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26)
2023(6807)
2022(5665)
2021(5152)
2020(4126)
2019(9135)
2018(8756)
2017(16215)
2016(8787)
2015(9523)
2014(8941)
2013(8497)
2012(7633)
2011(6866)
2010(6738)
2009(6008)
2008(5948)
2007(5273)
2006(4526)
2005(3918)
作者
(26469)
(22163)
(22077)
(20559)
(13954)
(10829)
(9745)
(8675)
(8391)
(7677)
(7544)
(7134)
(7133)
(7047)
(6875)
(6833)
(6690)
(6651)
(6328)
(6270)
(5717)
(5364)
(5178)
(5055)
(5019)
(4891)
(4836)
(4829)
(4507)
(4356)
学科
(32064)
经济(32027)
(27847)
管理(26759)
(23076)
企业(23076)
方法(13949)
数学(12047)
数学方法(11943)
(9882)
中国(9029)
(8609)
贸易(8606)
(8430)
(8423)
业经(8375)
(6852)
农业(6836)
技术(6704)
(6144)
地方(6043)
(5978)
环境(5570)
(5490)
财务(5479)
财务管理(5472)
(5396)
企业财务(5174)
(4955)
银行(4924)
机构
学院(124596)
大学(123653)
(49616)
经济(48736)
管理(48258)
理学(42916)
理学院(42412)
研究(41825)
管理学(41710)
管理学院(41481)
中国(29664)
科学(27446)
(26978)
(25056)
业大(22616)
农业(21614)
(21351)
(20344)
研究所(19904)
中心(18272)
(17777)
财经(17173)
(15726)
(15676)
师范(15405)
(15170)
北京(15132)
经济学(14665)
农业大学(14657)
(14112)
基金
项目(89706)
科学(70127)
基金(65837)
研究(60062)
(60051)
国家(59517)
科学基金(50202)
社会(39831)
社会科(37817)
社会科学(37804)
基金项目(35385)
(35252)
自然(34073)
自然科(33333)
自然科学(33319)
自然科学基金(32784)
(30333)
教育(27753)
资助(25529)
编号(22987)
重点(20416)
(19421)
(19147)
(19125)
创新(18075)
计划(17968)
科研(17658)
成果(16993)
(16938)
国家社会(16639)
期刊
(50065)
经济(50065)
研究(31513)
学报(25881)
(23773)
科学(22295)
中国(21853)
大学(18847)
学学(18182)
管理(17384)
农业(16043)
(14854)
教育(11920)
业经(9572)
(8910)
金融(8910)
经济研究(8828)
(8819)
技术(8692)
财经(8354)
(7561)
业大(7369)
(7145)
科技(6918)
商业(6834)
问题(6790)
农业大学(6390)
(6339)
国际(5666)
技术经济(5623)
共检索到171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芳  
在艾略特看来,宗教已经不是传统基督教教义上的宗教,而是一种特殊意义的情感道德宗教。艾略特受到其幼年接受的宗教思想的影响,希冀以妥协的方式来缓和女性意识与男权制度之间的矛盾,这限制了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艾略特的宗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其女性意识,使其处于女权运动的边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雅丽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长篇小说《弗洛斯河上的磨房》体现了作者的人本宗教思想。人本宗教思想认为人生是悲剧性的,人需要一种归属感,并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人本的秩序,也就是道德的秩序。人本宗教提倡同情心、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人生和人类的至善。小说的女主人公麦琪是作者这一思想的实践者,她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摒弃了利己主义,接纳了利他主义,形成并发展了同情心和自我牺牲,并通过它们实现了人生的至善,同时也促进了人性的升华,而对自己过去的眷恋和忠诚及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她坚持追求至善的动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红  
受19世纪宗教、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影响,乔治·艾略特接受了"有机社会"说,推崇其延续、统一、有序、发展等特点,并在其早期作品中反复实验和不断探索,试图用"有机社会"模型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但艾略特秉持保守而非激进的社会发展观,同时将少数族裔排除在有机社会模型之外,这些都表现出她"有机社会"模型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尽管如此,艾略特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早期作品中对一些社会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如今仍有极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雅丽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女作家乔治·爱略特的作品富有哲理,充满了宗教色彩和道德说教。她的宗教观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她的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人本宗教、实证主义和达尔文主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卓  刘唯  
宗教抒情诗集《圣殿》是英国著名玄学派诗人乔治·赫伯特的代表作品,其中大部分诗篇都体现了赫伯特对《圣经》的冥想和沉思,这点广为人知,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赫伯特诗歌蕴含的音乐性特征。音乐不仅是作为基督徒的赫伯特宗教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源泉。赫伯特的诗歌不仅具有音乐般的旋律和节奏,具有音乐的可唱性,还充满了各种丰富的音乐意象和音乐词汇,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赫伯特凭借音乐来表达内心虔诚的基督教思想,对上帝炽热的情感,对美好生活及和谐社会的向往。读者通过音乐可以透视赫伯特对艺术的理解,领悟其独特的诗学见解和诗学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厉志红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的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实践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他将选修制作为实现哈佛课程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他创立的自由选修制既是美国自由选修的起点,也是现代大学课程的起点。选修制的确立,大大改变了美国高等学校的面貌,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如彪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少数民族对其教育的影响这个视角的文章并不多见。文章以西北特有少数民族东乡族为主,探讨了宗教与东乡族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西北东乡族宗教对其教育的积极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帆  
查尔斯·艾略特参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等教育改革的众多重要组织和活动。领导十人委员会工作是其参与中等教育改革的高潮。艾略特对中学课程设置混乱、教育质量低下、与大学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进行了严厉批判,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为推动哈佛大学向现代研究型大学转型招收足够合格生源的现实考量固然是艾略特热心中学改革的动机之一,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其基于民主理想的教育整体观和"教育建构"思想。艾略特将学校教育视为一个相互衔接的完整系统,将教育改革的实质视为一种有机连续的构建民主社会的"教育建构"。其中等教育改革思想中既有"精英取向"的一面,同时也包含"民主取向"的一面。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朝芳  许家林  
乔治·H·索特(George H.Sorter,1927-)是国际著名会计学家,曾在芝加哥大学、堪萨斯大学和纽约大学等高校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现为纽约大学荣誉退休的文森特·C·罗斯(Vincent C.Ross)会计学教授。索特是会计理论研究事项法的创立者与积极倡导者。一、个人生平简介索特出生于1927年,他的求学经历甚具传奇色彩。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梓烨  
新批评作为20世纪英美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批评方法论之一,早在20世纪前半叶就已传入中国。其中,奠基人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非个人化"理论深深影响了探索中国现代新诗发展的一代诗人,卞之琳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以新批评的反讽、复义、隐喻、张力等方法细读卞诗,可以考察出其主智的现代派诗歌创作中对艾略特诗学的接受。因此,卞之琳接受艾略特诗学有其必然性;而采用新批评对卞诗进行解读也有其适用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宇萌  
湖南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管理着几十家超市、百货,今年带着500多名员工分10次到许昌学习胖东来。"每次几十人,高层、中层、基层轮流来,每次都有收获,每次学习回去我们都能提升一大截。就是这样学,我们与胖东来的差距还是特别大。"这位总经理边说边摇头,"胖东来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一名企业家一语道破玄机:"胖东来表面的东西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荣曦  许建平  
本文以美国Baylor大学为切入点,介绍并分析了宗教对美国教育的发生发展的深刻影响,宗教与文化教育的相互依存关系。美国社会和教育的高速发展导致教育逐渐摆脱宗教的控制与影响。美国主流社会的人人生而平等的宗教理念在教育领域只不过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我们大部分人知道和开始认识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是从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量报道和评论中来的;我们已知道在1992年英镑危机中,索罗斯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目前,在世界金融领域甚至整个经济领域内,“索罗斯现象”大约是知名度最高的;“索...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亚  
对教育家的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图书馆学芝加哥学派形成的认知。1927—1929年,乔治·沃克斯任芝加哥大学图书馆学研究生院首任院长。在此期间,乔治·沃克斯借用社会科学改造图书馆学,倡导以学术研究提升图书馆学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图书馆学与整个社会和社会科学的融合,为芝加哥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