变化。近年来,各种矿产品及金属材料的进出口金额,在我国进出口贫易总额中已占有很引人注目的比重。以1986年为例,进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念鲁  
《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前景探讨》一文是今年五月初吴念鲁同志在“海峡两岸经贸发展回顾及合作前景讨研会”上宣读的反响较大的一篇文章。他提到:世界经济、贸易、技术、文化的交流都离不开金融、离不开银行,如果金融关系发展缓慢或遭受阻挠,将一定程度上必然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现在海峡两岸虽然在经济往来上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由于种种人为阻碍,影响双方合理交往的关系。此文中,作者提出推动双方金融合作关系的发展可行的几个步骤,很值得同志们一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灼基  
近年来,海峡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大幅增长.当前除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外,还要拓宽合作领域,探讨新的合作方式和途径,加强两岸证券市场的联系和合作,这有利于两岸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礼茂  
海峡两岸原材料工业合作前景王礼茂(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两岸原材料工业的合作已日趋热络,台商在大陆沿海及内地涉及原材料工业的资源开发型投资明显增加。本文从主要原材料工业行业入手,在分析两岸...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远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经济整合不断加深,但是还存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解除人员交流限制,两岸经济合作协议的签订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台湾当局在"台独"的路上越走越远,使两岸失去互信。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台湾当局认同两岸终极统一,从"九二共识"开始进行商谈。在WTO的规范下,自修订后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经发会"共识出发。而两岸经济整合前景因马英九大陆政策基石的变化具有很大不确定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岱  
海峡两岸加工工业合作前景李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北京100101)两岸加工业互通互补一方面将大大促进大陆加工工业的外向化进程。吸纳先进的工业实用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另一方面有利于台湾克服既有的加工工业发展瓶颈。增厚发展基础。加快加工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舟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前景及对策构想方舟(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1995年春节,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问题八点建议。这个讲话在台湾引起较为强烈反响。两岸的经贸交流合作有了新的进展。把握这个机遇,开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本...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秀丽  
海峡两岸保险业的合作与前景○杨秀丽一、海峡两岸保险业发展简况1.业务发展状况。台湾保险业的发展始于本世纪60年代,80年代为超常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后呈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与其经济发展的历程是基本一致的。到1995年底,台湾总保费收入为3568.6...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学军  
本文从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的现状区域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展望了九十年代两岸经济交往的可能空间指向,认为台湾与大陆的产业合作与交流将继续维持以沿海一线为主轴的整体态势,并会以长江沿岸为重点内移走线,作非均衡性全方位覆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定国  
本文在分析了台湾经济进入九十年代后所出现的新动向的基础上,预测在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台湾经济在总体上将以实现经济"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为目标.以建设“亚太营运中心”为蓝图.全面实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格斯·斯贝特  
一、全球范围内的能源问题在即将来临的几十年内,中国在保护它的自然资源和国家安全的同时,将面临满足它的人民对能源需求这一严竣挑战。这一挑战来自两个方面,即部分地由于燃烧煤和其它化石燃料造成的全球性气候变化这一日益增加的威胁,以及世界石油供应日趋紧缺的前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它在经济活动中的能源效率,通过开发新型的、复杂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这种技术不仅着眼于中国,也能为全世界所有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用。中国将能够在国际间发挥主导作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产生多种空气污染物,包括氮和硫的化合物、二氧化碳以及甲烷。这些气体造成三个主要的环境问题:1、空气污染和酸雨。2、温室效应。3、同温层臭氧的消耗。从全球角度看,增加天然气、石油或核电的使用,减少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问题的威胁。但是,世界石油保持长期稳定供应的前景并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