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4)
- 2023(8292)
- 2022(6934)
- 2021(6232)
- 2020(5256)
- 2019(11660)
- 2018(11068)
- 2017(21024)
- 2016(11741)
- 2015(12464)
- 2014(12053)
- 2013(11806)
- 2012(10907)
- 2011(9859)
- 2010(9856)
- 2009(8841)
- 2008(8836)
- 2007(7638)
- 2006(6781)
- 2005(5809)
- 学科
- 济(45976)
- 经济(45926)
- 业(30359)
- 管理(30283)
- 企(24012)
- 企业(24012)
- 方法(21545)
- 数学(19215)
- 数学方法(18990)
- 学(13897)
- 农(12811)
- 财(12128)
- 中国(11269)
- 业经(10250)
- 贸(9641)
- 贸易(9639)
- 易(9342)
- 农业(8731)
- 制(8634)
- 地方(8483)
- 产业(8007)
- 务(7581)
- 财务(7576)
- 财务管理(7565)
- 环境(7289)
- 企业财务(7281)
- 技术(7069)
- 银(6869)
- 银行(6810)
- 融(6784)
- 机构
- 大学(173192)
- 学院(170923)
- 济(66892)
- 经济(65753)
- 研究(63355)
- 管理(61482)
- 理学(54859)
- 理学院(54077)
- 管理学(52801)
- 管理学院(52495)
- 中国(44857)
- 科学(44735)
- 农(41441)
- 京(36015)
- 所(34552)
- 业大(33446)
- 农业(33437)
- 研究所(32565)
- 财(28884)
- 中心(27523)
- 江(25071)
- 财经(24125)
- 院(22950)
- 范(22525)
- 农业大学(22325)
- 经(22116)
- 师范(22078)
- 北京(21629)
- 经济学(21190)
- 省(19937)
- 基金
- 项目(126856)
- 科学(99377)
- 基金(94294)
- 家(87649)
- 国家(86979)
- 研究(81317)
- 科学基金(72426)
- 社会(52905)
- 自然(50668)
- 基金项目(50632)
- 社会科(50279)
- 社会科学(50264)
- 自然科(49558)
- 自然科学(49538)
- 省(49308)
- 自然科学基金(48699)
- 划(43305)
- 资助(37685)
- 教育(37359)
- 重点(30103)
- 编号(29188)
- 部(27595)
- 计划(27306)
- 发(27073)
- 创(26510)
- 科研(25604)
- 创新(24992)
- 科技(24341)
- 业(23101)
- 国家社会(22899)
共检索到2339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琳琳 蒋日进 徐义平 印瑞 陈峰 陈鹏 彭欣
根据2016年5月份、8月份、11月份和2017年2月份在乐清湾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甲壳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共鉴定出甲壳类43种,隶属于2个目、18个科、28个属,全年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哈氏仿对虾。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间变化差异显著,夏季甲壳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优势种种类季节变化较小。对不同水深带的甲壳类群落结构分析发现,5~10 m种类数最多,小于5 m和大于10 m种类数较少。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水深甲壳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水深和浑浊度是影响乐清湾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水深对甲壳类分布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盖建军 王丽卿 刘其根 陈马康 陈来生 任丽萍 洪荣华
研究了浙江千岛湖2004年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结构组成及现存量的时空变化。千岛湖浮游甲壳类主要由33种组成,其中桡足类14种,优势种为右突新镖水蚤(Neodiaptomus schmackeri)、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tumidus)、球状许水蚤(Schmackeria forbes)、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s)等;枝角类19种,优势种为透明溞(Daphnia hyaline)、象鼻溞(Bosminaspp)、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等。桡足类年平均密度为8.26±1.25 ind/L,年均生物量为0.13±0.09...
关键词:
千岛湖 枝角类 桡足类 生物密度 生物量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尹丽平 夏昇 顾静 李甜莉 陈立婧
青草沙水库地理位置特殊,供应上海市绝大多数市民的日常饮用水,因此维持其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及水质良好尤为重要。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研究了水库浮游甲壳类的群落特征,并利用冗余分析(RDA)阐述了浮游甲壳类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鉴定出浮游甲壳类34种,其中枝角类18种,桡足类16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种数比2015年增加了6种,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和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为两年中的全年优势种。2016年浮游甲壳类的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各为(8. 7±9. 1)个/L、(0. 598 3±0. 692 6) mg/L,2015年为(3. 1±2. 7)个/L和(0. 208 3±0. 244 6) mg/L。自河流区经过渡区到湖泊区其现存量逐渐升高。RDA排序图显示,对浮游甲壳类具有较大影响的环境因素有水温、硝态氮、亚硝态氮和高锰酸盐指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关键词:
甲壳类 群落结构 年际变化 渤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强 李忠义 王俊 单秀娟 金显仕
基于20092010年及20122015年夏季(8月)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研究了渤海甲壳类群落结构的年际变化。结果显示:(1)调查共捕获甲壳类33种,隶属于2目21科29属,其中虾类16种,蟹类16种,虾蛄1种;(2)甲壳类生态优势种类组成随年份变化,口虾蛄在每个年份均为绝对优势种;(3)20092013年,渤海甲壳类的物种数目、生物量和个体数密度均持续下降,20142015年逐步恢复;(4)聚类分析(CLUSTER)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将6个调查年分为4个群组,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
关键词:
甲壳类 群落结构 稳定性 年际变化 渤海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强 王俊 李忠义 陈瑞盛 孙坚强 金显仕
为了解黄渤海甲壳类动物资源状况,于2010年5月采用底拖网调查,对黄渤海甲壳类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黄渤海共捕获甲壳类32种,其中虾类18种,蟹类13种,口足类1种;不同海区优势种类组成差异较大,脊腹褐虾在各海区均为优势种,是黄渤海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甲壳类物种之一;对黄渤海各海区甲壳类平均相对资源密度组成进行研究,各海区甲壳类生物量均以蟹类密度最高,黄渤海蟹类平均相对资源量为2.97 kg/h,丰度均以虾类密度最高,黄渤海虾类平均资源密度为1 825 ind/h;对黄渤海甲壳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各海区生物量排序为黄海北部>黄海南部>黄海中部>渤海;对黄渤海各海区甲壳类的生...
关键词:
甲壳类 群落结构 多样性 相似性 黄渤海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徐开达 张洪亮 谢汉阳 梁君 张龙 朱文斌
根据2010年5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与2011年2月(冬季)对中街山列岛水域进行的4个航次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甲壳动物资源状况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该海域四季共捕获甲壳动物33种,隶属于2目,17科,27属,其中虾类20种、蟹类12种、虾蛄类1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甲壳类生物量密度以秋季最高(426.96 kg.km-2),而尾数密度以冬季最高(1.38×107ind.km-2),春季两者都最低(91.13 kg.km-2和2.43×106ind.km-2),秋季和春季的生物量密度差异极显著(P<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子硕 许永久 张秀梅 陈峰 周永东 徐开达 张亚洲 张洪亮 李庆英 刘万金 俞佳
嵊泗马鞍列岛附近海域自然条件复杂,是众多鱼类与甲壳类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季节性休渔等因素对鱼类和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演替的影响,本研究根据2021年4个季度在浙江嵊泗马鞍列岛邻近海域的鱼类和甲壳类两类游泳动物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方差分析(ANOVA)、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PER)和非参数多因素方差分析(PERMANOVA)等方法研究两类群的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的季节变化。利用RDA分析研究休渔、环境等因子与两个类群功能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本次四季调查物种共103种,其中鱼类53种、甲壳类50种,优势种包括龙头鱼、凤鲚、带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共5种鱼类以及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蟳共3种甲壳类。鱼类和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群落结构组成均具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而均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鱼类和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均大致呈现由春季增加至秋季高峰,后缓慢递减到冬季的趋势;平均个体大小则呈现春季最小,其他季节较大,尤其夏季最大的趋势。RDA分析结果表明,捕捞压力是显著影响鱼类与甲壳类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大小季节变异的主要因素(RDA第一轴),鱼类与甲壳类功能特征季节变化与休渔引起的捕捞压力及环境因子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禁渔和环境因子对渔业生态系统功能特征(数量和个体大小)具有显著影响,需要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功能特征长期变化研究。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海洋保护区的评价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霁宇 佟金
天然生物材料结构及其性能或功能相关性研究是仿生材料研究的基础。分析了甲壳类昆虫生物材 料性能、微观结构研究,如复合微观结构、孔道、金属含量、润湿性与表面形貌和表皮外长物等微观结构。并介绍 了纤维增强应用模型、孔洞拨出增韧模型、表面减粘降阻模型、纳米力学测试技术等方面仿生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甲壳类昆虫 仿生 微观结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进玲 朱挺兵 杨德国 胡飞飞
为了解金沙江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对2017-2019年春季和秋季采集自金沙江干流的浮游甲壳动物样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甲壳动物31种,其中枝角类11种,桡足类20种。优势种主要为长额象鼻溞(Bosminida longirostr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特异荡镖水蚤(Neutrodiaptomus incongruens)。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0.97±0.12) ind./L和(0.069±0.011) mg/L。密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均为春季高于秋季,中下游高于上游。浮游甲壳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75±0.08和0.59±0.07,表明金沙江干流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简单。聚类分析显示,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可分为2个类群。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影响金沙江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pH、流速和化学需氧量。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流水域水生态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丛旭日 李凡 吕振波 高彦洁 任中华 陈建强
根据2010~2012年渤海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底拖网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生物量、平均渔获尾数、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蟳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它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生物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兴 高亚平 杜美荣 姜娓娓 李凤雪 董世鹏 李文豪 孟珊 王军威 张义涛 蒋增杰
为了解北方典型养殖海湾–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于2017年4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8年1月(冬季)对桑沟湾水域21个站点进行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湾共采集到浮游植物31属51种,其中硅藻类24属43种,甲藻3属4种,绿藻2属2种,金藻2种,蓝藻1种。按照季节划分,春季22种,夏季20种,秋季23种,冬季20种。优势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硅藻是绝对优势种,其中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e)为全年优势种,数量百分比在18.6%~84.9%之间。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范围在0.16×10~(3)个/L~ 12.20×10~(3)个/L之间,季节上表现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范围为0.69~1.35,物种均匀度指数J (Pielou)范围为0.42~0.70。磷酸盐是桑沟湾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营养盐。研究结果揭示了桑沟湾养殖水域浮游植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娟 温周瑞 李庚辰 张敏
为了探明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运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测定的太湖的两个典型湖湾的浮游甲壳动物的密度、生物量数据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梁湾和贡湖湾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存在时空差异。在季节变化上,冬春季节氮含量较高,夏秋季节磷含量较高;在空间变化上,由于受到周边污染物质输入的影响,梅梁湾各种形态氮磷营养盐含量显著高于贡湖湾。两个湖湾共鉴定出浮游甲壳动物19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7种,种属组成基本相同,其中,象鼻溞(Bosmina)是第一优势...
关键词:
太湖 浮游甲壳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文军 徐汉祥 Jeff Shield 施慧 史海东
血卵涡鞭虫是导致海产甲壳类疾病的主要寄生虫病原之一,国内迄今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对海水养殖甲壳类病害的研究结果,较系统地综述了国外甲壳类寄生血卵涡鞭虫的研究进展,包括分类地位、生活史、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组织病理以及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旨在为中国海水养殖蟹类血卵涡鞭虫病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甲壳类 血卵涡鞭虫 病害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瑞 刘必林 张健 陈新军 倪震宇 林静远
甲壳类特有的蜕壳现象,使其能够记录年龄信息的外骨骼周期性消失,因此甲壳类的年龄鉴定一直未得到较好的解决。年龄鉴定是评估甲壳类渔业资源的基础,鉴定甲壳类年龄的方法主要有饲养法、标记重捕法、体长频度法、脂褐素分析法、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和硬组织生长纹分析法。饲养法、标记重捕法和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较准确,然而由饲养法得到的数据不适用于实际野生环境,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法花费较高,因此,这两种方法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应用最广泛的标记重捕法和体长频度法也存在不足之处。相对于体长频度鉴龄技术而言,脂褐素分析法优势明显,但是
关键词:
甲壳类 年龄与生长 年龄鉴定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