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5)
2023(2128)
2022(1741)
2021(1795)
2020(1507)
2019(3268)
2018(3357)
2017(5876)
2016(3405)
2015(4000)
2014(4044)
2013(3849)
2012(3826)
2011(3458)
2010(3657)
2009(3586)
2008(3780)
2007(3695)
2006(3305)
2005(2985)
作者
(12089)
(10254)
(10209)
(9620)
(6601)
(5085)
(4601)
(4145)
(3908)
(3850)
(3473)
(3446)
(3350)
(3331)
(3259)
(3239)
(3149)
(3052)
(2962)
(2891)
(2626)
(2578)
(2548)
(2486)
(2321)
(2310)
(2305)
(2245)
(2245)
(2104)
学科
(12438)
经济(12418)
管理(11252)
(9422)
(8587)
企业(8587)
方法(5215)
(4566)
数学(3883)
数学方法(3739)
中国(3544)
(3308)
(3298)
理论(3177)
(3042)
业经(2929)
(2379)
贸易(2376)
技术(2329)
(2306)
(2306)
(2231)
教育(2190)
(2165)
(2155)
银行(2138)
(2076)
金融(2076)
(2037)
(2027)
机构
大学(55134)
学院(53558)
研究(19599)
管理(17991)
(17142)
经济(16613)
理学(15359)
理学院(15110)
中国(15071)
管理学(14528)
管理学院(14445)
科学(14385)
(12749)
(12667)
(11241)
业大(10345)
农业(10257)
研究所(10169)
中心(8940)
(8865)
(8740)
北京(7998)
(7674)
师范(7547)
(7390)
(7134)
技术(7021)
(6826)
农业大学(6790)
财经(6643)
基金
项目(33807)
科学(25819)
基金(24321)
(22548)
国家(22339)
研究(21443)
科学基金(18349)
自然(13339)
(13283)
自然科(13090)
自然科学(13084)
自然科学基金(12845)
社会(12714)
基金项目(12709)
社会科(11846)
社会科学(11841)
(11338)
教育(10517)
资助(10361)
编号(8254)
重点(7801)
成果(7516)
计划(7122)
(7109)
(6764)
科技(6644)
(6569)
科研(6452)
创新(6308)
大学(6184)
期刊
(22605)
经济(22605)
研究(15433)
学报(13845)
中国(13466)
(12400)
科学(11246)
大学(10134)
学学(9574)
农业(8282)
管理(8018)
教育(7500)
(7276)
技术(4656)
(4470)
金融(4470)
业大(4355)
(4278)
(3982)
财经(3666)
农业大学(3628)
业经(3269)
图书(3243)
(3187)
科技(3166)
经济研究(3142)
林业(2879)
技术经济(2717)
问题(2647)
(2541)
共检索到86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均宝  刘玉军  裴保华  
以I-69杨嫩枝、半硬枝和一年生硬枝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乙烯在茎插穗不定根形成中的作用。生长素类物质处理可诱导乙烯释放,在扦插生根的整个过程中,乙烯释放量均比对照高,同时促进不定根形成。而用GA_3、ABA和KT处理,乙烯释放量均与对照相同,它们不促进,甚至抑制或强烈抑制不定根形成。用浓度为25μg·ml~(-1)-1000μg·ml~(-1)的乙烯气体处理,均能促进I-69杨硬枝插穗不定根形成和芽的萌发。乙烯利处理,低浓度(小于25μg·ml~(-1))促进,随浓度提高从无促进到抑制。高浓度乙烯利、IBA和NAA处理插穗其形态变化相似。试验结果认为乙烯对I-69杨插穗不定根形成的作用与生长素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猛  王丹  汤浩茹  任少雄  刘仁道  
费约果(Feijoa sellowiana)是桃金娘科多年生亚热带常绿灌木,原产于巴西东南部和乌拉圭,因其果实香味类似凤梨(Ananas comosus),又名凤梨番石榴(Thorp et al.,2002)。费约果在新西兰、美国、法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英  李明鹤  张新华  严明学  
用石腊切片法研究杉木嫩枝扦插生根过程,比较了成年树根颈萌条、树冠上部枝条及其复壮条扦插时不定根形成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复壮条与根颈萌条生根过程相似,一般不形成明显的愈伤组织,不定根由维管形成层或皮层薄壁细胞分裂而来;用上部侧枝扦插时,穗条基部常形成许多瘤状愈伤组织,不定根难以形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燕文  王芳  胡婉仪  涂炳坤  
板栗扦插不易生根,用HL—43生根剂处理扦插板栗嫩枝,进行愈伤组织及不定根形成的细胞组织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插穗愈伤组织及不定根的形成,需经过诱导起动,分裂分化及器官形成三个阶段。不定根的形成可以产生在插入苗床的枝段各个部位,以基部1—3节最多,主要由维管形成层细胞或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产生。愈伤组织只在剪口处发生,并停留在此阶段,仅有少数愈伤组织形成不定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绍鹏  尚艳茹  冷淑娇  杨瑞华  王秋玉  
以欧美杂种山杨嫩枝插穗为实验材料,进行扦插不定根生成过程中插穗形态和解剖学观察,通过Solexa高通量测序对扦插后6和12 d插穗不定根生成部位进行转录水平上的检测分析。插穗解剖观察发现扦插后6 d为根原基的诱导期,12 d为不定根的伸长生长期,对插穗不定根2个时期高通量测序获得差异表达基因2 328个。对筛选出的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分类和KEGG及pathway分析,确定2个山杨样本中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化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峰  李虎  朱翔  马凯  陈雪峰  邱志娜  胡建芳  
利用扦插繁殖研究新疆野生樱桃李绿枝扦插的生根机制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显示:扦插前,新疆野生樱桃李的茎中没有根原始体细胞,属于诱导型生根。其生根形式主要是愈伤组织生根和皮部生根。绿枝扦插生根包括切口处愈伤组织的形成、根原基的形成和不定根的发育3个过程。愈伤组织由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并对不定根的形成起诱导和促进作用;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发生部位是形成层与韧皮部射线相交叉的区域。外源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硬枝扦插的成活率,其中IBA+NAA(1∶1)2 000mg/L蘸根处理插条成活率为30.2%,并且蘸根处理时间以20s为宜。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平均根数、平均根长和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晶  侯月鹏  邹秀容  刘风娟  张伟  屠康  
以人工刺伤模拟苹果机械伤害,研究果实伤口抗病性的形成机制及乙烯的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愈伤时间的延长,果实伤口抗灰霉菌侵染的能力显著提高,抑制了病害的发生发展。机械伤可诱导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加,促进伤口组织中酚类和木质素的积累,进而促进伤口的愈合,提高果实对灰霉菌的抵抗力。在刺伤前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和乙烯利处理果实,结果表明,1.0μL·L-11-MCP处理可以抑制伤应激早期乙烯的释放,伤口组织中PAL和POD活性也不同程度受到抑制,降低伤口处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延缓愈伤进程,增加果实对灰霉菌的易感性;1.0μg·L-1乙烯利处理可提高果实乙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在小麦发育的 Feekes8.5时期用化学杂交剂 GENESIS进行处理 ,分别在小麦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测定幼穗中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研究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化学杂交剂 GENESIS诱导后 ,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 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 GENESIS喷施剂量的增加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也相应增加 ,同时幼穗中乙烯释放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化机理在于 GENESIS诱导小麦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增加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小麦雄性不育有直接关系。同时 ,利用乙烯合成抑制剂 (AVG)处理细胞核质互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剑亚  俞炳果  曹大铭  
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变与乙烯、多胺的关系已有报道。骆炳山等报道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雄性不育与穗中高乙烯水平有关。冯剑亚等的研究表明PGMR的雄性不育与幼穗中低多胺水平有关。为了进一步了解多胺与乙烯代谢在PGMR育性转换中的作用,1990年用乙烯利和氯化钴进行了试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景瀚  李伟  
利用石蜡切片法对沙棘微扦插不定根的发生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沙棘属于诱导型生根,观察到其不定根原基起源于2个区域,一部分根原基起源于维管形成层细胞,另一部分起源于韧皮部薄壁细胞区域。沙棘不定根原基继续发育时,一部分沿射线向外生长,另一部分向外生长的同时会与茎段的髓连接起来,这种现象在其他树种中尚未发现。沙棘插穗不定根的发生整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1)维管形成层细胞和韧皮部薄壁细胞分裂出一些排列紧密、细胞质浓、具有分生组织特点的薄壁细胞团;2)新形成的薄壁细胞团不断分裂并且脱分化,形成具有很强分生能力的不定根原基发端细胞;3)根原基发端细胞继续分裂,沿着射线向远离轴心的方向伸展,从而形成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恩亮  马玲玲  杨如同  李林芳  汪庆  李亚  王鹏  
【目的】利用RNA-seq技术对楸树易生根品种‘豫楸1号’的嫩枝扦插生根的4个发育阶段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为阐明楸树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首先利用浓度为2 g·L-1IBA处理‘豫楸1号’嫩枝,然后分别提取处理后0天(对照)、1天(激活期)、15天(愈伤形成期)的插穗基部的RNA及25天(不定根形成期)和35天(不定根伸长期)的根部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接着测序得到raw reads,通过去除接头、重复序列、低质量的序列,得到高质量的clean reads,使用Trinity软件进行拼接获得contigs;随后,利用BLASTx、RSEM、Cytoscape及Me V4.9.0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注释和差异基因鉴定;最后随机选取15个差异表达的RNA-Seq数据利用q PCR验证基因的表达。【结果】在62 955个unigenes中,31 646(50.26%)个unigenenes获得了注释;差异基因分析发现了11 100个差异基因,其中包括10 200个特异的和900个共同的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发现‘细胞骨架’仅在激活期显著富集,而‘DNA代谢过程’仅在愈伤组织形成期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参与丙烷合成、糖酵解和植物激素代谢等途径的基因对楸树不定根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随着楸树不定根发育进程的发展,参与糖酵解途径的基因数目逐渐减少而参与苯丙素合成的基因数量却在持续增加,表明在IBA刺激后,代谢通路的动态变化响应了不定根的发育进程。【结论】通过对楸树‘豫楸1号’不定根发育的4个阶段的转录组分析,发现细胞分裂素和乙烯间的互作促进楸树愈伤形成而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间的互作则促进了楸树不定根的伸长。虽然本研究不能完全解释‘豫楸1号’不定根形成的分子机制,但它可以作为进一步探索与这一复杂过程相关的候选途径和基因的有力工具,可为解析楸树不定根发育的分子机制和其他近缘物种的研究提供帮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少颖  饶景萍  高慧  
为了分析外源NO处理对切花月季瓶插过程中乙烯生物合成代谢的影响。以月季切花为试材,用NO供体硝普钠(SNP)和NO清除剂PTIO(2-phenyl-4,4,5,5-tetramethylimidazoline-1-oxyl-3-oxide)瓶插处理切花月季,研究外源NO供体SNP对月季切花的保鲜作用。结果表明,0.1 mmol/L SNP释放的NO可降低月季切花的萎蔫率,延长瓶插寿命,增加花枝鲜重,抑制花瓣中花色素苷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升高,抑制月季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并延缓二者跃变高峰的出现,抑制脂氧合酶(LOX)、ACC合成酶(ACS)、ACC氧化酶(ACO)活性的上升及A...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红  许涛  齐明芳  吕双双  李天来  
以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r Mill)品种辽园多丽的花柄外植体为试材,用生长素、乙烯及乙烯条件下钙及其抑制剂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番茄花柄外植体脱落的影响及此过程中乙烯受体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生长素处理抑制脱落,乙烯处理加速脱落;乙烯条件下,钙处理进一步加速乙烯诱导的脱落,钙胞外螯合剂(EGTA)、钙调素抑制剂(TFP)处理降低了乙烯诱导的脱落。对番茄乙烯受体家族基因表达规律分析表明,LeETR3是生长素调控途径的重要乙烯受体基因,LeETR1,2是乙烯调控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的关键乙烯受体基因;LeETR1,2,3是乙烯诱导番茄花柄脱落过程中钙调控的关键乙烯受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辉宪  尹笃林  
为了解改性Y分子筛(DUSY)作为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DUSY在氧化苯乙烯与醇加成反应中的催化作用及反应条件对该加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DUSY对该加成反应催化活性较高,得出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75℃,反应时间为2h,反应物配比(氧化苯乙烯∶乙酵)为1∶3(摩尔比),1mol氧化苯乙烯催化剂用量为22.8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陶宗娅  邹琦  
用浓度分别为0.05、0.25、1.0、5.0、10.0、20.0mmol/L的SA溶液分别浸渍小麦幼苗地上部分(浸苗45min)和根部(浸根8h),自然光下8h后取第二展开叶测定。研究了外源水杨酸(SA)对叶片活性氧代谢的调节,探讨了SA抑制乙烯生物合成与活性氧之间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SA浓度增加,H2O2含量、超氧物歧化酶(SOD)、酚特异性过氧化物酶(PPOD)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2-产生速率则先降低后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乙烯产生速率略有升高后迅速降低。小麦幼苗叶片活性氧代谢对SA浓度小于1.0mmol/L的处理敏感。乙烯产生速率对外源SA敏感,体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