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08)
- 2023(5185)
- 2022(4290)
- 2021(3828)
- 2020(3152)
- 2019(6803)
- 2018(6467)
- 2017(11878)
- 2016(6691)
- 2015(6975)
- 2014(6497)
- 2013(6355)
- 2012(5744)
- 2011(5058)
- 2010(4776)
- 2009(4342)
- 2008(4170)
- 2007(3474)
- 2006(2882)
- 2005(2291)
- 学科
- 济(23007)
- 经济(22978)
- 业(18283)
- 管理(18135)
- 企(13922)
- 企业(13922)
- 方法(11711)
- 数学(10746)
- 数学方法(10687)
- 农(7364)
- 学(6656)
- 财(6655)
- 贸(6523)
- 贸易(6523)
- 易(6386)
- 中国(5614)
- 业经(5434)
- 农业(5104)
- 技术(4565)
- 环境(4401)
- 务(4261)
- 财务(4260)
- 财务管理(4256)
- 企业财务(4064)
- 制(3775)
- 产业(3762)
- 划(3522)
- 出(3422)
- 地方(3402)
- 银(3373)
- 机构
- 大学(94995)
- 学院(94399)
- 济(36413)
- 经济(35889)
- 管理(34555)
- 研究(33908)
- 理学(31549)
- 理学院(31140)
- 管理学(30474)
- 管理学院(30336)
- 农(29732)
- 科学(25843)
- 农业(24337)
- 业大(23442)
- 中国(23295)
- 京(19174)
- 所(18923)
- 研究所(18015)
- 农业大学(16813)
- 中心(14962)
- 财(14189)
- 室(12994)
- 江(12780)
- 业(12572)
- 实验(12484)
- 财经(12270)
- 省(11992)
- 实验室(11979)
- 院(11896)
- 科学院(11705)
- 基金
- 项目(75240)
- 科学(58042)
- 基金(56360)
- 家(53741)
- 国家(53320)
- 科学基金(44175)
- 研究(44046)
- 自然(32302)
- 自然科(31630)
- 自然科学(31615)
- 自然科学基金(31088)
- 基金项目(30798)
- 省(30015)
- 社会(29202)
- 社会科(27788)
- 社会科学(27779)
- 划(26039)
- 资助(21811)
- 教育(19578)
- 计划(17982)
- 重点(17310)
- 科技(16511)
- 创(16262)
- 科研(15750)
- 业(15701)
- 发(15639)
- 部(15530)
- 创新(15292)
- 编号(14717)
- 农(14334)
共检索到120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左锋 王振忠 钱丽丽 李丹 关琛
为探寻芸豆蛋白加工利用新途径,采用乙酰化处理对芸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分析改性过程中芸豆蛋白暴露巯基、游离巯基、二硫键及表面疏水性的变化,探讨乙酰化改性对芸豆分离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乙酸酐与芸豆蛋白质量比为0.2时,蛋白酰化度达到89%,改性过程基本完成,改性后的芸豆分离蛋白在中性条件下(pH6~8)表现出较高的溶解度;2)随乙酰化改性程度的增加,芸豆蛋白总游离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下降,表面巯基、二硫键的质量摩尔浓度逐渐上升,表面疏水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未改性蛋白相比,乙酰化改性后芸豆分离蛋白的表面巯基的质量摩尔浓度和表面疏水性显著性提高,增强了凝胶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凝胶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
关键词:
芸豆分离蛋白 乙酰化 乙酸酐 凝胶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丹 唐有军 翟爱华
为扩大米糠蛋白在食品工业的应用范围,利用乙酸酐对米糠蛋白进行酰化改性处理,改变米糠蛋白的功能性质。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乙酸酐酰化改性米糠蛋白的最适反应条件:米糠蛋白质量浓度为60mg/mL,反应温度30℃,乙酸酐添加量为蛋白质质量的20%。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分别反应30和60min,制得酰化度分别为52.9%和78.3%的乙酰化米糠蛋白。对上述2种乙酰化米糠蛋白制品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等功能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乙酰化改性对米糠蛋白的溶解性、乳化稳定性以及起泡性均有一定改善,而酰化米糠蛋白的乳化活性、泡沫稳定性随着酰化程度的提高有所下降。
关键词:
米糠蛋白 乙酸酐 乙酰化 功能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康 李里特 辰巳英三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研究对象 ,对超高压处理和加热处理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物性进行了测定 ,对凝胶样品进行了感官分析。试验结果表明 ,超高压处理得到的凝胶强度随着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的增大、温度及处理压力的增高而增高。超高压处理得到的凝胶强度比加热处理得到的高 ,且外观更加平滑、细致。
关键词:
超高压处理 大豆蛋白 凝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臧学丽 陈光
【目的】研究大豆种类、凝固酶种类及反应条件对大豆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方法】选择6种优质大豆品种吉农34、吉农28、吉农18、吉农17、吉农芽豆及北豆28,对其大豆蛋白质含量及凝胶强度进行分析;然后以未添加酶组为空白对照,分析加入转谷氨酰胺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大豆蛋白凝胶强度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优化试验与Design-Expert8.0数据处理软件,对高强度大豆蛋白凝胶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通过扫描电镜和圆二光谱,对转谷氨酰胺酶作用前后大豆蛋白的凝胶构象进行表征。【结果】6种大豆中,吉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彦玲 任子利 宁淑芳 杨小淦 卢晟盛 卢克焕
【目的】探讨猪孤雌胚早期发育过程中组蛋白H4K5乙酰化水平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1)基因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早期猪孤雌胚(2-细胞、4-细胞、桑椹胚和囊胚),运用细胞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通过检测这些胚胎的相对荧光强度来评判其H4K5的乙酰化水平;运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猪早期孤雌胚发育过程中HDAC1基因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从2-细胞到囊胚开始,其H4K5的乙酰化均在细胞核内表达,且各阶段表达量逐步提高,至囊胚期达最高(分别为1124.77±127.78、1305.81±184.23、1795.19±318.67及2149.63±529.4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宗源 蒋咏梅 章文贤
【目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真菌生长发育和次级代谢合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组蛋白乙酰化对静置培养的灵芝生长发育和主要代谢物合成的影响,为表观遗传手段提高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振荡-静置两阶段法培养灵芝。在静置培养阶段添加不同浓度(0、0.6、60、120和180μmol·L~(-1))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AHA),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或观察灵芝生物量、糖消耗、上层菌丝膜形成、菌丝体形态、灵芝孢子生成以及灵芝酸和灵芝多糖生物合成,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灵芝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利用qRT-PCR技术对灵芝多糖(ugp、gls和pgm)、灵芝酸(hmgr、sqs、se和ls)生物合成关键基因以及灵芝全局调控因子相关基因(vet和LaeA)进行表达分析。【结果】SAHA处理使灵芝组蛋白H_4乙酰化水平提高,最高为对照组的1.6倍;抑制了灵芝菌丝体生长和色素产生,改变了菌丝体的形态。灵芝孢子的形成也受到抑制,且SAHA浓度越大,抑制程度越明显。SAHA处理显著增加了灵芝多糖的产量,最高增加50%;灵芝酸生物合成受到抑制,与对照相比降低13%—27%;qRT-PCR分析结果表明SAHA处理下灵芝多糖与灵芝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其中灵芝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提升1.5—3.5倍,灵芝酸合成关键酶基因提升1.8—12.1倍;灵芝全局性调控因子vet和LaeA的表达被抑制,仅为对照组的11.30%—62.4%。【结论】组蛋白乙酰化可通过灵芝全局调控因子调控灵芝生长发育进而影响灵芝酸生物合成,同时组蛋白乙酰化对灵芝多糖生物合也有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庄昕波 陈银基 周光宏
【目的】探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膳食纤维-肌原纤维蛋白的填充结构—复合凝胶断裂应力应变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阐释改性甘蔗膳食纤维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作用机制,为甘蔗膳食纤维作为脂肪替代物在低脂营养香肠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碱性过氧化氢法对甘蔗膳食纤维进行改善,以添加不同比例和粒径的膳食纤维——肌原纤维蛋白为模拟体系,其中未添加甘蔗膳食纤维的试验组为对照组;添加1.0%、2.0%和3.0%的50目甘蔗膳食纤维的试验组分别命名T150、T250和T350;添加1.0%、2.0%和3.0%的100目甘蔗膳食纤维的试验组分别命名T100、T200和T300。利用流变仪测定模拟体系的动态流变特性,利用质构仪测定复合蛋白的凝胶离心损失和断裂形变时应力应变,利用扫描电镜和图像分别分析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微观结构及微观结构的分维维度和缺项值,通过石蜡切片观察膳食纤维在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基质中的空间分布。【结果】复合蛋白凝胶的离心损失随着膳食纤维添加比例和粒径增大而显著降低。复合蛋白凝胶的储能模量(G')随着膳食纤维添加比例和粒径增大而显著提高。复合蛋白凝胶断裂形变时的应力应变结果显示,膳食纤维提高了复合凝胶断裂形变时的应力,而降低了应变。石蜡切片显示膳食纤维和肌原纤维蛋白属于热力不相溶体系,两者之间没有发生离子或共价交联,膳食纤维只是以简单的物理填充形式镶嵌在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基质中,并形成大量大小和形状各异的空洞。扫描电镜显示未变性对照组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中布满了相互交错的水沟壑,这些沟壑的存在严重阻碍蛋白疏水基团之间的交联,进而导致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比较疏松;膳食纤维能够减少蛋白三维网络结构中相互交错的水沟壑,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更加致密均一。图像处理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添加3.0%50目甘蔗膳食纤维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的分维维度(1.8670)最高(P<0.05),而缺项值(0.19)最低(P<0.05)。【结论】甘蔗膳食纤维-肌原纤维蛋白复合凝胶体系是以热诱导凝胶蛋白网络结构为骨架结构,以甘蔗膳食纤维作为填充相、蛋白基质为连续相形成的填充复合物。从骨架结构角度,甘蔗膳食纤维的物化特性显示其粒径大小与持水力成正比,添加3%50目甘蔗膳食纤维能够完全消除蛋白基质中的水壑并促进蛋白交联从而形成致密的凝胶网络结构,具有最高断裂形变时的应力。从填充结构角度看,50目甘蔗膳食纤维的体积巨大,在蛋白基质中会形成体积较大的空穴,其非弹性属性导致复合蛋白凝胶断裂形变时的应变显著降低。因此,添加100目甘蔗膳食纤维作为脂肪替代物能够显著提高复合蛋白凝胶的断裂应力,同时极大限度的保持复合蛋白凝胶的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莹 韩玉辉 熊思嘉 李泽斌 张欣 顾婷婷
[目的]本研究对森林草莓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HDAC)进行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在生长发育以及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森林草莓组蛋白去乙酰化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森林草莓中HDAC基因进行鉴定,并进行蛋白结构域、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类型和其他进化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森林草莓中HDAC基因在不同组织和发育阶段中的表达变化。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森林草莓中HDAC基因在低温、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森林草莓中包含12个HDAC基因,其中RPD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小明 段馨 周欢群 林戈 卢光琇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菌素A(TSA)和丙戊酸盐(VPA))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uman embryonic fibroblasts,hEF)组蛋白乙酰化(acH4K12)和组蛋白单甲基化(H4K20me1)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人类体细胞核移植胚胎表观遗传重编程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0~400 nmol/L TSA或0~4 mmol/L VPA处理hEF 24 h,用核型分析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hEF细胞遗传学变化,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SA和VPA对hEF的acH4K12及H4K20me1水平的影响。【结果...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卓 刘雅琳 陆海 李慧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具有调节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分化、凋亡的作用,是近年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而在木本植物方面的作用却鲜有报道。【目的】本实验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对杨树悬浮细胞进行处理,通过改变细胞的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来探讨其对基因表达谱变化的影响。【方法】用0.5μmol/L的TSA处理悬浮细胞,10 d后收集材料用于RNA-Seq分析,比较经过TSA处理与对照组的悬浮细胞之间转录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细胞呈均匀椭圆形,而经过TSA处理后的细胞出现圆形及长条形细胞。通过转录组分析得到4 46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2 363个基因上调,2 102个基因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苯丙素生物合成、细胞壁结构成分和乙酰化相关等途径。【结论】通过分析TSA处理和对照组的悬浮细胞基因表达差异,发现TSA通过影响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直接或间接影响细胞生长、细胞壁组分和细胞周期的相关基因,为认识组蛋白乙酰化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旭海 孔保华
【目的】研究离子种类、离子强度、加热温度、pH、蛋白浓度等条件对乳清蛋白凝胶的质地性质、持水性、微观结构的影响。【方法】利用质构仪测定添加不同浓度的NaCl和CaCl2对所形成的乳清蛋白凝胶硬度、弹性、内聚性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凝胶微观结构。【结果】盐对凝胶性质影响很大,相同条件下钠盐形成凝胶需较高浓度且弹性和持水性好于钙盐凝胶;蛋白浓度达到8%~10%时凝胶质地较好。在微观结构上钠盐凝胶比钙盐凝胶内部更加致密结实。这在宏观上表现为钠盐凝胶硬度相对较大,持水性更好。【结论】钠盐凝胶具有更好的凝胶质地和功能性质。
关键词:
环境条件 乳清蛋白 凝胶 微观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仪淑敏 豁艳 李睿智 张智铭 刘瑞 李学鹏 励建荣
以鲢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碱性蛋白酶处理前后鲢肌原纤维的降解率、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凝胶特性等的变化,研究在不同的贮藏条件下(25℃和4℃)碱性蛋白酶对鲢鱼肉中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情况及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经过碱性蛋白酶处理后,在不同温度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降解率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先增高后降低;在反应温度25℃、酶解时间2.0 h以及反应温度4℃、酶解时间2.5 h处理条件下,鲢肌原纤维蛋白的表面疏水性、总巯基及活性巯基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在反应温度25℃和4℃下,酶解时间0.5 h时, Ca~(2+)-ATPase活性达到最高值;蛋白凝胶的持水力与凝胶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凝胶白度值先降低后增加;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碱性蛋白酶对鲢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网络结构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木泰华 孙艳丽 菅野 長右ヱ門
研究了在30℃、800MPa压力的作用下,不同加压时间(5~120min)和不同浓度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1~10mmol·L-1)对14%(w/v)的β-乳球蛋白(β-Lg)溶液在pH7.20条件下形成凝胶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加压时间未对凝胶的硬度和破断应力造成影响。凝胶呈现出类似蜂窝状的多孔网状结构。随加压时间延长,蜂窝状多孔的孔径变大,但其网状结构未受到破坏。在加压时间延长的条件下凝胶保持着高持水力,说明在加压过程中,凝胶内部蛋白质和水的相互作用未产生明显变化。随加压时间延长,用Tris-glycine-EDTA缓冲溶液或含有0.5%SDS和8mol·L-1尿素的缓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岳鉴颖 王金枝 张春晖 杜桂红 许雄
【目的】研究提取时间对鸡骨蛋白(chicken bone protein,CBP)凝胶特性的影响,为利用鸡骨副产物制备食用凝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热压抽提法提取CBP,于4℃孵育制备CBP凝胶,测定不同抽提时间的抽提液中总固形物、粗蛋白、羟脯氨酸含量、蛋白质二级结构、分子量分布的变化,探讨抽提时间对CBP凝胶色差、凝胶强度的影响,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抽提时间显著影响鸡骨蛋白的提取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CBP中羟脯氨酸含量、CBP降解程度与凝胶特性显著相关(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卓琦 李岩 李松艳 冯冠霖 李静媛
为探究一种新型天然食品添加剂研发的可行性,本研究向鸡胸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适量的原花色素,通过流变学、红外与拉曼检测、低场核磁和质构分析等方法,分析原花色素对凝胶形成时与随时间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原花色素添加量为0.05~0.20 g/kg时,蛋白凝胶有更好的保水性,并可更长时间保存更多的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2)原花色素的添加提高了凝胶β折叠的浓度,使得凝胶具有更加稳定的二级结构;3)原花色素的添加提高了凝胶的粘弹性,使得凝胶具有紧实的质感,更大的密度和更致密的孔径;4)原花色素的添加提高了凝胶整体的抗氧化水平,使得凝胶在长时间存放中具有更稳定的生物学特性。综上,原花色素的添加可以有效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生物稳定性,在储存时可更好的保护其生物活性,可对未来的食品添加剂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原花色素 鸡胸肉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强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