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3)
2023(13004)
2022(10876)
2021(10193)
2020(8586)
2019(19516)
2018(19289)
2017(37630)
2016(20390)
2015(23052)
2014(22798)
2013(22851)
2012(21648)
2011(19588)
2010(20054)
2009(19490)
2008(19566)
2007(17908)
2006(16516)
2005(15101)
作者
(59673)
(49827)
(49801)
(47199)
(31631)
(23832)
(22423)
(19306)
(18938)
(18146)
(16946)
(16600)
(16242)
(15911)
(15622)
(15251)
(14732)
(14647)
(14519)
(14478)
(12548)
(12431)
(12267)
(11638)
(11380)
(11323)
(11238)
(11150)
(10151)
(10058)
学科
(91040)
(89169)
经济(89053)
(72551)
企业(72551)
管理(68809)
(47253)
方法(35551)
农业(31181)
业经(30438)
(29027)
数学(27465)
数学方法(27215)
中国(27119)
(22614)
(19724)
(19046)
财务(19025)
财务管理(18996)
(18718)
贸易(18707)
(18293)
企业财务(17947)
技术(17724)
(16111)
(15487)
(15395)
银行(15363)
地方(14983)
(14858)
机构
学院(301794)
大学(295575)
(135390)
经济(132880)
管理(120134)
研究(103960)
理学(102027)
理学院(101055)
管理学(99817)
管理学院(99263)
中国(85772)
(64653)
(63597)
(62452)
科学(58703)
(53371)
财经(49522)
农业(48912)
(48529)
中心(47987)
研究所(47413)
业大(46152)
(44852)
经济学(40065)
北京(39656)
(37526)
(36371)
经济学院(36093)
财经大学(35938)
(35489)
基金
项目(186376)
科学(148018)
研究(140215)
基金(136160)
(117380)
国家(116153)
科学基金(100061)
社会(91089)
社会科(86007)
社会科学(85986)
(73260)
基金项目(71026)
自然(62631)
教育(61971)
自然科(61166)
自然科学(61147)
(60363)
自然科学基金(60129)
编号(57735)
资助(55756)
成果(47356)
(42390)
(41881)
(41389)
重点(41236)
(41087)
课题(38865)
创新(37707)
国家社会(37350)
(37135)
期刊
(164212)
经济(164212)
研究(94975)
中国(65656)
(64937)
(50761)
管理(47968)
农业(43657)
科学(42648)
学报(42643)
(37108)
金融(37108)
大学(33856)
学学(32150)
业经(31916)
教育(26955)
技术(26409)
经济研究(25111)
财经(25097)
(22873)
问题(21797)
(21770)
(18387)
世界(17411)
技术经济(17370)
国际(16561)
农村(15470)
(15470)
现代(15252)
商业(15047)
共检索到483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课题组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指农业劳动力向农村第二、三产业和城镇的转移等等;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量大,其转移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是我们必须关注的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当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是以就地转移为主,从转移过程遇到的各种矛盾中,在当预示到九十年代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醒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业劳动力向林、牧、渔业的转移,属于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问题,在转移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不失为解决矛盾的一条主要出路;搞好这项工作,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政策上的支持,又需要地方、部门的配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渠道...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晨熹  
90年代中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峰回路转,走出 80年代的阴影,开始新一轮的转移。本文主要根据已有调查结果分析了90年代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总量、方式、产业、人口学等方面出现的新特征,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促进我国城市化水平实质性提高的作用,最后探讨今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天琪,叶振东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必定要经历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类基本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劳动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所能提供的食物等产品,仅能勉强维持社会成员的生存,谈不上有多余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农业阶段进入传统农业阶段。这时,农业产品除满足农业人口本身的需要外,还有剩余,于是能腾出少部分农业劳动力来从事其他活动。三次社会大分工,就是在这种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这也是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迪良,吴崇源,刘化标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引导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是我们面临着的带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温州经济格局的实质就是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通过兴办家庭工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农业中的大批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上去,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农民尽快地富裕起来。近几年来的事实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奚正秋  吴志冲  庄荣盛  季学明  
九十年代上海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研究奚正秋吴志冲庄荣盛季学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过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比重超过农村,农业有机构成提高。这是农村生产力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寇作鹏  黄建军  
资源因素。我国平均每人占有耕地1.7亩,只相当于世界水平人均占有量的1/4,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到13亿,耕地面积将由现在的20.5亿亩减少到19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到1.5亩。我国耕地不仅数量有限,质量也较差,优质良田仅占22%,中低产田占78%,总耕地中有59%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耕层较浅的土地占26%,土地板结的占12%,故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优势,纯属资源高强度约束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一星,杨家文  
我国的货流联系与对外开放的进程息息相关。随着对外开放从沿海向沿边和内地扩展, 90年代的货运联系继承了开放前十年的变动趋势,各省区运输联系的开放性在不断增强;内陆省区到沿海发达省区的货运比重和沿海发达省区到内陆省区的货运比重都在增长;国外运输与国内区际运输在海港城市之间是高度同构的;海港腹地与口岸对内联系腹地在空间上是高度同构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罡  
经济转型时期,要素将十分频繁地进行分化和重组,其间孕育着许多机遇,而在此过程中,谁看到了机遇,并抓住了机遇,那么谁就会最先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就会为成功奠定基础。 企业产权的收购和兼并之所以为人们所关注,是缘于目前中国股份制改革的种种困扰。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琰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转移总量大且呈上升趋势,省内转移增加,以兼业转移为主且转移目的多元化的特点;指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应注意不能以农业衰退为代价,要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无序性以及城镇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要发挥政府政策支持作用,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资金与制度支持,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以吸纳劳动力就近转移,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建平  赵龙跃  
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模式转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变动现象。未来10年的农业发展将更多地取决于技术创新和要素组合的优化,因而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将成为制约90年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报告旨在分析农业发展与剩余农业劳动力转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徐晓华  朱振  苏伟峰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创新地提出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和转移数量的预测模型,以1978-2013年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为样本,利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推算法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分析,并对2014-2030年农业转移人口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未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总量和转移数量将呈现逐年递减趋势,到2018年将可能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依据预测结果,本文提出了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高效配置和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梅花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是农业劳动生产率低,而低效率的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力大量过剩紧密相关。因此,控制农业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成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所以,深入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制约因素,并研究制定有效的转移对策,就显得极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勇  林柏浪  陈泮  冉瑞平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邵标章  祁建林  
九十年代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年代,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将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任务实现后,城乡居民的生活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我国的消费市场将会出现新的变化,呈现新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居民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消费需求的特征将是:(1)消费行为和心理日趋成熟。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选择消费的观念正在我国消费中逐渐形成。人们在消费心理上逐渐改变了过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