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0)
- 2023(327)
- 2022(220)
- 2021(290)
- 2020(199)
- 2019(530)
- 2018(463)
- 2017(584)
- 2016(530)
- 2015(687)
- 2014(640)
- 2013(496)
- 2012(467)
- 2011(491)
- 2010(520)
- 2009(436)
- 2008(401)
- 2007(311)
- 2006(279)
- 2005(285)
- 学科
- 教育(2789)
- 中国(1240)
- 教学(913)
- 理论(832)
- 思想(690)
- 政治(671)
- 思想政治(657)
- 政治教育(657)
- 治教(657)
- 德育(652)
- 研究(531)
- 革(451)
- 学(448)
- 改革(442)
- 学法(429)
- 教学法(429)
- 发(422)
- 发展(420)
- 展(409)
- 教育改革(398)
- 高等(383)
- 学理(377)
- 学理论(377)
- 教育学(347)
- 算机(339)
- 计算(339)
- 计算机(339)
- 机化(337)
- 计算机化(337)
- 学校(318)
- 机构
- 大学(5827)
- 学院(5032)
- 教育(4198)
- 范(2676)
- 师范(2673)
- 研究(2468)
- 师范大学(2237)
- 教育学(1698)
- 京(1564)
- 职业(1520)
- 技术(1298)
- 科学(1295)
- 教育学院(1233)
- 北京(1184)
- 所(1110)
- 职业技术(1082)
- 研究所(1004)
- 中心(931)
- 江(914)
- 教育科(866)
- 教育科学(854)
- 院(830)
- 技术学院(829)
- 中国(754)
- 研究院(723)
- 州(709)
- 京师(697)
- 管理(658)
- 学学(644)
- 研究中心(620)
共检索到9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席东梅
6月26日晚,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一场代表我国艺术职业教育最高水平,展示艺术职业教育最新成果的文化盛宴正在上演。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最新成果,全面展示艺术职业院校风采,教育部、文化部和天津市共同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技艺表演赛"。作为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主赛区首次设立的一项重要活动,表演赛汇聚了来自新疆、广东、山东、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春华秋实,万紫千红,中华职业教育之花香飘万里、九州芬芳;百花齐放,群芳争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彩纷呈、绽放异彩。2016年5月7日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表演赛"在天津大礼堂举行。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观摩了表演赛,多位著名的艺术家担任了此次表演赛的评委。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体系,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和
教育是各级各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知识传播创新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为此建议:1.全面系统部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贯穿到基础教育、高等教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德 马圆圆
智能时代,民族地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学校教育场域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在师生之间形成的一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为目的的客观关系网络。其中,教育技术是基础,扩展教育空间并提升教育主体能力;教育主体是关键,通过技术和教育空间实践教育目标;教育空间是载体,通过教育技术的嵌入支持教育主体发展。然而,当前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场域重构面临学校教育空间去教育化现象、技术生态系统发展受限、教育主体技术素养与自觉传承意识薄弱等问题,需通过加强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培养师生自觉传承的责任意识、优化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空间建设等途径应对。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教育场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茵茵
<正>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培育现代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素养、道德修养和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现代教育变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保留并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产,让它们在新的社会语境下焕发生机,成为现代教育各界必须面对的课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焱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优秀的道德品质、卓越的政治智慧以及崇高的价值观等,使人们的思想更具理性与厚重,让政治生态更为平衡,对后世的修身、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由隋灵灵和曲丽宏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18年9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读本》一书,系统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思想政治理论精髓,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后世修身、治国和教育的重要引导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伟 熊坚 岳洪
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漫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教育进路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亟须在培育工匠精神、造就德技双馨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回应。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向度及现实困境,可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与专业内涵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全面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 路径 融入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军 周俊华
基于高职英语教材的先导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职业院校教材所遵循的开发理念和可采用的实施路径共同形成其理路框架。其中,开发理念包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跨学科研究为引领;可采用的实施路径有融入内容职教特色化、融入形式方法范式化、融入形态融媒智慧化。此理路框架可采取的应用策略包含以突出职教特色为重点,深度融合;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开发;以产教融合为手段,协同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雪静 任焕茹
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领域的推行必将是一场艰巨持久的教育硬仗,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课堂主渠道作用,在高职课程和教材体系中添设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培养传统文化师承者,打造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坚持文化氛围熏陶,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浸润传统文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打造传统文化新媒体平台;汲取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高职逐渐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惯性和文化引力,使传统文化教育蔚然成风。
关键词:
完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院校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妙辉
中华传统文化对滋养民族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有责任主动配合、大力支持教学部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文章探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应金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宏 朱帅
教育场域的发展始终受政治、经济和文化场域的影响。在场域理论视角下透析政治、经济和文化场域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进行的合理移植和产生的可视效果发现,社会各场域的变革容易使自身陷入割裂、冲突、融合与重构之中,并进一步诱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政策失位、目标偏离、内容异化、评价滞后等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存,但客观原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的力所不及之域,只能提升自身场域稳定性来应对社会各场域的干扰。教育工作者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为中心,塑造场域环境,打造传统文化教育新生态;充实课程场域,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育人价值;更新技术场域,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技术和方法;重构评价场域,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元评价体系,从而缓解社会各场域的波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场域的冲击。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场域理论 教育变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峰 苑健
大学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应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自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当前,华文教育在海外日益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华文教育通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造,促进了中华优秀文化现代价值的彰显;另一方面,中华优秀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华文教育得以受重视的直接原因。
关键词:
华文教育 中华文化 文化价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杨志娟
本研究阐释和分析了数字化转型时期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样态、新困境和新路径。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四维互动、跨越时空、个性和社会性相统一及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新样态。但也存在偏重学生认知发展、虚拟与现实教育场域存在“文化资源壁垒”、学习差异下的中华文化认同不强及数字文化资源应用不足等问题。构建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新路径,要从认知单向度到生命全向度;从囿于学校“围墙内”到跨越时空;从重视教师的“教”,到突出学生的“学”;从依赖学校已有资源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来突破民族地区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困境,不断增强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作为文化的选择者、开发者、体验者和传播者的主体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