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3)
- 2023(9359)
- 2022(8429)
- 2021(8049)
- 2020(6779)
- 2019(15872)
- 2018(15805)
- 2017(30904)
- 2016(16889)
- 2015(19015)
- 2014(19131)
- 2013(19001)
- 2012(17310)
- 2011(15530)
- 2010(15328)
- 2009(13910)
- 2008(13379)
- 2007(11510)
- 2006(9907)
- 2005(8495)
- 学科
- 济(64684)
- 经济(64613)
- 管理(47910)
- 业(46288)
- 企(39287)
- 企业(39287)
- 方法(32326)
- 数学(27849)
- 数学方法(27493)
- 农(16871)
- 学(16159)
- 财(15819)
- 中国(15514)
- 业经(14300)
- 地方(13264)
- 理论(11750)
- 农业(11343)
- 和(11287)
- 贸(10938)
- 贸易(10934)
- 务(10650)
- 制(10612)
- 易(10606)
- 财务(10590)
- 财务管理(10574)
- 技术(10509)
- 环境(10325)
- 企业财务(10045)
- 划(9331)
- 教育(9132)
- 机构
- 大学(240462)
- 学院(237863)
- 管理(97774)
- 济(88426)
- 经济(86378)
- 理学(85804)
- 理学院(84841)
- 管理学(83284)
- 管理学院(82875)
- 研究(78354)
- 中国(55467)
- 科学(52295)
- 京(51377)
- 所(39971)
- 农(39572)
- 财(39401)
- 业大(38764)
- 研究所(36967)
- 中心(34723)
- 江(32995)
- 财经(32541)
- 北京(32478)
- 范(31565)
- 师范(31247)
- 农业(31125)
- 经(29566)
- 院(28879)
- 州(27448)
- 技术(25449)
- 师范大学(25415)
- 基金
- 项目(171139)
- 科学(133239)
- 基金(123380)
- 研究(122830)
- 家(108302)
- 国家(107411)
- 科学基金(91877)
- 社会(74580)
- 社会科(70549)
- 社会科学(70530)
- 省(67031)
- 基金项目(66747)
- 自然(62255)
- 自然科(60789)
- 自然科学(60776)
- 自然科学基金(59674)
- 划(56667)
- 教育(56059)
- 资助(51318)
- 编号(50298)
- 成果(40503)
- 重点(37968)
- 部(37121)
- 发(35537)
- 创(35290)
- 课题(34171)
- 科研(33071)
- 创新(32812)
- 大学(31685)
- 计划(31537)
共检索到330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军 姜景民 刘昭息 栾启福 孙洪刚 邵文豪 张建忠
对乐东拟单性木兰14个种源种子、苗期以及幼林期生长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千粒质量、苗高、地径、叶长和叶宽等5个性状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造林保存率种源间差异显著,来自北部的种源,如浙江龙泉种源保存率较高,而来自南部的海南尖峰岭种源保存率较低;幼林期4年生树高、5年生树高和胸径、6年生树高和胸径等5个主要生长性状种源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生长性状广义遗传力为0.855~0.930,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主要生长性状的表型差异主要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乐东拟单性木兰苗高和地径与纬度负相关,表明随种源纬度的升高,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苗期生长有减小趋势;乐东拟单性木兰幼林期树高和胸径与经度正...
关键词:
乐东拟单性木兰 种源 变异 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蒋艾平 刘军 姜景民 张建忠 徐永勤 沈凤强
以乐东拟单性木兰14个种源试验林幼林为材料,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树高、胸径、树冠浓密度、叶面积、造林保存率和叶色6个性状地理种源差异显著,改良潜力大;这6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35、0.811、0.857、0.823、0.950、0.708,说明环境因子对这些性状的影响较小,而遗传因子对其影响较大。通过层次分析法对14个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进行分析,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源优劣排序为:SC>XN>LQ>JL>SZ>RS>CJ>MX>QY>LP>RJ>LN>LD>JFL。其中福建顺昌、湖南新宁、浙江龙泉和福建将乐4个种源在浙北地区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而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梦云 姜景民
利用乐东拟单性木兰成龄树嫩枝茎段作外植体,研究了控制褐变和组织培养的技术。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剂控制褐变的效果比吸附剂好,以抗坏血酸最好,其次是巯乙醇和二硫苏糖醇。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抗坏血酸(10mgL-1)、巯茎乙醇(1mL·L-1)和二硫苏糖醇(1 5mg·L-1)使外植体的褐变率分别比对照降低67%、53%和33%。在接种前,将外植体在4℃下冷处理2h,能使外植体的褐变率从对照的35%降低为25%。1 2MS和WPM均是较合适的基本培养基。外植体在BA1 5mg·L-1+NAA0 2mg·L-1+2,4 D1 0mg·L-1的激素组合下,能诱导出较多的愈伤组织;在WPM+BA1 5mg·...
关键词:
乐东拟单性木兰 茎段 组织培养 褐变控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利斌 李晓储 张定瑶 陆兴安 汪企明
从落羽杉原产地美国6个州引进19个落羽杉(包括4个池杉)种源,以国内早期引种的河南鸡公山落羽杉(CK1)和池杉(CK2)为对照,于1993年3月在江苏东海进行种源试验造林。在苗期和幼林期测定基础上,对13 a种源试验林生长测定结果表明:种源间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存在显著变异,其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12.91%、23.51%和48.51%,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1、0.65和0.60。在同一区域,既有生长表现较好的种源,也有生长表现较差的种源,种源生长变异未见明显的地理趋势。落羽杉种源苗期(1 a)与13 a生长没有相关性,3 a开始与13 a生长相关性显著。落羽杉种源早期选择的合适年龄为3—5 ...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孙鸿有 王鹏飞 方炳法 祝云祥 丰炳才
对两片种源试验林9 a调查资料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香椿种源的地理变异基本上是与纬度相平行的南北倾斜的连续变异型式。在试验地区,参试的27个种源以浙江丽水,湖南邵阳、永顺、加禾、桃江,福建建阳种源生长最好,安徽太和、无为,湖北红安,陕西勉县等种源生长最差。选择优良种源,在8~9年生时,树高可获遗传增益16.3%~26.8%,胸径18.9%~40.0%,材积44.7%~99.1%.香椿种源的早期选择一般可从4年生开始。通过树高、胸径、冠长对材积进行相关选择,选择效率可达90.0%~99.0%以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永玉 李昆 杨文云 李立
对云南双江、龙陵、镇源、云县、石屏和墨江6个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在种荚长、宽、颜色、种子千粒质量、育苗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苗高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钝叶黄檀各项指标都有差异,同一地理种源的不同家系各项指标上也有明显的变异。不同地理种源的种子千粒质量、种荚内种子数量、种荚的宽度与种源地温度关系密切,与其它地理因素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钝叶黄檀 种子 幼苗 地理种源变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曼 李昆 杨文云 崔永忠 李立 张春华
对云南省鹤庆、丽江、剑川、兰坪、禄丰、寻甸、石林、昆明、沪西、沾益、师宗等11个地理种源的总花扁核木的出种率、种子大小(纵径×横径)、种子千粒质量、育苗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苗高等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种源的青刺果各项指标都有差异,同一地理种源的不同家系各项指标也有明显的变异。不同地理种源的果实出种率、种子千粒质量、种子的宽度与种源地温度关系密切,与其它地理因素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
总花扁核木 种子 幼苗 地理种源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玉华 郑威 何琴飞 申文辉 刘建 谭卫宁 何峰
为了对濒危极少种群单性木兰的拯救保护,进行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内土壤理化性状和最宜单性木兰生长发育土壤理化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性木兰成片分布区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通气度、容重均值分别为58.40%、44.10%、14.30%、17.42%、1.36 g/cm3;土壤速效N、有效Fe含量极丰富,有效Ca含量较高,土壤有机质、全N和有效Zn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速效K、有效Mg、有效B和有效Mn含量均处于缺乏状态,特别是全P、全K、速效P和有效Cu含量均极缺乏,土壤呈酸性。最适宜单性木兰生长的土壤物理性状为总孔隙度56.0~61.5%、毛管孔隙度45.0~46.0%、非毛管孔...
关键词:
单性木兰 土壤 物理性状 化学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继敏 殷晓洁 李干 高伟杰 黎宏琴
【目的】为明晰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地理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其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的地理分布信息及38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R语言优化的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各物种适生区变化趋势,分析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保护空缺(GAP)。【结果】MaxEnt优化预测后,各树种的AUC值均大于0.9,说明模型预测准确。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影响各拟单性木兰属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为气温和降水,其中主要影响峨眉拟单性木兰的因子为最干月降水量,最适范围15 ~ 210 mm,同时还受海拔因素影响;影响光叶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因子为温度年较差,最适范围为9 ~ 26 ℃;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的最主要影响因子为昼夜温差月均值,其适宜范围6 ~ 8 ℃;云南拟单性木兰生长主要受到最干季均温影响,适宜范围在7 ~ 14 ℃,同时还受土壤因素影响。2061—2080 年气候情景下,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缩减11% ~ 33%,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总适生区面积分别扩增15% ~ 28%,各树种迁移距离54 ~ 296 km。各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在保护空缺面积较大,基准期及未来气候情景下,自然保护区内物种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均在6%和11%以下。【结论】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分布最易受到最干月降水量、温度年较差、昼夜温差月均值等因素影响。在基准期时,各拟单性木兰属乔木高适生区面积分布较为零散。未来随着气候变暖,峨眉拟单性木兰和光叶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缩减29% ~ 51%;乐东拟单性木兰和云南拟单性木兰高适生区面积扩增21% ~ 49%。未来自然保护区内各拟单性木兰的总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波动在2%以内。建议在西南、华中、华东及华南等适生热度值高地区,增加自然保护区,以增强对中国珍稀濒危拟单性木兰属乔木的保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凌申坤
由浙江林学院、淳安县新安江开发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的“香椿地理变异与优良种源选择”是浙江省林业厅种苗站1981年下达的科研课题。该项目经过课题组近10年的努力已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并于1991年12月8日在淳安县姥山林场通过了浙江省林业厅组织的技术鉴定。以著名林木遗传育种专家洪菊生、张培杲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仔细评审后形成的鉴定意见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目的】通过对33年生杉木种源试验林生长性状的调查研究,了解杉木种源主要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对早期选择的效果进行检验,确定杉木种源早期选择的适宜年龄,并为试验区选择适生的优良种源。【方法】以1981年在广西柳州营造的杉木全分布区种源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参试种源为199个,在5、6、8、12和33年生时测定每木胸径和树高,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变异规律,采用趋势面技术分析杉木地理变异规律,采用早晚相关确定早期选择的林龄范围,利用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生长时期杉木种源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志龙 虞木奎 唐罗忠 方升佐 王新洋 张春祥 曹一达
利用13个省(区)的36个种源麻栎种子在安徽省滁州市红琊山林场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麻栎苗高、根长、地径、高径比、生物量、热值和能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麻栎苗高和地径生长均表现"S"型曲线,7—9月为生长速生期;麻栎不同器官热值大小排序为叶>茎>根,生物量为根>茎>叶,能量为茎>根>叶。主成分分析表明:种源的差异主要是由各器官生物量决定。初步选出安徽太湖、安徽太平、浙江开化、江苏句容、浙江建德、浙江龙泉和贵州榕江种源为优良种源。
关键词:
麻栎 地理种源 苗期性状 生物量 热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伍汉斌 段爱国 张建国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林龄的杉木地理种源生长状况的差异,筛选适宜于试验区发展的杉木优良种源,促进杉木种源水平的长期遗传改良。[方法]利用1981年营造的杉木种源试验林在5、10、31年生时的测定材料,分析不同种源主要生长性状在不同林龄的遗传参数变异规律,利用早晚相关和聚类分析对优良种源长期选择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林龄的杉木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31年生时最大种源的各性状值较最小种源的各性状分别高75.86%,48.55%,263.76%;杉木在种源间的变异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以纬向变异为主,由南向北,杉木的生长量先增大后减小,即我国西南和东南部种源生长较好。参试杉木种源不同林龄时各性状的遗传力为0.750~0.875,说明各性状受较高水平的遗传控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在不同林龄间表型相关和秩相关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杉木早期选择宜在10年生左右;从169个参试种源中筛选出29个生长较快速的种源,大部分种源来自福建省,还包含贵州、广西和湖南等地的种源,其中,生长最好的是福建崇安、顺昌、尤溪等福建北部种源,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3.21%~31.45%、15.60%~20.19%、59.94%~89.97%。[结论]早期选择的年龄对缩短杉木育种周期影响明显,在10年生选择更有利于提高杉木遗传改良的效率,从31年生杉木成熟林中选择出的29个优良种源较当地种源有较大增幅,适宜在江西省及周边地区推广。
关键词:
杉木 种源试验 长期选择 遗传增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传壁 郑芳楫 任华东 方玉霖 刘石俊 张庆华
30个黑荆树国内外种源,在我国南方四省(区)5个点营造了13hm2种源试验林,5年生时的调查材料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源生长、发育、通直度、树皮厚度、单宁含量、抗性等性状差异显著。各试点6个入选种源的平均单株材积,比总体平均值大21%~95%,单宁含量比总体均值高2%~7%,种源与地点的互作不显著,说明种源表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根据生长量、产皮数量与质量、抗逆性及种源稳定性等指标,综合评定出6个适合在我国黑荆适生范围推广的优良种源。
关键词:
黑荆树,性状变异,选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纪元 饶龙兵 王惠雄 潘德寿
对采自 15个省区的 55个枫杨种源种子在浙江安吉进行苗期试验。参试种源表现出明显的苗期生长差异 ,苗高的极差达 163% ,地径极差达 180 % ,生物量极差达 194 %。种源苗高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纬向及垂直变异趋势 ,枫杨南部分布区及低海拔种源的高生长一般优于北部分布区和高海拔地区的种源。枫杨在长江中下游亚区、江南丘陵及华南亚区、漓江—湘江—洞庭湖水系、贵川陕西部亚区、北部亚区内表现出各自的亚区变异模式。根据苗高、地径及总生物量等主要性状 ,构建综合选择指数函数I=0 .1167X1(总干质量 /g) +0 .0 750X2 (苗高 /cm) - 0 .12 31X3(地径/cm)...
关键词:
枫杨 种源 地理变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