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1)
- 2023(3107)
- 2022(2538)
- 2021(2339)
- 2020(2051)
- 2019(4560)
- 2018(4335)
- 2017(8158)
- 2016(4670)
- 2015(4827)
- 2014(4911)
- 2013(4885)
- 2012(4614)
- 2011(4089)
- 2010(4002)
- 2009(3557)
- 2008(3652)
- 2007(3182)
- 2006(2609)
- 2005(2382)
- 学科
- 济(15144)
- 经济(15125)
- 业(11990)
- 管理(11264)
- 企(9710)
- 企业(9710)
- 方法(7936)
- 学(7058)
- 数学(7013)
- 数学方法(6906)
- 财(4803)
- 中国(3897)
- 制(3653)
- 农(3635)
- 务(3393)
- 财务(3386)
- 财务管理(3379)
- 企业财务(3301)
- 银(3201)
- 银行(3179)
- 融(3116)
- 金融(3116)
- 技术(3047)
- 行(3042)
- 业经(2917)
- 贸(2556)
- 贸易(2556)
- 理论(2520)
- 易(2510)
- 体(2469)
- 机构
- 大学(66262)
- 学院(65234)
- 研究(26111)
- 济(23241)
- 经济(22706)
- 管理(20864)
- 科学(19347)
- 理学(18472)
- 农(18411)
- 理学院(18183)
- 中国(17971)
- 管理学(17636)
- 管理学院(17513)
- 农业(15022)
- 所(14951)
- 研究所(14038)
- 京(13610)
- 业大(13453)
- 财(11420)
- 中心(11339)
- 江(9951)
- 室(9572)
- 财经(9400)
- 农业大学(9343)
- 院(9268)
- 省(9226)
- 实验(8889)
- 业(8859)
- 经(8665)
- 实验室(8572)
- 基金
- 项目(48427)
- 科学(37187)
- 基金(35911)
- 家(34140)
- 国家(33895)
- 研究(29362)
- 科学基金(27631)
- 自然(20194)
- 自然科(19769)
- 自然科学(19760)
- 自然科学基金(19436)
- 省(18836)
- 基金项目(18526)
- 社会(18077)
- 社会科(17184)
- 社会科学(17179)
- 划(16895)
- 资助(15369)
- 教育(13485)
- 重点(11684)
- 计划(11478)
- 部(10518)
- 科技(10327)
- 科研(10252)
- 发(10103)
- 创(10039)
- 编号(9595)
- 创新(9499)
- 业(9475)
- 性(9430)
共检索到92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碧鹃 袁有宪 王会平
实验按毒性单位 1∶1∶1设计 ,研究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化纤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对鲢、草鱼的稚鱼和幼鱼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 +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对鲢的稚鱼和幼鱼的 96hLC50 值分别为 2 130 0 .6和 2 74 38.8mg/L ;对草鱼的稚鱼和幼鱼的 96hLC50 值分别为 2 7387.3和 2 56 0 6 .2mg/L。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碧鹃 袁有宪 曲克明 王会平
乙醛、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为化纤废水中的主要物质 ,其对四链藻生长影响的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 ,乙醛和对苯二甲酸 (质量浓度比 1∶30 ) ,乙醛和乙二醇 (质量浓度比 1∶1356 ) ,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质量浓度比 1∶4 5) ,乙醛、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 (质量浓度比为 1∶30∶1356 )对四链藻生长影响的 4 8hEC50 值分别为 197.2 1、880 6 .3、11344.0 7和 912 0 .1mg/L ,4种混合物对四链藻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磊 蒋玫 王云龙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inoctyl phthalate,DOP)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有机化合物,在水环境中广泛分布,对水生生物具有一定的毒性效应。为了研究DBP和DOP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受精卵及初孵仔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开展大黄鱼幼鱼在DBP和DOP中的暴露实验。结果显示,随着DBP和DOP浓度的升高,大黄鱼受精卵孵化率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死亡率、畸形率则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DBP和DOP暴露对大黄鱼初孵仔鱼均产生一定的致死效应,DBP和DOP对大黄鱼仔鱼的96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 23 mg·L-1和6. 57 mg·L-1。结果表明,DBP和DOP对大黄鱼鱼卵及初孵仔鱼均具有高毒毒性。DBP和DOP对水生生物的慢性毒性需要进一步关注。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玉才 木合塔尔·吐尔洪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乙烯膜中四种邻苯二甲酸酯(DBP、BBP、DEHP、DNOP)含量的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为萃取剂,采用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选择离子监测模式(GC-MS/SIM)测定聚乙烯膜中的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该方法在0.10.8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在0.200.60mg/kg之间,加标水平为0.3mg/L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0.2%104.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6%5.30%。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好、快速、灵敏,适于聚乙烯膜中四种邻苯二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平章 齐肖 谢晓兰 黄晓平 林惠彬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是常用的塑化剂,也是环境广泛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养殖水体DEP暴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壳膜几丁质酶的比活力和酶系列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的DEP暴露对壳膜几丁质酶比活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10μg/L DEP暴露120 h后,对虾壳膜几丁质酶系的LV-CHT2、LV-CHT3、LV-CHT7等三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被显著抑制,但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这种显著性差异转化成非显著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高平章 齐肖 谢晓兰 黄晓平 林惠彬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是常用的塑化剂,也是环境广泛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采用酶促反应动力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养殖水体DEP暴露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壳膜几丁质酶的比活力和酶系列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组的DEP暴露对壳膜几丁质酶比活力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10μg/L DEP暴露120 h后,对虾壳膜几丁质酶系的LV-CHT2、LV-CHT3、LV-CHT7等三个基因的mRNA表达量均被显著抑制,但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这种显著性差异转化成非显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洁芳 陈海刚 蔡文贵 杨涛 贾晓平
为了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红鳍笛鲷(Lutjanus erythropterus)幼鱼的胁迫效应,于DBP暴露后0、6、12、24、48和96 h时检测红鳍笛鲷鳃、肝和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表明,DBP对红鳍笛鲷的24 h、48 h和96 h LC50分别为7.10 mg/L、6.98 mg/L和6.6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04 mg/L。随着浓度增加,鳃组织中的SOD酶活性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具有明显的时间效应;肝组织中的SOD酶活性在0.5 mg/L和2.0 mg/L浓度组交替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与对照组比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有刚
文章以某新建乙二醇项目气化项目设计数据为基础,通过两种气化炉技术在炉型、有效气、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科学对比,得出结论,为新建项目气化装置选择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气化炉 投资 成本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耿广东 张素勤 程智慧
以莴苣为试材,研究了邻苯二甲酸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对莴苣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当浓度达到1.5×10-2mol/L,莴苣种子完全被抑制;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影响莴苣体内SOD、POD、CAT和Ca2+-ATPase的活性,当邻苯二甲酸浓度为1.0×10-4~1.5×10-2mol/L时,随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降低,CAT和Ca2+-ATPase活性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逐渐增加,细胞膜受到伤害.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 莴苣 化感作用 化感机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宋小飞 施召才 马伟文 银玉容 史伟
研究了加速溶剂萃取(ASE)/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血液中邻苯二甲酸单酯。血液样品经过冷冻干燥,利用加速溶剂萃取的方法,最后使用液相色谱-质谱仪分析检测PAEs成分。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2.1%~136%;检出限为1.47~12.3 ng/L。通过对珠三角地区的成年男性采集的血液分析,发现除MBzP外,血液中其他m-PAEs的均有检出。血液中?8m-PAEs的质量浓度为(26.1±57.3 ng/g)。血液中以MBP、MiBP、MEHP和MnOP为主,分别占血液中m-PAEs浓度的36.7%、23.2%、15.1%和13.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固源 杜娴 许晓毅 蔡文良 曹佳 舒为群
以长江重庆段水体12个采样断面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监测结果及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参数无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基础资料,采用安全阈值和概率曲线分布两种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分析了邻苯二甲酸酯的相对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的安全阈值分别为4 310.79、21.71、1.47、1.99,对水生生物无风险。以5%水生生物物种受影响作为可接受的效应水平终点(HC5),采用概率曲线分布进行分析,DBP、DEHP的浓度超过毒性值的风险概率分别为1.06×10-2、2.35×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建红 谈志祥 鲁杏华 邱立新 元琼香
采用新城疫病毒强毒快速检测法聚乙二醇介导的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EL ISA)对湖南省新城疫病毒 ( NDV)强毒感染进行了监测 ,共检测来自 3 0个新城疫发病群和 2 8个无明显新城疫病症群共 5 8个禽群的泄殖腔棉拭样品 1719份 ,并对 97份样品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 .结果表明 ,NDV强毒感染的禽种多 ,易与其他疫病混合感染 ,免疫鸡群在发生形式上呈非典型化趋势 ,养禽场普遍存在 NDV强毒且临诊健康群有一定比例的强毒感染率 ,这些是目前 ND难以控制和净化的主要原因 .结果还表明 ,所采用的 EL ISA是监测 NDV强毒感染并指导免疫的可靠的快速检测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余阳俊 陈广 飞弹健一
研究了PEG(聚乙二醇)对白菜种子春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PEG4000或PEG6000,均以200g/L浓度最适,不仅能有效地抑制低温春化处理过程中胚根或胚轴的伸长,而且也不影响种子春化的效果。种子春化处理后于室温下再催芽1天能显著地提高播种出苗率。PEG对不同白菜种类的种子春化均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
聚乙二醇,白菜,种子春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为分析根系特征与水稻适应水分胁迫的关系,以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金优402为研究材料,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聚乙二醇(PEG)造成的水分胁迫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EG-6000 50 g.L处理5 d的植株,其根干质量和活跃吸收面积增加,直径变粗,鲜质量、相对含水量和根长下降。+PEG处理的根活跃吸收面积比对照平均高6%,最多高47%。水分胁迫对根表面积和分形维数的影响比较复杂。水分胁迫前期根表面积下降,后期根表面积上升并超过对照。水分胁迫1 d后,根分形维数迅速上升并超过对照,水分胁迫5 d后又下降到对照以下,水分胁迫解除后,再次上升。根表面积与根干质量之间...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聚乙二醇 水分胁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宝利 孙传齐 韩琳 武建霞 雷斌
以西安绿茄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自根茄,研究了其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探讨根系分泌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茄子根际土壤黄萎菌和土壤微生物种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抑制了茄子根际黄萎菌的增殖,以0.5 mmol/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在开花期各处理中黄萎菌数量极显著低于对照;总体上,嫁接茄子根系分泌物模拟物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表现出增加了茄子根际微生物总量,降低真菌数量、增加了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提高了茄子根际土壤细菌与真菌的比例以及放线菌与真菌的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